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预警信息是如何发出的?全流程揭秘!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5-12 19:54 1

摘要:2025年5月12日,是汶川地震17周年,也是第17个全国防灾减灾日。地震预警是破坏性地震发生后发出的紧急警报,能给破坏性地震波尚未到达地区提供数秒至数十秒的提前应对时间。每早一秒发出预警,都是在跟地震波抢时间。那么,地震预警信息是怎么来的?现代快报记者来到江

2025年5月12日,是汶川地震17周年,也是第17个全国防灾减灾日。地震预警是破坏性地震发生后发出的紧急警报,能给破坏性地震波尚未到达地区提供数秒至数十秒的提前应对时间。每早一秒发出预警,都是在跟地震波抢时间。那么,地震预警信息是怎么来的?现代快报记者来到江苏省地震局地震预警信息发布中心,一探究竟!

‌△地震预警系统管理平台

地震预警的速度有多快?

仅需数秒钟!

地震释放的能量主要以地震波的形式传播。地震波主要分为体波和面波两类,体波在地球岩层内部传播,通常包括地震纵波(P波)和地震横波(S波),面波沿着地球表面或岩层分界面传播。一般来说,纵波“跑得快”,先到达地表,会使人有上下颠簸的感觉;横波、面波速度相对较慢,但破坏力更强,是造成地面破坏的主要原因,会使人有更强烈的震动或摇晃。

地震预警则是在地震发生后,依托密集的地震观测站网,利用地震波传播速度远小于电波传播速度的特点,赶在破坏性地震波到达前,发出地震波即将到来的警报。利用地震预警系统提供的数秒至数十秒预警时间,公众可以采取避震措施减少人员伤亡,重大基础设施、生命线工程和重要生活设施可以采取紧急处置措施,如紧急制动高速列车、及时关闭燃气管线、关闭核反应堆等,以避免次生灾害的发生。

‌△地震预警技术系统监控

那地震预警技术的原理是什么?江苏省地震局信息中心工程师王琛向现代快报记者介绍,中国地震预警网是由1.8万余个地震观测站点共同构建的,地震发生后,距离震源最近的观测站点会先捕捉到地震波信号,处理系统对捕捉到的信号进行分析,甄别其究竟是地震信号还是干扰。随着地震波不断传播,更多观测站点捕捉到地震波信号。基于这些信息,自动化处理系统能够快速锁定地震发生位置,估算震级大小。当预警事件达到预先设定的预警级别,预警信息便会立即通过发布系统自动发出。

现在,地震发生后,地震预警的速度有多快?自2021年5月起,全国地震预警网已成功处理4.0级以上地震200余次,平均而言,从地震发生到发出首报信息,仅需7.4秒。王琛告诉记者,“江苏省已经实现分钟级地震速报向秒级地震预警跨越,通过建设多渠道的信息发布平台,不断扩大地震预警信息覆盖面,面向政府部门、社会公众、重点行业等提供信息服务。”

收到地震预警信息后该怎么办?

保持冷静切莫恐慌

地震预警发布信息分为红、橙、黄、蓝4个级别。红色预警是最高级别,表示预估有极严重破坏,需立即采取避险措施。橙色预警是次高级别,表示预估有严重破坏,需采取避险措施。黄色预警是中级警告,表示预估有中度影响,需保持警惕。蓝色预警是最低级别,表示预估有轻微影响,可保持正常活动。

‌△微信预警页面

当收到微信地震预警信息时,通常会看见倒计时、震中距离、预警震级、预估烈度及避险提示等内容。震级衡量地震大小,地震烈度衡量不同地点受到地震影响的程度。同一场地震,只有一个震级,但不同地点的地震烈度往往不一样,一般来说,距离发生地震的断层越近的地方烈度越大。

江苏省市民何时会收到地震预警信息?以“江苏地震预警信息服务”微信小程序为例,当关注地预估烈度小于2度,预警信息仅在小程序首页显示,不对用户进行提醒;当用户关注地预估烈度大于等于2度,通过“服务通知”接收实时预警信息提醒;当关注地预估烈度大于或等于5度,即使手机处于熄屏状态,仍会强制发出警告。王琛告诉记者,地震预警信息发布既要充分发挥预警减灾实效,也要避免过度预警造成社会恐慌。

收到地震预警信息后该怎么办?大地震发生时情况很复杂,每个人的自身条件、震时所处的位置和环境各不相同,因此没有简单统一的地震应急避险方法。遭遇地震时,要保持冷静,切莫恐慌,根据所处环境和自身情况迅速采取合理可行的避险措施。如果收到地震预警警报,则根据预警等级和预警时间,采取适宜的应急避险措施。

地震预警信息还能怎么用?

更多服务手段和场景正在拓展当中

‌△地震预警信息发布终端

目前,江苏省已部署近300台地震预警信息服务终端,主要安装在政府和有关部门,50余所中小学及幼儿园,医院、公园等人员密集场所,以及燃气企业等。

作为全国首批上线公测的微信地震预警信息服务平台之一,“江苏地震预警信息服务”微信小程序于去年7月开始为公众提供地震预警信息服务,目前用户数近30万。公众用户可以通过微信搜索“江苏地震预警信息服务”小程序或扫描二维码,设置关注地点,接收微信预警信息。

记者获悉,江苏省地震局还创新研发与可视电话结合的综合应用终端,精准满足轨道交通指挥中心的预警信息服务需求;为文物管理相关单位提供地动监测服务,综合运用现场振动监测及结构建模方法,评估城市地动对文物的影响;针对海上风电设施安全提供定制化服务,通过开展海上风电工程地震预警与安全监测评估,保障海上风电生产运行安全。

现代快报/现代+记者 李鸣 文/摄

来源:现代快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