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与瓷器搭伙「办展」?去打个照面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5-13 02:36 1

摘要:江湖传言,900多年前,宋徽宗赵佶的梦里也下过这样一场雨。雨后初霁,留下一抹天青,他命人将之融入瓷器,便有了“雨过天青云破处,这般颜色做将来”的汝瓷。

初夏,大概是彭彭最爱的季节了。

雨和着丝丝暖意的风淋漓而落,雨后的天空却格外明丽。

江湖传言,900多年前,宋徽宗赵佶的梦里也下过这样一场雨。雨后初霁,留下一抹天青,他命人将之融入瓷器,便有了“雨过天青云破处,这般颜色做将来”的汝瓷。

赵佶亦对天彭牡丹高度赞扬,他的诗兼书法作品《书牡丹诗》,以赵佶独特的“瘦金体”写成,是难得的精品。经专家考证,诗中提到的“叠罗红”和“胜云红”为当时彭州所独有的牡丹品种,成为天彭牡丹在宋朝盛极一时的有力佐证。

彭州的牡丹与瓷器,早在宋代就因这位艺术家皇帝的偏爱而产生了奇妙的化学反应,牡丹与瓷器之美就此吟诵开来。直到最近,彭彭走进彭州市博物馆的「千年瓷韵彭州牡丹文化展」,才终于亲眼领略了其中的魅力。

这场展览,将天彭牡丹的绝世风华与彭州陶瓷的千年文化相融合,展开彭州文化生活画卷,处处流淌着文化和美学的诗意。

古今相映

当宋代风雅照进当代彭州的生活美学

拥有3000多年文明史的彭州,有着极其丰厚的文化底蕴,今天的彭州,在全面打造立体山水彭派之城的过程中,对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保护、创新性发展,形成了与当下城市气脉相通的生活美学。

「千年瓷韵彭州牡丹文化展」以“瓷器为媒、五雅为景”,赏花、品茗、焚香、抚琴、读书的场景,铺开了当代的文化叙事。七弦琴置于仿古香案上,旁边的瓷瓶插着几枝白牡丹,正合《长物志》中“瓶花特难解,非若画然,栽瓶中,取象而已”的文人审美。一位汉服少女正对着展墙上的牡丹画临摹,传统艺术以这样的方式在年轻一代手中获得新生。

公元1197年春,72岁的南宋著名诗人陆游,在他家乡浙江绍兴,声情并茂地写下了题为《忆天彭牡丹之盛有感》的诗作,“常记彭州送牡丹,祥云径尺照金盘。岂知身老农桑野,一朵妖红梦里看。”

八百余年之后的今天,彭州建设了丹景山景区、丹景山梅谷、白鹿镇樱花谷、熊猫香山、丹景翰林盛世牡丹苑等花卉观赏点,连绵不绝的花香让人穿越到宋代。

传统文化的魅力,不在于固守旧梦,而在于让古老的美学基因在新时代的土壤里,开出新的花朵。就像彭州的牡丹,年复一年在丹景山绽放,而彭州的瓷器,也在一代又一代匠人的手中,续写着“雨过天青”的传奇。

展览之中,与天彭牡丹同列的,还有彭州瓷器,当代彭州瓷器烧制技艺正是古今彭州制瓷人智慧的结晶,在继承历代陶瓷文脉的基础上,彭州瓷器以现代、科技、艺术相结合多元化产品呈现着一种新的趋势。

釉色生香

千年陶瓷史中的牡丹纹样流变图谱

釉色中一抹牡丹,若青天抹上了胭脂。

作为中国历史上的顶级爱豆,自魏晋南北朝以来,牡丹与陶瓷便开启了一场跨越千年的美丽邂逅。

唐代,牡丹成为皇室青睐的花卉,被称为“国色天香”,一度成为唐朝的“国花”,这种象征意义在陶瓷装饰中得到了充分体现,唐代陶瓷上牡丹纹造型大多是完全绽放的姿态,色彩鲜艳丰富,变形牡丹纹陶瓷更是展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

在宋代,男子赏花、簪花之风盛行。牡丹作为御宴簪花之一,只有皇帝和官员才能佩戴。此时的牡丹纹样也更加成熟,构图方式灵活多变,以刻划花、印花为主,还有多样的纹饰组合方式。

元代,景德镇制造出大名鼎鼎的青花瓷,打破了曾经南青北白的陶瓷格局,把陶瓷发展推向了一个新的纪元。国色天香的牡丹也在1300度的高温下,将其华美之姿态永远留存在青花之中。

明代,牡丹纹布局疏朗、清晰秀丽,这一时期的牡丹纹精美写实,宛如陶瓷上的中国画,无论是花叶还是枝干都与现实中的牡丹毫无二致。

清代,瓷绘牡丹纹装饰手法十分丰富,色彩出挑艳丽的粉彩、珐琅彩等成为了牡丹纹常用的装饰技法。

牡丹在不同朝代的陶瓷装饰中,以其多样的形式和丰富的内涵,成为了陶瓷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走出展厅时,暮色已为博物馆的飞檐染上金边。“瓷器是泥土的诗,牡丹是草木的词,而彭州,是承载着千年风雅的册页。”这场展览不是简单的陈列,而是让牡丹与瓷器从历史深处走来,在当代的展陈语言中重新绽放。

若想领略一二

不妨步入展厅

与牡丹与美器

打个照面

展览信息

千年瓷韵彭州牡丹文化展

免费参观,无需预约

周一闭馆(法定节假日除外)

周二至周日9:00-16:30(16:20停止入馆)

彭州市博物馆金盛号临展厅

期数:3398期

文字:刘代萱

图片:张勇 胡胜 品鉴彭州

编辑:刘代萱 责编:邓茹月 审核:祁文静

有一种成都生活,叫彭州!

“品鉴彭州”微信征稿啦!

弘扬天府文化,传播城市精神!

亲爱的小伙伴们,“品鉴彭州”微信面向全网征集优秀稿件啦!

投稿邮箱:2840955915@qq.com

主办:彭州市委宣传部

主编:王玉岩

副主编:杨华 祁文静

首席编辑:刘倩

责任编辑:梁丹 龙洋

编辑:刘代萱 邓茹月

出品:彭州市融媒体中心

彭州市融媒体中心举报电话:028一68611355

你的每一个赞和在看,我都当成了喜欢!

来源:品鉴彭州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