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面团捏出大事业,老手艺玩转新青春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5-12 20:23 1

摘要:人间五月天,青春正奔腾。青年力量成为非遗传承的新生火种。在广西,有这样一批年轻人,以青春之力打破传统边界,用创新思维为古老技艺注入活力。他们或是将传统工艺与现代设计融合,让非遗产品变身时尚单品;或是借助新媒体平台,以趣味表达让非遗 “破圈” 传播;亦或是探索跨

人间五月天,青春正奔腾。青年力量成为非遗传承的新生火种。在广西,有这样一批年轻人,以青春之力打破传统边界,用创新思维为古老技艺注入活力。他们或是将传统工艺与现代设计融合,让非遗产品变身时尚单品;或是借助新媒体平台,以趣味表达让非遗 “破圈” 传播;亦或是探索跨界合作,为非遗传承开辟多元路径。广西日报社爱上非遗(有梦乡村)全媒体工作室策划“非遗焕新 我正青春 —— 对话非遗守艺人” 系列报道,聚焦非遗领域青年传承者与相关从业者,以深度报道+创意海报的形式,记录他们用匠心守护非遗根脉、以创新激活文化生命力的奋斗故事。期待通过这些青春身影,感召更多年轻人加入非遗传承行列,共绘传统文化新篇章。

周林泽工作室里陈列的作品很少,除了一尊悟空和两尊关公之外,展示架上空空如也。“我的出品都是粉丝下的订单,做好就发走。”展架上还有一对Q版公仔,是周林泽两个女儿的习作。

地板上摆着五六个捆扎得严严实实的面塑大件,是一组准备发往海外的中国神话人物塑像。“这个是张天师,那个是赵公明,还有姜子牙……”即便是周林泽本人,也要通过坐骑的轮廓,辨认这一组神话人物。

“我现在基本上是靠海外粉丝养活。”他的TikTok账号大约有14万粉丝,传统文化人物是海外粉丝下单最多的题材。2020年辞去中职学校教职的周林泽,笃定下半辈子要跟桂林面塑捆绑在一起。尽管那是一份有编制的工作,是他18岁那年用一面国际级面点比赛铜牌换来的。

周林泽作品《逍遥山水间》。受访者供图

早在西汉时,面食已成为黄河中下游百姓的主食,迎神赛会上的傩舞面具多以面塑制成,这是中国古代面塑艺术的萌芽形态。隋唐“北方食麦,南方食稻”的饮食结构形成,面塑艺术也逐渐成熟,多用于祭祀祈福、节日庆贺。南北不同的风土人情孕育了各派面塑的不同特色,主要起源于山西、陕西、山东等地的北方面塑古朴生动、厚重大方;主要集中于江苏、浙江、广西、广东的南方面塑则细腻精巧、秀丽典雅。桂林面塑是南方面塑的代表,自清末民初至今已经传承四代。

周林泽的外公陈来喜是桂林面塑的第三代传人,从5、6岁开始,他就跟外公出摊。天不亮就起身将面团蒸好,外公挑着担子,他手里拿着一面拨浪鼓,爷俩一早来到七星公园门口,外公扁担一放,他把拨浪鼓摇得咚咚响,小客人们便围拢过来。“七刀定五官,九刀出脸型。”外公的手很快,不消三五分钟,掌心的面团就变成栩栩如生的猪八戒或孙悟空。那时候他很崇拜外公,捏面人在他看来是一件很厉害的事情。小时候给外公打下手,从给外公蒸好的面团调色开始,耳濡目染之下,十来岁时他的小面人捏得有模有样。

周林泽作品《诗情画意》。受访者供图

在周林泽15岁那年,有一天外公突然把他叫回家,交代了他许多话,当时年少的他半懂不懂。直到外公把一口小木箱郑重地交给他,“里面的东西以后是你的了,你可以用。”里面有外公贴身使了一辈子的面塑工具——有塑刀、滚子、衣纹刀、擀面棒、面塑压等等,从前碰都不许他碰一下。周林泽这才猛然醒悟,外公这是要把衣钵传给他。那是他跟外公的最后一次见面,接过箱子那一刻,他下定决心,要把外公这门手艺发扬光大。

外公去世后,他越发痴迷于面塑之中,像是在其中找到灵魂寄托一般。他在职校里学的是中西面点专业,无论上什么课,都是面团不离手。班主任看他如此痴迷,专门安排一间教室给他捏面团。起初捏的是对外公的思念,随着阅历渐长,他越发感受到面塑的艺术魅力。他所有的创意都是从一坨雪白的面团开始,图样在他的脑海里,灵动的手指揉捏塑造成形,天马行空的想象就在他指尖实现。他可以一坐就几个小时,每一次创作都迸发着生命的热情。

因为有面塑的童子功,18岁那年他被选送去参加一个国际级别的面点大赛,他拿了一块铜牌,也获得了留在母校任教的机会。由于沉迷于捏面团,同事和学生给他起了个“泥巴周”的绰号——他的周围没有几个人知道桂林面塑,大家看他成天都在捏捏,都以为他在玩泥巴。

周林泽作品《武圣》。广西云-广西日报记者 谢琳琳 摄

当了老师后的周林泽把全部的业余时间投入到面塑中,只要听说哪里有厉害的同行,就背起双肩包踏上行程。外公领他入门,后面精进技艺,全靠四处“拜师学艺”。“刚工作很穷,一个双肩包跑遍全国,路费和住宿费都刷信用卡支付。”比如他听说湖南有一位同行开脸技术厉害,他就跑过去跟班学习;清远“面人萧”构建骨架的手艺是一绝,他提着两瓶茅台去见萧老爷子,以小辈的身份虚心求教,对方把如何用铁丝构建饱满骨架的技法倾囊相授;他在网上看到天津有一位同行面团颜色逼真,就网购了他的面团回来化验,摸索出调色配方……那一段着了魔一般四处求艺的日子,博采众家之长后,他的面塑手艺有了很大进步。“如果外公看到我现在的作品,肯定吓一跳。”以他做的最多的关公为例,身形飘逸,面目生动,配色鲜艳,融合了南北面塑的长处。

“万物皆可塑,一面传三代。”这是周林泽在直播间里跟粉丝们互动经常玩的一个梗。他曾经花了四年,改良面团的配方。外公传给他的面团配方是精面粉为主,还添加了一些防腐剂和蜂蜜,但延展性不强,保质期也不长。现在他的面团配方加入了三花酒、糯米粉、玉米淀粉、乳胶粉、石蜡、甘油等等,无论是延展性还是防腐程度,都有了很大的提升。

“可以自豪地说,我的作品审美兼顾传统和现代,我的粉丝群体覆盖70后、80后、90后人群。”除了传统的古典文化题材,他还结合时下的流行,打造了很多新潮的面塑形象,很受年轻人的欢迎。《黑神话:悟空》上线时,他几乎一比一还原了游戏里的悟空;蛇年伊始,他出品的手塑小摆件“萌蛇添福”,迅速被抢购一空。他还曾为山西晋城司徒小镇某景区打造了一尊高1.38米的昴日星官的面塑,这一价值 12 万元的定制订单,不仅是对面塑技艺的认可,更让他敏锐捕捉到面塑艺术在商业领域的广阔前景,为传统技艺与现代市场的深度融合打开了新的想象空间。

这些年,已经没有人再叫他“泥巴周”了,他的作品被越来越多的人看见,桂林面塑的名气越来越大。当年他在外公病榻前许下的愿望,已经实现了。他的作品《逍遥山水间》入选2022全国第一届面塑艺术创作展并获展方收藏,他还连续两年荣获全国金手指泥面塑大赛金奖。2023年桂林面塑列入第九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2024年他本人成为桂林面塑的市级代表性传承人。

周林泽作品《悟空》。广西云-广西日报记者 谢琳琳 摄

当年站在外公跟前打下手的小男孩,现在已经收了几十个徒弟,教过的学生有上千人。开班授课他从不藏私,无论是徒弟还是学生,只要愿意跟他学习面塑技艺,他都会倾囊相授。他踏遍大江南北拜师学艺的技术,也毫不保留地传授出去。他自豪地告诉记者,现在以“桂林面塑”为招牌的手工工坊在全区各地有30多家,都是他的弟子开的。他教过的弟子,有人开了工作室,有了开了面塑工坊,有人在学校当老师,还有人在他这里学了一招半式,打造出来面塑冰箱贴成了爆款的文创产品。现在他开了自己的工作室,白天教授面塑课程,晚上搞创作。

“桂林面塑要发扬光大,不能光靠我周林泽一人。只有越来越多的人承袭这项技艺,它的发展才会根深叶茂。”周林泽告诉记者,“我有信心,十年后桂林面塑会走向全国走出国际。”

信息来源:广西日报

想要玩转桂林却不知道如何做攻略?

现在,有它就够了!

『桂林微度假』小程序

吃、住、行、游、购、娱

给行者一键可得的旅游资源,

触手可及的全方位桂林!

轻松来一场说走就走的完美旅行

桂林灵川旅游全州县文化广电体育和旅游局兴安旅游阳朔旅游永福县文化广电体育和旅游局灌阳文化广电体育和旅游局龙胜文旅桂林资源县旅游平乐文旅荔浦市文化广电体育和旅游局旅游恭城

桂林雁山旅游
临桂文旅象山文旅
遇见七星叠彩区文化体育和旅游局逍遥秀峰李宗仁文物陈列馆桂海碑林博物馆桂林画院广西桂林图书馆桂林市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支队桂林有戏桂林非遗桂林市文物保护与考古研究中心甑皮岩国家考古遗址公园靖江王陵文物管理处桂林博物馆桂林群众艺术馆桂林市旅游公共服务管理处八路军桂林办事处纪念馆桂林美术馆桂林市导游管理服务中心

来源:桂林文化广电和旅游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