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5月12日,我们迎来了第114个国际护士节。一袭白衣的他们,是医学长河里的提灯者,用专业技能照亮生命航道。若把视线探入更幽微处,会发现每个科室都“卧虎藏龙”,护士们“身怀绝技”,甚至还隐藏着不少“职业彩蛋”。这些附加技能,是日夜轮转中淬炼出的职业智慧,是专业素
浙江大健康
5月12日,我们迎来了第114个国际护士节。
一袭白衣的他们,是医学长河里的提灯者,用专业技能照亮生命航道。
若把视线探入更幽微处,会发现每个科室都“卧虎藏龙”,护士们“身怀绝技”,甚至还隐藏着不少“职业彩蛋”。这些附加技能,是日夜轮转中淬炼出的职业智慧,是专业素养与人性温度共同煅烧出的职业结晶。
我们将用漫画的形式,捕捉并还原那些未被量化的“超能力”。当现代医学遇见人文微光,当标准流程叠加个性巧思,无数个“额外多做一点”的星光汇聚,正将护理变成温暖的动词。
助产士中的英文担当
分娩室里温柔的力量
费苗苗是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分娩室的责任组长,在同事眼中,她是那个“关键时刻一定会出现的人”。她的可靠,不仅在于丰富的经验,更在于她不断精进的技艺,“接生不是用蛮力,要像打太极一样,顺势而为。”这是她常挂在嘴边的话。她善于观察产妇的用力节奏,在关键时刻轻轻一托、一扶,能大大降低会阴撕裂程度,让分娩更顺利。2023年,她与两名同事参加全国正常分娩接产技能大赛,一举拿下全国个人一等奖、团体一等奖。声柔如棉,针疾如电
对付小宝贝,她们有大本事
清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的输液室洒满了阳光。90后护士戴凯丽俯身靠近一位三岁的小女孩,轻轻抬起孩子肉乎乎的手腕。
“宝贝,你今天的头发扎得好漂亮!”她晃了晃手中的卡通贴纸,声音像棉花糖般柔软,“我们让‘小蚂蚁’轻轻亲一下手好不好?”话音未落,针尖已精准滑入静脉,孩子还盯着贴纸上的卡通图案,穿刺便悄然完成。这样的场景,是戴凯丽十多年护理生涯的缩影。如今的戴凯丽是科室公认的穿刺小能手。
戴凯丽在工作(受访者供图)
浙大儿院输液室的护士们练就了快、稳、准的“武艺”,手上动作麻利,嘴上也不闲着,边做边嘱咐家长们各种输液注意事项——看牢孩子不要拔针,不要随意调节滴速,留意孩子的不适反应…… 目前,输液室首针平均穿刺成功率稳定在95%,这份骄傲成绩的背后,是护士们日夜勤学苦练,也是无数次失败经验的积累。“我们的技术练得越好,孩子就少受苦。”
这群白衣天使们用爱心和专业,将冰冷的医疗过程织成温暖网兜,兜住孩子们摇摇欲坠的勇气。
艾烟袅袅,刮板沙沙
中医神护理,巧手展武艺
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浙江省中山医院)的中医护理门诊,每日艾烟袅袅,与晨光编织成流动的医韵画卷。
在这里,护理早已超越打针换药的范畴。护士们掌握着十八般“中医护理武艺”:耳穴压豆如星罗棋布,调节神经系统,缓解紧张情绪,改善睡眠质量;火龙灸沿督脉游走,似暖阳驱散体内寒湿;脐灸借神阙要穴,调和五脏、激发元气……护士们的手既是“测量仪器”,通过拇指循经按压精准探查穴位,也是“治疗器械”,刮痧板起落间,患者紧绷的肌肉得到松解。
不同科室的护士都在积极创新,带给患者更好的治疗体验。中医护理门诊护士洪磊会做黄芪、黄柏、艾灰等特制的中药刮痧板,会将紫苏、薄荷等药材制成驱蚊手串,将芳香疗法引入情志护理,用佛手柑、野橘等精油舒缓焦虑,用薰衣草调配安神香薰,让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更加放松身心,获得更好的护理体验。
ICU护士唐娉婷手绘制作了一张圆形“需求转盘”卡片,将患者的需求分成8个扇形区域。让无法说话的患者也能表达需求。她还用中医护理手法,为长期卧床患者施行经络推拿,加速康复。
肾病风湿科护士长胡晓妹擅长中医外治护理,她用利用艾绒燃烧,帮助患者解决了多年畏寒便秘的毛病。她表示,护士要不断提高自身技术优势和临床经验,中西医融会贯通,带给患者最好的护理效果。
来源:钱江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