摘要:1958年,大同市文物陈列馆和山西云冈文物管理所联合组成考古队,前往大同城西北五里,同蒲铁路南侧的宋家庄进行勘探。
1958年,大同市文物陈列馆和山西云冈文物管理所联合组成考古队,前往大同城西北五里,同蒲铁路南侧的宋家庄进行勘探。
让考古队惊喜的是在这个小小村落的周边居然发现多座古代墓葬。其中,尤以元代冯道真的墓葬最为突出,因为其墓葬中出土的文物虽少却精,件件都为绝品。
冯道真墓志石碑
冯道真(1189~1265)为金元时期,道教全真派掌教丘处机的徒孙,全真派宗师宋德芳的亲传弟子,是元代著名的道教领袖。
他一生广收门徒,弘扬道法,为全真道在元代的持续发展和传播做出巨大贡献。他还多次应召入宫主持斋醮仪式,为皇室祈福禳灾,提升了全真道的声望。
另外,冯道真重视经典整理传承,主持修缮刊印道书,其书法真迹《洞玄灵宝升玄步虚章》被鉴定为元代“道家飞白体”孤品,在元代文化界颇具声誉。
冯道真墓室出土文物
冯道真墓于1958年10月上旬被发现。其墓室为砖砌单室墓,分为墓室、甬道、墓道三部分。
山水画壁画 元 山西省大同市宋家庄冯道真墓出土
墓室四壁彩绘有山水画、生活场景画、道教题材画,墓顶上则绘有星象图。冯道真生前擅诗词书法,这组壁画将墓主人精神追求和理想境地融入其中,也反映出冯道真“清净归真”的修行境界。
墓室后方有砖砌长方形棺床,冯道真就被安葬于一个木棺罩中。尸身着黄色丝织大领棉道袍,腰系如意玉环丝带,盖着黄色丝织棉被。
黄色道袍是道教最高等级的法衣,通常由道教中“天师”级别的道士才可以穿着。黄色法衣象征着天命和神圣。由此可见,墓主冯道真身份尊贵,与其龙翔万寿宫宗主,以及被敕封“清虚德政助国真人”的身份相符。
另外,在其墓室中还发现陪葬品45件。除了我们刚才提到的一组壁画,还有木器16件,瓷器11件,铜器3件,漆器2件,丝织品3件,其他类别的器物9件。
元钧瓷 山西省大同市宋家庄冯道真墓出土
值得称道的是,冯道真墓室出土的11件瓷器全部为钧瓷。钧瓷以独特的窑变艺术和丰富的色彩而闻名于世,被誉为“国宝”。自古就有“黄金有价钧无价”,“纵有家财万贯,不如钧窑一片”的美誉。
冯道真墓室出土的这批钧瓷,不仅保存好、数量多、种类丰,而且还代表了元代山西浑源窑制作钧瓷的最高水平。
故宫博物院藏宋钧瓷
钧瓷最初来自河南禹县地区,因其宋代时被称为“钧州”,因此得名“钧窑”。钧窑为宋代五大名窑之一,深受宋徽宗喜爱。因此,钧窑出产的瓷器被指定为御用珍品,民间禁止私藏。
到了元代,钧窑的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其不同于“透明釉”的“乳浊釉”技术,不仅遮盖力强,取代了化妆土的“遮瑕”功能,而且其凝厚的釉色,也改善了青瓷的成色,使其呈现出别具一格的天青色。
所以,这项由“钧窑”独创的技术,也随着元代统治者对手工业的重视和优待政策,从河南传入山西,而地处大同地区的浑源窑,也一跃成为山西仿钧窑的重要产地。
浑源窑遗址
浑源窑位于山西大同浑源县,始于唐代,历经多代成北方较大的窑场。其生产出的钧瓷特色鲜明,釉色丰富多变,器型多样,兼具实用功能与陈设功能。
图片来源山西博物院陈展牌
浑源窑钧釉瓷的发现为大同地区出土的部分钧釉瓷器找到了生产窑口,遗址采集的匣钵与瓷片粘连标本也成为其生产的直接证据。
元钧釉瓷 山西省大同市宋家庄冯道真墓出土
这批出土于冯道真墓室中的元代钧瓷,色调丰富,以天青色、天蓝色、月白色等淡雅柔和的蓝色系列为主色调,部分瓷器再配以窑变后的紫色斑,给人一种如梦如幻的感觉。
钧瓷双耳三足炉 元 山西省大同市宋家庄冯道真墓出土
这件元代钧釉双耳三足炉,圆润饱满,线条流畅,附耳微扬,三足稳固。炉体遍施天青釉,给人一种“雨过天晴云破处”的感觉。整件器物既灵动又实用,想必也是冯道长身前每日焚香悟道的重要法器之一。
钧釉玉壶春瓶 元 山西省大同市宋家庄冯道真墓出土
玉壶春瓶是从北齐到清代都十分流行的一种盛酒器。其名来自宋代大文豪苏轼的《寒食帖》中“玉壶先春,冰心可鉴”的诗句。玉壶春瓶被誉为瓶中“皇后”,象征着优雅、清新和温婉。
这件器物腹部饱满,颈部纤细,器型雅致,釉色鲜艳,釉面光泽,釉质乳浊有玉的质感。
钧釉红斑花口碟 元 山西省大同市宋家庄冯道真墓出土
这件钧釉红斑花口碟,不仅出现了类似晚霞的“钧红”,而且还出现了钧瓷中难得的“蚯蚓走泥纹”。
这种纹样是钧瓷的特色,在制瓷过程中釉层发生干裂,低粘度釉在高温作用下流入釉层开裂的缝隙中填补裂纹,从而会形成类似雨过天晴后,蚯蚓在湿地爬过的痕迹。
钧窑红斑碗 元 山西省大同市宋家庄冯道真墓出土
首先,钧瓷烧制时,釉料受温度与气氛影响发生不可控化学反应,呈现“入窑一色,出窑万彩”的窑变效果,每件钧瓷的色彩与纹理都无法复制。
其次,钧瓷红、紫等珍贵釉色依赖特定金属元素与严苛烧制条件,“十窑九不成”,稀缺性显著,更凸显其孤品特质。
钧釉罐 元 山西省大同市宋家庄冯道真墓出土 山西博物院藏
再有,钧瓷冰裂纹理与窑变色彩自然天成,全无人工雕琢,每一件作品都似我们独一无二的“指纹”,尽显自然与人工的精妙融合。
正是因为这些独特性造就了钧瓷的“千钧万变”。因此,世上不存在一模一样的两件钧瓷,每一件都是极具辨识度的“孤品”。
另外,元代是钧瓷发展的重要时期,产量虽高,但因多面向民间、追求数量,导致精品少。相比宋代官窑出品的件件精品,元代钧瓷收藏价值略低。
钧瓷碗 元 山西省大同市宋家庄冯道真墓出土
不过,元代钧瓷在工艺上有创新,釉色独特,也有自己的艺术魅力,物以稀为贵,精品元代钧瓷同样珍贵。
冯道真墓室出土的这11件元钧釉瓷珍贵之处在于,它为研究元代浑源窑生产的钧瓷提供了重要实物资料,其釉色、造型等特征,有助于后人了解元代钧瓷工艺水平与艺术风格。
再加上这批出土的元钧釉瓷保存相对完好,数量有限,兼具历史、艺术与考古价值 。
好了,今天的内容就到这里,我是晓姝。原创不易,欢迎您的关注、点赞以及在评论区的留言,我们下周一再见。
来源:姝曰ShuYue读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