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皇就职仪式背后的历史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5-12 21:42 1

摘要:数十万朝圣者齐聚圣彼得广场或大教堂,见证这一授职典礼。“正式的就职流程是全球性盛事,吸引来自世界各地的政要,” 乔治城大学历史教授兼教务长瓦妮莎・科科伦指出,“它以全套仪式和礼器呈现庄重感,同时也确认教皇作为国家元首(注:指梵蒂冈)及 14 亿天主教徒代表的地

新教皇就职典礼的许多仪式与礼器,其渊源可追溯至千年前

当最后一缕白烟消散在梵蒂冈的天空,新当选的教皇步上圣彼得大教堂的阳台,这场教皇就职的盛大仪式并未就此结束。

通常在枢机主教团选举产生新教皇的一周内,这位罗马天主教会的新领袖会主持一场庄严弥撒,接受象征教皇职权的传统信物。

数十万朝圣者齐聚圣彼得广场或大教堂,见证这一授职典礼。“正式的就职流程是全球性盛事,吸引来自世界各地的政要,” 乔治城大学历史教授兼教务长瓦妮莎・科科伦指出,“它以全套仪式和礼器呈现庄重感,同时也确认教皇作为国家元首(注:指梵蒂冈)及 14 亿天主教徒代表的地位。”

以下揭秘新教皇就职仪式中部分仪轨与象征物的历史渊源。

教皇曾以加冕礼宣告权威

千余年间,教皇就职仪式充满帝王气派,折射出教皇作为意大利中部 “教皇国” 统治者的世俗权力。直到教皇约翰・保罗一世就职前,新教皇都会像君主般乘坐便携王座,接受长达六小时的加冕典礼 —— 仪式通过繁复仪轨彰显其政治与精神权威。

加冕时,教皇会戴上手工精美的三层冕(拉丁语称 triregnum,意为 “三重统治”)。科科伦解释:“它象征教皇的三重权力 —— 教导、治理与圣化。” 这些镶满珠宝、蜂箱状的头饰由银或金制成,最重可达 20 磅。

尽管部分教皇会佩戴前任的三重冕,但多数情况下会定制新冕。 20 世纪 60 年代,推动教会现代化的第二次梵蒂冈大公会议将三重冕从教皇正式服饰中移除,加冕礼也被更简朴的授职仪式取代。

最后一位佩戴三重冕的教皇保罗六世,将自己的冠冕捐赠给美国华盛顿特区的国家圣母无玷始胎圣殿。

基恩大学历史学家、《关于教皇与教皇制度的 101 个问答》作者克里斯托弗・贝利托说:“新教皇有权自主决定,但三重冕重现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 除非在电影里。”

延续至今的传统象征物

尽管皇冠已从教皇服饰中消失,法冠(mitre)仍被保留:这是一种尖顶折叠帽,由两块饰板通过织物连接,后部垂有两条流苏状饰带(lappets)。

法冠自 10 世纪起用于礼仪场合,其雏形可追溯至 8 世纪或更早的 “骆驼帽”(camelaucum)—— 当时教皇在庄严游行中佩戴的圆锥形帽。

较晚出现的是教皇权杖(ferula),其顶端为十字架或受难像,造型源自传统牧羊人的曲柄杖,象征教皇牧养信众中弱小者的职责。自保罗六世 1963 年定制银质权杖后,其后继者均沿用此杖,同时也会使用更早的版本。

就职仪式上,教皇还会接受另外两件牧职权威象征物:首先是 “羊毛披肩”(pallium)—— 前后各垂一片饰布的圣带,其历史可追溯至 4 世纪,材质为羊毛,部分来自每年圣艾格尼丝节献给教皇的两只羔羊。

科科伦称:“披戴羊毛披肩,既彰显教皇作为‘善牧’的形象,也凸显他对全球天主教会的管辖权。”

来源:李Dog嗨聊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