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小北街社区,调研组实地考察了社区整合商贸资源,实现企业、社区、居民联动的“新桃园三结义”工作模式。社区通过共建共治共享平台的搭建,有力推动辖区小微企业和商圈繁荣发展,实现基层治理效能提升。
5月8日,民建四川文理学院支部开展企业嵌入社区治理专题调研。调研组一行先后在通川区西城街道小北街社区、红旗路社区开展实地调研,并开展交流座谈。
在小北街社区,调研组实地考察了社区整合商贸资源,实现企业、社区、居民联动的“新桃园三结义”工作模式。社区通过共建共治共享平台的搭建,有力推动辖区小微企业和商圈繁荣发展,实现基层治理效能提升。
在红旗路社区,调研组一行听取了通过文化融合、志愿服务和公益合作等方式,促进多民族居民和谐共生的创新工作介绍,观摩了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的成果展示。了解到民营企业、民间团体及艺术名家参与民族互嵌式社区治理的特色路径。
在座谈会上红旗路社区、小北街社区相关负责同志分别就社区与企业协作机制、民族互嵌式治理实践经验进行了专题介绍。
民建达州市委会主委陈明星在座谈会上强调,一是真感谢,感谢小北街社区、红旗路社区的精心安排与经验分享;二是深交流,要推动高校知识分子与社区干部常态化互动;三是促发展,要聚焦社区治理现代化目标,探索校地共建产学研合作平台,助力小微企业赋能、民族融合深化、商圈活力提升,推动社区治理从“经验输出”向“可持续发展”跃升,为达州基层发展注入“民建+高校”联合动能。
达州市政协副主席、民建达州市委会副主委靳能泉提出三点要求,一是深化理念创新,共绘社区治理“同心圆”;二是推动合作创新,织密政企社联动“协作网”;三是强化宣传创新,构建多维传播“新矩阵”。他强调,要充分发挥政协平台优势,推动社会各界资源向基层倾斜,助力打造更具包容性和可持续性的社区治理样板。
民建四川文理学院支部主委王情香在座谈中表示,此次调研为支部履职实践开拓了“四位一体”的创新方向。一要以校地资源共享为抓手,打造基层治理“新窗口”,依托四川文理学院学科优势,搭建产学研对接平台,推动高校智库资源与企业、社区需求精准匹配;二要以协同治理机制为突破,激发共建共治“新动能”,探索“高校+社区+企业”常态化议事协商模式,助力破解小微企业服务、商圈活力提升等治理难题;三要以民族文化融合为纽带,构建互嵌发展“新图景”,以文化浸润促进民族团结;四要以实践育人为导向,开拓人才培养“新赛道”,推动社区治理案例进课堂、志愿服务进第二课堂,培育兼具理论素养与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为基层治理现代化注入“文理智慧”。
未来,支部将进一步加强与各方合作,深化调研成果转化,推动校地合作从“单向赋能”向“双向奔赴”跃升,共同书写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新篇章。此次调研活动为民建基层组织与社区搭建了沟通桥梁,也为深化校地合作、推动基层治理创新凝聚了共识。
来 源:四川文理学院党委统战部
编 辑:郑 林
责 编:肖 祥
编 审:周 平
中共达州市委统战部 出品
来源:同心达州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