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表态:重庆璧山国际机场确定要继续修!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5-12 21:39 2

摘要:在新时代国家开放格局中,重庆被赋予"打造内陆开放综合枢纽"的重大使命。重庆市政协委员、重庆机场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黄伟说:“将来的重庆江北机场、重庆璧山机场这两大枢纽机场周边都规划了上百平方公里的临空经济区,我们就会发展与航空密切相关的临空产业,包括现在蓬勃发

近日,据重庆新闻联播报道,在新时代国家开放格局中,重庆被赋予"打造内陆开放综合枢纽"的重大使命。重庆市政协委员、重庆机场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黄伟说:“将来的重庆江北机场、重庆璧山机场这两大枢纽机场周边都规划了上百平方公里的临空经济区,我们就会发展与航空密切相关的临空产业,包括现在蓬勃发展的低空经济,形成市内双枢纽客货并举、成渝世界级机场群协同联动的这样一个全新的枢纽格局。”

这一消息表明,重庆不仅会修建璧山机场,打造双国际机场航空网络,并且这一进程还将进一步加速。

01.

重庆航空发展现状:从单一机场到枢纽网络

重庆江北国际机场作为重庆航空的核心,近年来实现了快速发展。

据悉,重庆江北国际机场T3B航站楼及第四跑道建设工程曾被列入重庆市与民航局“十四五”规划的重点项目之列。新建的第四跑道已于2024年12月26日投入使用,使重庆江北国际机场成为中西部地区首个拥有四条跑道并能同时运行的机场,也是全国第三个达到这一规模的机场。

2025年4月,重庆江北国际机场T3B航站楼的正式投用,标志着重庆航空发展迈入全新阶段。重庆江北国际机场的航站楼总面积已突破100万平方米,年旅客吞吐能力提升至80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120万吨、飞机起降58万架次,形成了‘3座航站楼+1座卫星厅+4条跑道’的运行格局。

围绕江北机场,重庆已初步形成临空经济集聚区。航空物流、高端制造、跨境电商等产业逐步向机场周边聚集。以渝北区为例,临空经济已成为区域发展的重要引擎,吸引了包括物流巨头、航空公司在内的众多企业入驻。然而,与北京、上海等成熟临空经济区相比,重庆临空产业仍存在规模偏小、产业链条不完整等问题。

随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成渝机场群协同发展开始提速。重庆与成都双流、天府机场在航线网络、空域资源等方面初步建立了协调机制,但在深度协同、差异化发展方面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黄伟提到的"成渝世界级机场群协同联动",正是对这一发展趋势的准确把握。

(重庆江北国际机场T3B航站楼)

02.

双枢纽战略:璧山机场与未来格局

黄伟在讲话中明确提到:“重庆江北机场、重庆璧山机场这两大枢纽机场”,揭示了重庆“市内双枢纽”的战略布局。

规划中的璧山机场是定位为以货运为主、客运为辅的专业性枢纽,将有效弥补江北机场货运功能不足的短板。根据规划,重庆璧山机场设计年旅客吞吐能力达到7000万人次,年货邮吞吐能力为350万吨,将与永川临江枢纽、江津珞璜港紧密联动,共同构建一个覆盖西部地区、服务全国乃至连接全球的综合交通枢纽、物流中心及产业链核心枢纽。

“市内双枢纽客货并举”的发展思路,体现了重庆对航空运输体系的全面考量。江北机场将继续强化客运枢纽功能,完善国际航线网络;璧山机场则将重点发展航空货运和物流,形成差异化互补。这种分工既避免了同质化竞争,又能充分发挥各自优势,提升重庆航空体系的整体效能。

黄伟提到“两大枢纽机场周边都规划了上百平方公里的临空经济区”,显示出重庆对航空经济带动作用的充分认识。如此大规模的临空经济区规划,在国内仅次于北京大兴机场临空经济区。这将为重庆发展高端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提供广阔空间,推动产业结构向高端化转型。

(璧山机场效果图)

03.

低空经济:航空枢纽的新动能

黄伟在采访中特别提到“包括现在蓬勃发展的低空经济”,那么究竟什么是低空经济呢?

具体来讲,低空经济涵盖通用航空、无人机物流、城市空中交通等新兴领域,是航空业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重庆作为山城,地面交通受限,发展低空交通具有特殊意义。同时,重庆在无人机研发制造方面已有一定基础,具备发展低空经济的有利条件。

目前,重庆已在两江新区、高新区等地布局无人机测试基地和通航产业园。2022年,重庆获批全国首批民用无人驾驶航空试验区,在无人机物流配送方面已开展试点工作。未来,随着璧山机场建成,重庆有望形成"高空民航+低空通航"的立体航空网络,为城市发展和产业升级提供新动能。

低空经济与枢纽机场的联动发展是未来趋势。无人机货运可与传统航空货运形成有效衔接,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城市空中交通则可有效疏解机场地面交通压力。

04.

机遇与挑战:重庆航空发展的双重维度

从国家战略、区位特性、产业发展几个角度来看,重庆航空的发展都有独到优势。

首先,重庆同时享有"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西部大开发、成渝双城经济圈等多重国家战略支持,为航空枢纽建设提供了政策保障和发展动力。

其次,作为西部唯一直辖市,重庆地处"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联结点,具有承东启西、连接南北的独特区位优势,具备打造国际航空枢纽的地理条件。

最后,重庆正从传统制造业向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电子信息等高端产业转型,对高效航空物流的需求日益增长,为航空货运发展提供了产业支撑。

但是,重庆航空面临的挑战也不小。

在城市竞争面,成都、西安、郑州等西部城市都在大力发展航空枢纽,航线资源、货运货源竞争日趋激烈,重庆需要找准差异化定位,避免同质化竞争。

在基础设施面,目前重庆仍只有江北机场一个民用运输机场,航空货运设施不足,国际航线网络有待完善,与真正意义上的国际航空枢纽还有差距。

在配套及人才面,重庆航空维修、航空金融等配套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临空产业链条不完整,制约了航空经济的深度发展,同时高端航空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储备不足,或许会对双枢纽建设和低空经济发展有一定限制。

面对激烈的区域竞争和各种挑战,重庆需要以更大的改革勇气和创新精神,推动航空枢纽建设取得实质性突破。未来的重庆,有望通过航空枢纽的辐射带动作用,真正成为内陆开放的综合枢纽,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和西部地区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劲动力。

正如黄伟所展望的那样,“市内双枢纽客货并举、成渝世界级机场群协同联动”的全新格局,将成为重庆城市能级提升的重要支撑,也将是中国航空运输体系优化升级的生动实践。

*重要说明:财金调查所有文章引用的数据或信息均来源于文中所提及公司的定期报告、临时公告、官方发布及媒体报道等公开渠道,并尽可能对信息进行验证,保证数据及信息经得起查证。如存在可能的错漏,请给我们留言,我们第一时间处理。

来源:西南财经调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