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5月9日,走进义渠戎国香包加工农民专业合作社,浓郁的香料味扑面而来,五六名绣娘围坐在院子的操作台前或缝制香包、或精心整理配饰,各种样式、大小各异、色彩斑斓的香包绣品,在初夏暖阳中更显灵动,宛若跃动的民间艺术图腾。
5月9日,走进义渠戎国香包加工农民专业合作社,浓郁的香料味扑面而来,五六名绣娘围坐在院子的操作台前或缝制香包、或精心整理配饰,各种样式、大小各异、色彩斑斓的香包绣品,在初夏暖阳中更显灵动,宛若跃动的民间艺术图腾。
▲张楚晨网络直播销售香包。
“在传统文化中,玉兔象征着长寿安康。”“这款新品在传统造型基础上,创新融入了实用收纳功能。”“这款福袋,是我们今年推出的新品。”……循声看去,主播张楚晨正通过直播娓娓道来,不多时,弹幕突然沸腾起来,面对网友对香包内胆、材质的接连追问,她应答如流,尽显专业。
两载光阴流转,这位昔日埋首绣案的女子,因头脑灵活,性格开朗,逐步从幕后走向镜头前,成长为独当一面的网络主播。“我每天直播3至6小时,销售额稳定在3000元左右。”谈及工作,张楚晨眼含笑意,“既能触摸时代脉动,又可顾全家庭,对自己而言,的确是理想的职业选择”。
▲绣娘们赶制香包。
义渠戎国香包加工农民专业合作社不仅是香包非遗文化的直播基地、操作体验馆,更是“义渠文旅村落”非遗田园综合体的一部分。
回溯过往,庆阳市、西峰区政府经深度调研,擘画“重振陇东文化古镇”宏图,推动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为延伸产业链,拓宽就业渠道,项目负责人刘兰芳带领团队远赴张贤亮影视城、安徽宏村、平遥古城等地考察研学,在政策扶持下最终建成“义渠文旅村落”非遗田园综合体。其秉持“传承非遗文化,守望精神家园”理念,践行“生态保护、产业化运作、市场导向、自然风貌”四位一体原则,着力打造内涵丰富、生态环境优美、立体式文化与旅游相结合的多维空间。
为繁荣乡村文化,活跃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助推乡村振兴,“义渠文旅村落”非遗田园综合体已成功举办七届“义渠村—菊尚之约”文化旅游节,开展大型主题活动四场,累计接待游客逾万人次。
▲张煜琛展示香包。
漫步综合体的林荫曲径,清风拂面,暗香盈袖。道旁牡丹园中,一朵朵碗口大的牡丹缀满枝头,花朵呈纯白色,直径大的有15厘米,恍若流云栖落丛间,风起时暗香浮动,令人心旷神怡。
“过一段时间,待玫瑰月季次第绽放,又将呈现别样景致。”“义渠文旅村落”非遗田园综合体主理人张煜琛介绍,园区除种植各类观赏花卉,更遍植杏、桃、李、樱桃等果树,待硕果盈枝,游客可尽享采摘之趣。
▲“义渠文旅村落”非遗田园综合体中的四合院。
转过青石小径,一座二进式四合院古建筑赫然入目。砖木结构的匠心工艺、葳蕤草木的诗意栖居、琳琅满目的文物典藏与刺绣精品,让人不禁驻足观赏。
依次走入守正馆、创新馆,眉眼含笑的“庆阳福娃”,如尘世的福神,把祥瑞与欢乐携至身旁;威风凛凛的“庆阳虎”,似在诉说图腾的故事,用无畏的勇气守护岁月的安宁;古朴典雅的“千岁香包”将健康长寿,化作潺潺流水滋润心田;寓意吉祥的“五毒螃蟹”,张牙舞爪间驱邪避秽之意尽显,是民间对平安顺遂的执着追求……丝绸彩布做底、银针丝线为笔,这里不仅是刘兰芳的香包艺术长廊,更是庆阳香包产业发展的具体见证。
“庆阳香包仍保留着上古时期的文化形态,古朴而又拙巧、原始而又鲜活,实属千年传承中成长起来的文化瑰宝。”刘兰芳轻抚绣品说道,经过多年细研传统香包绣制针法,她收集摹绘300多种传统刺绣图案和造型纹样,并逐渐创新成为精神价值、实用价值、审美价值融为一体的文化精品。
▲庆阳传统香包刺绣图案、造型纹样。
循着非遗的纹路、触摸香包的经纬、感受田园风光,漫步村落,探寻“义渠戎国”的文化密码,它们如同岁月的见证者,默默诉说着庆阳香包产业、农文旅融合的成长故事。
来源:掌中庆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