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退车风波,雷军让尹同跃的“造车论”含金量再提升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5-13 00:53 1

摘要:多名SU7 Ultra准车主认为,其高价选装的碳纤维双风道前舱盖存在虚假宣传问题。5月7日晚间,小米汽车公开致歉并推出补偿方案,但不少消费者并不认可这一方案,进行无损退车维权。第一财经记者了解到,多名SU7 Ultra准车主组建了维权群,进行无损退车维权的人数

近日,小米汽车高端车型SU7 Ultra因碳纤维双风道前舱盖宣传问题陷入舆论漩涡,引发众多车主不满,进行无损退订维权。

多名SU7 Ultra准车主认为,其高价选装的碳纤维双风道前舱盖存在虚假宣传问题。5月7日晚间,小米汽车公开致歉并推出补偿方案,但不少消费者并不认可这一方案,进行无损退车维权。第一财经记者了解到,多名SU7 Ultra准车主组建了维权群,进行无损退车维权的人数已超过300人。

10日早晨,小米公司董事长雷军在其个人社交平台发声,称“过去一个多月,是创办小米以来最艰难的一段时间”。此时距3月29日小米SU7高速爆燃事故过去不足两个月。

对此,一位业内人士尖锐评价:“小米擅长用互联网思维造车,但汽车不是手机,安全与诚信的红线,碰不得。”

不得不说,从三名女生高速碰撞事故,到“皇帝的新衣”选装件,小米SU7的案例成为新能源汽车产业转型升级十字路口中的警示碑。

其实,关于小米汽车和雷军的营销方式,业内已经进行了反思。

奇瑞董事长尹同跃近日在一档访谈节目表示,很多国内车企和传播“胆子太大了”,国内有些企业成立不到6年时间,就能造出来好多车,“这个对我们来讲是不太理解的”。

虽然他没有直接点名,但明眼人都能听出,这番言论多少是在影射包括小米汽车在内的一些造车新势力。

与那些有着几十年甚至上百年历史的传统车企相比,小米造车的速度确实堪“神速”。从2021年正式宣布进军智能电动汽车行业,到2024年SU7上市即卖爆,再到2025年靠“纽北最速四门车”噱头冲高端……

这或许就是尹同跃所说的“胆子太大”的表现。

但造车毕竟不是造手机,它需要深厚的技术积累、成熟的供应链体系和严格的质量把控,每一个环节都关乎着消费者的生命安全和切身利益。

而回顾小米汽车的发展历程时,发现的是,几乎是一场关于营销历程。

从雷军亲自站台,到铺天盖地的广告宣传,到利用各种社交媒体平台进行全方位的宣传,小米汽车成功地吸引了大量消费者的关注,让小米SU7系列在上市后迅速获得了高人气,仅用230天就实现了10万辆车下线,创造了新车企销量最快达到10万辆的纪录。

但当我们把目光从那些华丽的宣传语和亮眼的销量数据上移开,聚焦到产品本身和消费者的实际体验时,却发现了不少问题。

在汽车行业,营销固然重要,但产品才是立足之本。毕竟,当营销的泡沫被戳破,用户的反噬来得更快更猛。

“我们愿意为情怀买单,但不想当韭菜。”一位维权车主的话,道出了所有人心中的刺。

当信仰变成陷阱,当极致性价比沦为公关危机,这场由SU7 Ultra引发的信任雪崩,本质上是对整个行业营销过度的审判。

在这个重新洗牌的智能汽车时代,雷军们必须明白,真正的“高端”,不是参数表上的数字游戏,而是对承诺的每一分敬畏。

采写| 火焱| 敬远之

来源:久银汽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