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内振幅79.61%,拓普集团如何处理特斯拉依赖症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5-12 17:36 1

摘要:水面之上,一片泰然:2025年至今,拓普集团的股价从开盘(1月2日)的49元,一路上涨至52.38元(5月8日),涨幅达到6.9%。虽然并不算夸张,却也跑赢了同期的上证指数(上涨0.12%),表现差强人意。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在特斯拉遇到困境的时候,身为“T链”头部企业的拓普集团自然首当其冲。

作者 | 刘亚杰

编辑 | 管东生

只看二级市场从年初至今的结果,拓普集团(601689.SH)波澜不惊。

水面之上,一片泰然:2025年至今,拓普集团的股价从开盘(1月2日)的49元,一路上涨至52.38元(5月8日),涨幅达到6.9%。虽然并不算夸张,却也跑赢了同期的上证指数(上涨0.12%),表现差强人意。

水面之下,振幅剧烈,拓普集团高点曾迈过76.21元(2月7日),低点下沉至42.43元(4月9日),振幅高达79.61%。这可以被称为活跃度极强,也可以视作稳定性不足。

客观上,这家公司向上和向下的逻辑都很明显:拓普集团是汽车产业链上游龙头企业,乘着新能源汽车快速渗透的东风,股价上行是大势所趋;奈何在此期间,关键客户特斯拉的阶段失速,打乱了既定成长节奏,无疑为未来发展带来不确定性因素。

当特斯拉“精神领袖”埃隆·马斯克决心重回CEO岗位时,与其紧密捆绑的拓普集团能否推动股价再次回到增长“快车道”?如果短期内特斯拉还要继续调整,拓普集团能否治好“依赖症”?

壹 | 从汽车到机器人

拓普集团的立足之本是传统燃油车。只是多年来股价的快速增长,并不只是依靠这个行业的“本”,更多还是特斯拉。

中泰证券发布研报显示,2018年以前,通过在汽车制动助力系统领域自主研发电子真空泵技术,拓普集团逐步成为行业龙头。由于相应方案主要应用于燃油车平台,拓普集团的主要客户为吉利和通用等传统汽车品牌。

不久后,新能源汽车开始加速普及。拓普集团顺势转型,成为新平台的配套供应商。在这场转型中,特斯拉的助力不容忽略。尤其在2016年8月23日与特斯拉签订《供应商定点书》后,拓普集团打入特斯拉供应链体系内,成为Model3轻量化底盘结构件供应商,逐步稳固基本盘。

2018年开始,特斯拉进入成长快车道,全球销量从24.5万辆一路增至2022年的131万辆;同期拓普集团的业绩也在增长,并逐步形成了汽车NVH减震系统、内外饰系统、轻量化车身、智能座舱部件、热管理系统、底盘系统、空气悬架系统、智能驾驶系统共计八大核心主业。

2019年1月,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正式开工,从2018年5月项目正式动工到投产。新车的交付压力日益紧迫,拉动供应链企业满负荷运转,拓普集团也不例外,提升产能成为首要任务。

财报显示,仅2021年已完成湘潭基地、宁波杭州湾新区二期、三期基地和宁波鄞州区生产基地约1500亩土地的建设,并在宁波、重庆、武汉等地建立制造基地;到2022年,在建项目与资产负债率都达到阶段性高点。

“风浪越大鱼越贵”。逐步上行的风险指标,并没有影响到拓普集团前进的脚步,这一次扮演着“领路人”的依然是特斯拉。

2021年8月,特斯拉AI DAY期间,埃隆·马斯克展示概念机器人Tesla Bot——人形机器人Optimu前身,决心全面推进新项目落地。机器人需要行星滚柱丝杠、无框力矩电机、减速器、力传感器、空心杯电机及轴承等核心部件,在底层技术环节与拓普集团产生交集。

为模拟人类运动,每台机器人需要数十个运动执行器,单机价值约数万元人民币,市场空间巨大。甬兴证券发布研报认为,这是拓普集团再次升级估值框架的机会。后者不负众望,在公布拆分设立电驱事业部,建立独立管理机构以后,开始新领域的探索。

无论坚定技术路线,发展新能源汽车业务,还是顶着风险,入局机器人核心组件行业,拓普集团的背后,都是特斯拉为其背书。在天风证券发布的报告中,拓普集团被称为“T链”的核心供应商,客观上已经不需要加入“汽车”或“机器人”的限定词。

正是特斯拉的“托举”,自2020年以来,拓普集团的营收和净利润都在快速增长,CAGR(Compound Annual Growth Rate,年复合增长率)分别达到42.17%与47.85%。

随着提升产能的一系列项目逐步落地,在建工程规模与资产负债率也在逐步下降,整体运营理想。

贰 | 风暴来袭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在特斯拉遇到困境的时候,身为“T链”头部企业的拓普集团自然首当其冲。

据外媒报道,由于马斯克将个人的时间和精力投入美国政坛,鲜少顾及特斯拉的常规经营,公司的市场表现开始出现波动。有外媒报道称,特斯拉在欧洲大部分地区的销量已经连续4个月下滑。2025年一季度欧洲纯电动汽车销量增长28%,特斯拉逆势下滑37.2%。

或许是意识到问题严重性,马斯克开始调整个人安排,并在4月下旬公开表示,将“大幅”退出与美国政府的合作,专注于特斯拉的日常运营工作,却未能扭转特斯拉的股价回调。4月30日收盘价为282.16美元,相比2024年高点(12月18日)的488.54美元,下滑42.24%。

特斯拉相对弱势的表现,对供应链的影响显而易见。只看2025年一季度数据,拓普集团的营收与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7.68亿元与5.65亿元,前者仅增长1.4%,远低于2020年以来24.17%的CAGR,后者更是出现12.39%的回撤。

值得注意的是,基于特斯拉案例的成功经验,拓普集团开始推进国际化发展。早在2023年11月,其热管理系统首个海外工厂(波兰热管理工厂)的热泵总成产品已量产下线,年产能50万套;后续在巴西、马来西亚、波兰、墨西哥、美国等地,均已设立生产基地。

有消息称,得益于顺利开拓全球市场,拓普集团已经获得来自宝马的订单。墨西哥一期项目全部投产,二期项目开始筹划。波兰工厂二期也在筹划中,为承接更多欧洲本土订单奠定基础。

年报数据显示,自2020年以来,拓普集团的国内营收与国外营收均维持向上增长之势,CAGR分别达到41.9%与39.14%。虽然业绩占比前者(75.15%)仍然大幅领先于后者(24.85%),但任何一翼失速都将拖累整体业绩。

奈何受到地缘因素的影响,过度依赖海外市场的企业,未来走势被蒙上一层阴影,拓普集团也不例外。叠加一季度特斯拉不够理想的表现,一些负面情绪开始累积。

针对“特斯拉进入调整期与地缘因素变化,对拓普集团的日常经营实际产生多大影响”的问题,我们尝试与拓普集团联系,未能收到正面回复。不过只看业绩数据的走势,间歇性的失速已经有所体现。

叁 | 雨中“绸缪”

如果就此认定拓普集团已经触礁停滞,显然过于武断。经过仔细观察,一些积极的信号并未消失。

首先,还是要看特斯拉的基本盘。虽然全球销量并不理想,但中国市场的表现仍然稳定,这也是“T链”仍然具备高投资价值的基础。

根据特斯拉中国公布的统计数据,3月24日-31日期间单周汽车销量高达2.1万辆。这也是特斯拉连续第五周刷新2025年单周销量最高纪录。如果汇总前期的销售数据,2025年一季度特斯拉的国内销量达到13.72万辆,成为2022年以来销量数据最理想的一季度。

有了国内市场作为基石,特斯拉已经启动欧洲市场的品牌修复安排。有消息表示,特斯拉在推进Model Y升级版在欧洲市场销售过程中,将会面向挪威、瑞典、德国、英国、法国等国家的消费者,提供较为优惠的贷款折扣和其他金融政策,进一步缓和紧张的关系。

外部环境的好转当然重要,内部过硬的产品和服务同样重要。截至目前,拓普集团按照减震系统、内饰功能件、底盘系统、汽车电子、热管理、电驱系统6个板块,统计产品线运营情况。

结合第三方机构QYResearch与Motor Intelligence的报告,2024-2030年期间减震系统、内饰功能件、线控制动、空气悬架、热管理等市场的CAGR分别为3.6%、4.83%、17.3%、8.1%、3.8%——拓普集团的产品线普遍处在上行通道。

综合2020年以来的年报数据,内饰功能件与底盘系统的营收占比最高,共同构成其业绩的基本盘;倘若聚焦其业绩增速,汽车电子与电驱系统的增幅更为突出,自2020年以来的CAGR分别高达78.57%与550%。尤其汽车电子2024年的同比增幅高达905.52%。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内饰功能件与底盘系统的成本占比为66.64%,汽车电子与电驱7.32%。换言之,拓普集团既不缺少稳定的基本盘,又不缺少高增速、高附加值的业务板块。包括问界M9与小米SU7在内的众多畅销车型,正在使用拓普集团的众多产品,可见分摊风险的安排正在进一步深化,业绩回稳是大概率事件。

如此看来,拓普集团确实需要应对变化带来的不确定性,可是对于未来走势的过分担忧也缺少必要性。

来源:财经思享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