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人”泛滥!这家公司靠“验人”估值20亿美元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5-12 19:14 1

摘要:在AI智能体(AI agent)使身份验证变得愈发困难的当下,Persona正协助OpenAI、领英(LinkedIn)和Reddit等企业,对数以百万计的用户进行身份核验。如今,这家公司又从顶级风投机构获得了2亿美元的新一轮融资。

在AI智能体(AI agent)使身份验证变得愈发困难的当下,Persona正协助OpenAI、领英(LinkedIn)和Reddit等企业,对数以百万计的用户进行身份核验。如今,这家公司又从顶级风投机构获得了2亿美元的新一轮融资。

互联网的机器人问题因AI愈演愈烈,而这家估值20亿美元的初创公司冲在了解决问题的最前线》

机器人正一步步将互联网淹没。

机器人眼下已占据约50%的网络流量,而随着人们开始借助所谓的AI智能体处理各类日常网络事务,如注册账户、购物、订票、点餐等,到2030年,这一占比预计将飙升至90%。

这对企业而言是个棘手的大难题。电商平台不想让机器人抢走热门商品,让真人消费者望洋兴叹;银行要严防不法分子盗用账户,保障客户资金安全;社交网络则希望阻击冒名顶替者,维护社区真实氛围。但与此同时,它们也不想“一刀切”,误伤那些数量不断增长、服务于用户正当需求的“良性机器人”。

人工智能又来掺一脚,情况就变得更加糟糕了。

传统的机器人检测手段,比如CAPTCHA验证——让用户勾选包含摩托车的方格,或是识别一串扭曲的字母,从而证明自己是人类——面对先进的模型已经无力招架。身份验证平台Persona的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Rick Song坦言,人工智能还让模仿人声、伪造人脸、制作假身份证变得易如反掌。

“或许,纠结‘这是不是机器人’已经没没什么意义了,”34岁的Song在接受《福布斯》采访时说,“关键在于,AI背后的人是谁?他们的目的又是什么?

确保用户身份真实可信,是总部位于旧金山的Persona的核心使命。

这家2018年成立的公司为3000多家企业提供身份认证软件,客户名单中不乏知名企业,包括OpenAI、领英、Etsy、Reddit、DoorDash和Robinhood。它采用多种核验方式:用户可能需要上传政府签发的身份证照片、自拍照、录制转头或眨眼的视频,或是扫描护照内置的NFC芯片。若系统判定用户存在较高风险,还会要求进行“活体检测”——让用户手持身份证,做出指定动作,证明自己是证件的真实持有人。此外,公司的机器学习模型还能捕捉各类风险信号,例如用户使用的网络类型,所在位置与身份证地址的距离,以及他们与设备的交互模式和网络行为习惯。

“即便在今天,许多机器人的活动仍然显得非常机械,它们频繁使用复制粘贴功能,输入时有明显的停顿,行为模式又死板又有规律。”Song指出。

当地时间4月30日,Persona宣布完成2亿美元的D轮融资。本轮融资由Ribbit Capital和Founders Fund领投,Coatue、Index Ventures、First Round Capital和Bond等现有投资者也纷纷跟投。公司目前估值达20亿美元,累计融资4.17亿美元。Song透露,仅去年一年签订的合同总额就高达1亿美元。

Persona的成功源于其名为“flows”的定制化的验证流程,会根据客户的实际需求、具体使用场景,以及用户的风险等级灵活调整。

例如,在外卖应用上验证年龄以购买酒类的用户,和申请贷款的用户,所经历的验证流程就完全不同。正如Song所说:“身份验证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方案。”

OpenAI借助Persona筛查来自225个国家和地区的数亿名ChatGPT及其API注册用户,将国际监控名单和制裁名单上的潜在风险人物拒之门外,防止他们利用自家模型从事违法活动。未被标记为高风险的用户则无需经历复杂的验证流程或人工审核,从而减少注册过程中的不便和波折。

在线学习平台Coursera利用Persona对200个国家和地区的1.68亿用户进行身份核验,课程性质不同,审核方式也有所不同,大学认证课程的学习者和普通学习者会遵循不同的审核流程,确保每个人都能顺畅地开展学习。疫情期间,DoorDash运用Persona对大量新加入的送餐员进行背景审查,要求他们上传自拍,并与其身份证照片加以比对。

尽管机器人和欺诈在互联网上早已不是新鲜事,但AI的加入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网络安全公司Imperva的报告显示,美国企业每年因AI攻击造成的损失在180亿至310亿美元之间。全球因机器人攻击(比如恶意消耗服务器资源)导致的损失更是高达680亿至1160亿美元。机器人攻击企业的一种手段是创建虚假账户,套取推荐奖励、折扣和促销福利。

当然,人们也会出于正当的理由使用机器人或AI生成内容,比如存在语言障碍或身体残疾,需要借助自动化工具完成日常操作。Imperva的研究显示,2024年,这些“良性机器人”在自动化流量中占14%,而恶意机器人则占网络活动的37%。

“在能够追溯到具体使用者,且其使用AI有合理理由的情况下,我们不会采取简单粗暴的处理方式。”一位使用Persona进行用户身份核验的企业监管事务高级主管表示。

将身份验证外包给Persona一举解决了多个难题。

一家饱受虚假账号困扰的公司选择使用Persona来验证真实用户,原因是自建团队来处理此类事务需要投入大量的工程资源。“我们就想找人来替我们解决这个问题。”该公司一名工程师向《福布斯》坦言。另一家公司客户表示,选择Persona是因为他们不想自行存储用户的个人身份信息。

Persona将从公司客户那里收集的用户数据存储在AWS和GCP的服务器上,但这些数据的所有权和管理权属于客户自身。

处理大量敏感数据本身也带来了挑战:2024年10月,Persona遭遇集体诉讼,原告指控其通过驾照和自拍照收集了伊利诺伊州部分用户的个人身份信息,用于训练AI模型。不过后来原告主动撤诉。

今年2月,一起类似诉讼声称,Persona在未征得同意的情况下,收集并存储伊利诺伊州DoorDash外卖员的面部几何扫描等生物识别数据。Persona的发言人Evelyn Ju表示,这些指控毫无根据,公司“始终将隐私保护和合规运营放在首位”。

高德纳(Gartner)副总裁级分析师阿基夫·汗(Akif Khan)称,Persona是身份验证市场中的后起之秀。它的竞争对手包括2021年上市、2024年营收达7.7亿美元的机场生物识别验证平台Clear Secure;还有总部位于森尼韦尔、提供AI身份验证工具并宣称已处理超10亿美元交易的Jumio。此外,更加新锐的闯入者也加入了战局,例如山姆·阿尔特曼(Sam Altman)创办的世界币(Worldcoin)。该项目采用名为“orb”(意为球体)的球形生物识别设备扫描用户的虹膜,向他们支付加密货币作为回报——就一种证明某人是真人的方法而言,可以说相当离奇。

不过阿基夫·汗指出,企业对日益加剧的深度伪造(deepfake)威胁愈发警惕,这可能为擅长分析在线风险信号的Persona带来更多商机。

Persona首席执行官Rick Song(左)和首席技术官Charles Yeh(右)。当年, Song意识到,各个平台需要借助软件和自动化手段来验证成百上千万的注册用户,便萌生了创立公司的想法。图片来源:Persona

科技投资公司Coatue Management联合创始人托马斯·拉丰(Thomas Laffont)回忆,2018 年Persona成立时,身份验证工作主要依赖东欧的人工团队完成。当时,他在公司的种子轮中开出了75万美元的支票,并参与了后续每一轮融资。Song的想法是用软件替代人工核验。“这让他们在定价上更有竞争力,也让客户能更便捷地使用产品。毕竟人工核验效率有限,很容易形成瓶颈。”拉丰对《福布斯》说。

此前,Song曾在销售点(POS)软件巨头Square担任工程师,花五年时间钻研身份欺诈解决方案。Square在2010年代初推出了数字支付应用Cash App 和贷款服务Square Capital,两种产品需要的身份验证方式各不相同。这段经历让他意识到,可以打造一套灵活的自动化软件解决方案,根据企业的验证需求提供定制化服务。于是,他与当时的室友、现任首席技术官Charles Yeh决定将这个创意变成现实。

“线上身份验证之所以困难,在于身份本身就存在不确定性,却被用于各种用途,例如合规、信任、安全、防欺诈和网络安全等等。”Song感慨道,“许多公司把身份验证当作万能钥匙。但现实是,没有一种单一方案可以解决所有问题。”

面对AI智能体带来的新挑战,需要拿出另外一种解决方案。按照Song的设想,未来开发AI智能体的企业需要将机器人登记注册,方便识别和管理。对于人类用户,Persona希望可以通过分析他们的长期网络行为习惯(比如点餐或刷社交媒体),为每个人建立专属身份档案,从而更快速地验证他们是人类。这些档案将具备防篡改、可复用的特性,用户在不同平台进行验证时都可提交使用。尽管这显现需要在隐私上做出权衡,但他认为,用户会为了便捷性接受这种验证方式。

“如今,人们在网络上披露的个人信息越来越多,白白给出去太多隐私。”Song说道,“我们的梦想是打造一套由用户自主掌控、个人拥有、可随身携带的身份体系。”

本文译自:

文:Rashi Shrivastava

翻译:Lemin

福布斯中国独家稿件,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头图来源:Persona

精彩资讯永不错过

来源:福布斯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