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有大本事的人呀,这脾气都随和!做人要争气,不要生气。”5月10日,网友“纺织小涛涛”刷到杜雪娥耐心劝解小儿子赵方的一段短视频,引起强烈共鸣,留言说:“今天早上刚刚生了气,看了视频瞬间舒坦了!”短短5天,这条视频点赞超2万,近千名网友为这位九旬老奶奶的温情与智
通讯员杨丽娜 张蕊 刘旭/文 宋崇飞/图
“有大本事的人呀,这脾气都随和!做人要争气,不要生气。”5月10日,网友“纺织小涛涛”刷到杜雪娥耐心劝解小儿子赵方的一段短视频,引起强烈共鸣,留言说:“今天早上刚刚生了气,看了视频瞬间舒坦了!”短短5天,这条视频点赞超2万,近千名网友为这位九旬老奶奶的温情与智慧留言。
“一家之训”成了“万家之约”。2年多时间、50万粉丝、近千万点赞、“5亿+”播放量……来自焦作市中站区年逾九旬的杜雪娥,用老家话讲述传承数十年的家风故事和人生道理,意外走红!
杜雪娥是谁?
一名普通的家庭妇女,也是一个“全国文明家庭”的掌门人。
1951年,杜雪娥追随在焦作王封矿工作的丈夫赵清武,从老家博爱县来到中站区。在那个困难的年代,杜雪娥照顾婆婆、赡养生母和养母、养大8个孩子,还不断帮助老家的亲人。
百善孝为先。为了给婆婆看病抓药,杜雪娥和丈夫开荒种地,割荆条编筐,砸石头卖钱……在她的精心照顾下,婆婆86岁高龄安详辞世。
好家风体现在方方面面。从长幼有序到帮扶弱者,从待客、倒水到送客、寒暄,从端碗、夹菜到坐姿、光盘等,杜雪娥言传身教,让良善、规矩、互敬、互爱等家风在家中生根发芽。
杜雪娥给孩子们立下家规:要当好人做好事,不给国家添麻烦,多给社会作贡献。
义方既训,家道颖颖。长子赵风录刚参加工作时每月工资一分钱不少补贴家用,替父母分忧;长女赵玉欣上行下效,结婚30多年从没跟婆婆拌过一句嘴;次子赵风祯经营的企业安置上百名下岗职工,并设立“孝道奖”;小儿子赵方创办培训学校,开设传统文化课程,免费接纳困难家庭孩子入学;孙子赵超在北京创业,把优良家风融入企业管理;外孙王萌博士毕业后报效家乡,到河南理工大学任教。此外,杜雪娥家庭还设立“家庭教育基金”,资助社会上的困难学生、奖励家族中获得教育成就的成员,社会公益捐赠50余万元。
2014年,杜雪娥家庭创立家族称号“清雪堂”,确立了“清白做人、踏实做事、志存高远、心怀感恩”的“十六字家训”。
2016年,“杜雪娥家庭”被评为“全国最美家庭”,2020年荣获“全国文明家庭”称号。
那么,四世同堂的“全国文明家庭”一家之主杜雪娥,又是如何成为50万网友追捧的“网红奶奶”呢?
事情还要从2023年春节期间的一次家庭聚会说起。
“我偶然拍下母亲给儿女们讲如何成为贤妻良母的视频发到抖音,没想到一夜之间获得60多万的播放量和6000多点赞,评论区都是‘奶奶说得句句在理’‘求更新’类似的留言。”赵方回忆,“母亲得知后也很开心,说‘大伙儿爱听咱家的老理儿,那我就多给大家讲讲。”
此后,“清雪堂”的短视频账号陆续发布杜雪娥讲述孝道故事、示范家风礼仪、分享治家智慧等内容。“最初拍短视频只是想给母亲找点乐子,每天有个事干,还能收获些成就感。走红,纯属意料之外!”赵方笑着说。
说是意料之外,却在情理之中。
翻看“清雪堂”的短视频作品,杜雪娥的“听妈妈说”像一股清流,以生活化场景为载体,用质朴的方言讲述家庭礼仪、遵纪守法、尊老爱幼、勤俭持家、家庭和睦等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的实践智慧。吃饭时,告诫“手不扶碗穷一世”“树摇叶落,人摇福薄”;给别人递东西时,提醒“双手递物,双手接物,正面朝上,尖刃朝己”;说话要“避谶”、家和有“三气”、种善因得善果……传统好家风,能焕发治愈人心的感染力。
“拍视频和给儿孙们讲故事没啥两样,能帮别人家是福气。”“清雪堂”短视频账号开设以来,杜雪娥坚持要求每条视频都要“有内容”,不能光拍吃饭遛弯,还得说点有用的,对别人有帮助的。如今,在短视频平台,奶奶的“云课堂”圈粉数十万粉丝。
在“清雪堂”粉丝群里,很多网友分享自己的践行故事。比如,过生日时向母亲跪拜,并履行为母亲洗脚的孝道仪式;定期举行家庭聚会,家庭成员依次汇报近期工作、学习情况;更有不少全国各地的网友表示想来家看看奶奶,坐在她的身旁倾听那些饱含人生智慧的家风故事。
“我活了91年,从来没想过自己说的话能传到那么远的地方。”杜雪娥摩挲着手机屏幕上来自全国各地的留言欣慰地说,“这说明啊,好家风啥时候都不会过时。”
来源:河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