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关学院师生走进“百千万工程”典型村开展实践教学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5-12 20:16 1

摘要: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时代浪潮中,一堂别开生面的思政课于田间地头展开。5月10日、11日,韶关学院组织师生走进广东省“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首批典型村——南雄市珠玑镇灵潭村,开展红色文化赋能“双百行动”实践教学,推动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深度融合,

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时代浪潮中,一堂别开生面的思政课于田间地头展开。5月10日、11日,韶关学院组织师生走进广东省“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首批典型村——南雄市珠玑镇灵潭村,开展红色文化赋能“双百行动”实践教学,推动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深度融合,引导师生感悟乡村振兴实践伟力。

韶关市、南雄市教育部门及珠玑镇政府相关负责人,灵潭村代表,韶关学院“双百行动”驻南雄服务队、韶关学院教务部、马克思主义学院等单位师生代表共同参与此次活动。活动现场,韶关学院与灵潭村签署“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合作协议并揭牌,马克思主义学院负责人介绍了本次实践教学活动的背景与意义。

“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揭牌

灵潭村是集红色教育、生态旅游与乡村振兴于一体的示范村,凭借深厚的红色文化底蕴与丰富的生态资源,走出“红色+绿色”融合发展之路,成功实现从“泥潭村”到“典范村”的蜕变,获评“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中国美丽休闲乡村”等荣誉,成为新时代乡村振兴的生动样本。

实践教学环节亮点纷呈。灵潭村党总支部书记黄建忠以钟蛟蟠烈士事迹为引,开展“传承红色基因,锻造美丽乡村”现场讲解,带领师生回溯灵潭村的红色历史与奋斗征程,先辈们的奉献精神与乡村发展的艰辛历程深深触动着每一个人。珠玑镇镇长廖春花以“灵潭村:脱贫之后,向美而行”为主题,分享脱贫后的发展成果与规划,描绘出乡村持续发展的美好蓝图。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杨雯雯在“星火燎原”革命烈士雕塑前,带来“铸魂·赋能·共生:红色基因激活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的灵潭实践”课程,从理论层面剖析红色基因如何转化为乡村振兴的强劲动力。教师张阅以“双百行动引擎驱动乡村振兴的灵潭实践”为题,引导学生将课堂理论与地方实际相结合,深入思考国家战略在基层的实践路径。

“传承红色基因,锻造美丽乡村”现场讲解

“双百行动引擎驱动乡村振兴的灵潭实践”现场教学

在实践过程中,学生分组围绕红色文化传播、美丽乡村共建、乡村振兴主题调研和文创设计成果等“四个一”主题开展实践活动。

“灵潭村:脱贫之后,向美而行”现场讲解

学生们在田野间行走,切实感受乡村振兴的蓬勃活力。这不仅提升了学生的实践能力,更厚植了他们服务乡村、担当使命的家国情怀。“在灵潭村,革命先烈的故事让我深受触动,乡村振兴的成果让我看到理论在实践中的强大生命力,我要把所见所学转化为奋斗动力,为乡村发展贡献力量。”韶关学院2023级国际经济与贸易2班王智斌感慨道。

“铸魂·赋能·共生:红色基因激活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的灵潭实践”现场教学

此次活动是韶关学院深化“大思政课”教学改革的又一重要实践。继4月19日在红军长征粤北纪念馆成功举办“红途智启:AI赋能打造沉浸式思政课”后,学校再次立足本土红色资源优势,创新探索“实景+实地+实训”教学模式,实施“五大强基”工程,落实《韶关市推进“红色领航”思政课建设若干措施》,打造“一课一品”实践教学品牌,持续推动思政教育走深走实。

文、图|记者 欧阳志强 通讯员 刘带 盛芳 李丽群

来源:羊城派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