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路上,我活出了妈妈不敢想的样子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5-13 04:22 1

摘要:母女两代人的经历,如同一面镜子,映照出时代变迁下女性命运的巨大转折。妈妈们的世界里,流行过女孩读书无用论,婚姻由天不由我;职场,更多是男性驰骋的舞台。妈妈们也曾有过无数梦想,但在现实的磨砺下,她们学会了妥协。

母女两代人的经历,如同一面镜子,映照出时代变迁下女性命运的巨大转折。妈妈们的世界里,流行过女孩读书无用论,婚姻由天不由我;职场,更多是男性驰骋的舞台。妈妈们也曾有过无数梦想,但在现实的磨砺下,她们学会了妥协。

岁月流转,时代更迭。当女儿们踏上人生的舞台,她们所面对的,是一个全新的世界。婚姻不再是唯一的选择,教育提供了无限可能,而职场更是向每一位有志之士敞开大门。在新时代的召唤下,女儿们勇敢冲破社会对女性的传统期待,活出了妈妈们曾经不敢想象的模样,绽放出属于自己的璀璨光芒。

每个时代都会在女性身上织就隐形的茧,但今天,越来越多的女性在丝线断裂处,长出属于自己的翅膀。回望母亲的一生,展望女儿的未来,那些曾被剪裁掉的可能性,都在新的年轮里重新抽枝,长成她们共有的一片绿荫……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本文刊于《中国妇女》杂志

一座名为“母女”的阶梯

口述/骆德娟 整理/本刊记者 王晓艳

骆德娟(右) 春蕾女童、贵州省册亨县统战部副部长

我是妈妈的女儿,妈妈是外婆的女儿,我们之间,是一座名为“母女”的阶梯。

1965年,母亲出生于贵州的一个小山村,她的父亲是民办教师,在另外一个地方教书,家中的农活以及大小事都落在了外婆身上。母亲在读完六年级后的那个夏天就不去上学了。

26年后的夏天,我出生了。8岁那一年,父亲突发疾病倒下了,虽然抢救过来了,但从此所有的生活重担全落在母亲身上。我的求学之路每向前一步,就意味着更多的开销。母亲除了在姨妈开的服装店看店,还会在每晚睡前把糯米洗净泡好,第二天早起蒸糯米饭拿到外面去卖了换钱,有时还会进一些蔬菜来卖。

尽管生活如此艰辛,但母亲从未说过不让我继续上学之类的话。这让我格外珍惜,在心里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努力考上好大学,找一份好工作,分担母亲的压力。

入读高中后,生活的压力一度影响到我的学习和生活,班主任及时察觉到我的状态,宽慰我,也给我带来了一个好消息,“春蕾计划”公益项目为品学兼优的困境家庭女童提供助学金,我符合项目的资助条件。我喜出望外,提交了申请材料并顺利通过,获得了整个高中阶段的学费资助,这期间,当地妇联干部也曾多次到我家探访慰问。这个项目对我最大的帮助是减轻了心理压力,觉得可以让妈妈轻松一点了。

后来,我考上了理想的大学。大学毕业后,我决定报考乡镇公务员,舅舅问我:“女孩子在乡镇干这一行很辛苦,上山下村,还有各种各样的矛盾和问题需要处理。”我没有犹豫,虽然乡镇干部事务繁杂,但母亲比我还要高兴,恨不得告诉每一个亲戚朋友。

我先后经过多个岗位的历练,在乡镇党政办公室干过,后调动到县政府办,而后调任县委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任副主任,也是在那一年,我结婚了,婚后第一年儿子出生,我又调整到离家很远的一个乡镇任党委副书记,幼小的孩子与繁杂的工作让我应接不暇,幸好有母亲一直帮着我。

或许是因为辛劳的前半生落下的病根,母亲身体大不如前,我一有时间就会带着两个孩子回娘家看望外婆,在外孙一句句“婆婆、婆婆”呼唤声中,她总笑得那么慈祥。

我们的日子越来越好了,家里的楼房起到了五层,一如我的人生,一层层向上,托举我的是那座叫“母女”的阶梯。

编后

199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世界教育报告》中指出,“在贫困地区,妇女和女孩都受到一种循环的束缚,那就是有文盲母亲,就有文盲女儿;女儿早早结婚,就又像前辈那样被迫处于贫困和文盲状态。”

30年过去,“循环的束缚”的魔咒在昔日中国最贫困的地方被如骆德娟一般的“春蕾女童”打破。她们的人生被教育改写,绽放出层层向上、步步生花的女性力量。因为,当一个女性的眼界打开的时候,她就会知道,这个世界上有太多的可能性,她的人生界限就会被无限拓宽,她寻找幸福的脚步就再也不会停下……

我读了妈妈考上

却没去的大学

口述/殳俏 整理/本刊记者 张姿

殳俏(左) 作家、编剧。出版长篇小说《女字旁》《双食记》,散文集《元气糖》《贪食纪》等。参与编剧电影《秘密访客》、网剧《摩天大楼》等

我爸我妈都是“老三届”,在上海同一家工厂上班——作为家中老大,他们都很受宠,没插队,留了城。1978年,他们结婚了。结婚前,他们都参加了刚刚恢复的高考。我爸考上的是技术学院,我妈考上了复旦大学,但我爸跟我妈说,“你总归要生孩子,我再考一年。”

于是,我妈为了生孩子放弃了去复旦读书的机会。1980年,我出生了,也是在那一年,我爸考上了同济大学。从此,我爸“前程似锦”,而我妈放弃上大学的机会后,只读了个夜校大专,进了一家化工所,中年后又下了岗……

记得我妈跟我说,她为什么最后没去复旦,不光是听了我爸的话,她还听了她爸妈、她领导的话……大家都说,“你要做人家老婆了,就不要去读书了”。但凡当时有个声音能支持她,她的命运也许就会不一样……

等我长大后,我的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勇气时刻”就是去考复旦——我最早想去美国UCLA学电影,但我爸说:留学只能选理工科。如果一定读文科,只能在上海,去清华北大也不行。

我考复旦很周折。我想去的“文基班”是提前录取的,但我所在的中学没有这种考试名额。怎么办?我想尽各种方法、几经努力,终于达成了愿望。

然而,我爸妈一开始不许我去,是复旦大学中文系主任陈尚君专门跑到我家劝我爸,他说:“你们应该支持她的梦想,她这么会写,我不敢想象她以后做了工程公司的小会计是什么样。”

我成功去了复旦读书,虽然我爸一直反对我写小说,但幸运的是,我遇到的那些老师和长辈,给了我渴望获得的精神支持。

当看到我被一圈又一圈的读者围着签售自己的著作时,看到我能过上按照自己心意“打扮”过的小日子时,我妈非常羡慕。虽然人生不能重来,但如果没有母亲的“缺憾”,我又怎能跳出“盒子”,聆听到自己内心的声音,考上她曾考上却未能如愿入读的大学,像鸟儿飞往自己的山林一样,实现读书自由和写作梦想?母亲的存在,何尝不是我理想的另一种抵达……

编后

年轻时的母亲,选择在当时的社会期待中尽“妻职”“母职”,画出人们心中“好人家”的图样,却不曾预见女儿会用笔尖划破世俗的版型。母亲曾收起的录取通知书,终化作女儿毕业袍上的垂布;母亲化为土壤滋养的家,生长出女儿这棵参天大树。

其实,当代女性的成长仍面临着更多来自个人价值认同与他者价值衡量的矛盾问题,这也是每代女性挥之不去的成长价值困境。母女两代人的命运在时代齿轮下碾出了迥异的纹路,恰是一切向好、未来可期的最好模样……

我们的二十一岁

口述/吕雅婷 整理/本刊记者 王梓蓉

吕雅婷(左) 中国妇女十三大代表,江西省妇联执委、景德镇市妇联副主席(兼职)、景德镇富玉青花玲珑陶瓷有限公司董事长,青花玲珑制瓷技艺第十五代传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1993年,胡女士21岁,听说那时候的她特别漂亮时髦,坐在雅马哈摩托的后座,一头卷发在风中飞舞,收获无数路人惊艳的目光。可她却选择在最美的年龄嫁给了我爸,那个比她大10岁的男人。在家人朋友的质疑声中,她满脸幸福地走进了围城,此后她就陪着我爸开店、开作坊到后来开公司,创立“富玉陶瓷”品牌,致力于复兴青花玲珑技艺……

从有记忆起,我就从没看过她飞扬的卷发,只记得她高高盘起的发髻,和每天忙个不停的身影。可不管她付出了多少,都只像电影里的配角,人们只会把鲜花和掌声献给我爸,对我妈的评价是:小胡命好,嫁得好!

2014年,我21岁,从英国留学回来,我没有漂亮的卷发,而是一头利落的短发,我架着一副黑框眼镜,看起来文质彬彬的样子。别人总说我和我妈一点也不像,对,我就是不想和她一样!我可不想成为别人的影子,只想当自己的主角。

我从父亲手中接过了传承青花玲珑瓷技艺的重担。这份技艺不仅是家族的荣耀,更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我一头扎进车间,从研究泥料釉料开始,系统学习玲珑瓷的制作工艺。但在外人眼里看来,我这个年轻人还是有点“不靠谱”,因为我总想做点不一样的。为了让青花玲珑制瓷的传统技艺传承下去,我认为首先要“让玲珑瓷卖出去”。

于是,我在传统填补镂花只有一种颜色的情况下,琢磨出了五彩斑斓的透光“玲珑”,一下子打破了只有青与白两种颜色的青花瓷传统审美。攻克了这项技术之后,我又开始在瓷器的外形上动脑子,尝试烧制像陀螺一样的“转转杯”,可以每天变化心情的“表情杯”,总之要既有功能性又有趣味性。

果然,我的这些作品不仅在国内市场上备受瞩目,更远销海外数十个国家和地区,赢得了广泛的赞誉,更把公司一步步从困境中拯救出来,从刚开始几十人的规模,发展到现在四五百人的体量。

有一次,我召集开会,父亲推门而入,惊讶地发现我在没有邀请他的情况下“独挑大梁”,他脸上先是闪过一瞬的失落,马上又堆满了欣慰的笑容,轻轻地带上大门离去……那一刻,我想我已成为“我自己”。现在大家对我的评价是:你爸命真好,生了这么个好女儿!

这就是我和我母亲的21岁,不同的时代际遇下,我们在同样的年龄作出了截然不同的选择,她选择爱情,我选择事业。虽然我们的选择不同,但是我们想要的结果是一样的,我们都想要幸福的人生。

我妈总说因为爱情,她有了我,所以她从不后悔当初的选择。我打心眼里感谢她,正是她无私的爱成就了我今天自由选择的底气,今后我获得的每一次掌声、每一束鲜花,也同样属于我们母女俩!

编后

2019年9月,国务院发布《平等发展共享:新中国70年妇女事业的发展与进步》白皮书,中国妇女在经济、政治、教育、健康、社会保障等方面均取得重大进步。诚然,女儿成长的时代与母亲那时相比,妇女地位已有了质的提升,但在以传统技艺为生的家族企业中,想要打破“子承父业”的传统思想也并非易事。

吕雅婷没有按照传统大家族对她、对一个女儿的期待去“接班”,而是大刀阔斧地雕刻出年轻人想要的瓷器,造就出斑斓的“玲珑”。女儿身上的这份果敢和创造力,恰是被母亲以及这个美好时代“富养”出来的。

帮妈妈变成

升级版的自己

口述/巫昂 整理/本刊记者 苏容

巫昂(左) 作家,诗人

从我记事起,父亲的家暴是没有间断过的,他随时都会发怒,我妈在身心上都遭受了巨大伤害。从小我就下定决心,在我有能力的时候,一定要把妈妈解救出来。而我和弟弟也真的帮她成功逃离了。

2018年,我选择和妈妈同住养老。我们同住的准则是最大限度地为对方保留独立的空间。作息不一样就各自随性,我早上七八点起来写作,妈妈则睡到10点自然醒,然后开始给自己做一顿蛋白质、碳水、纤维合理搭配的丰盛早餐,一边吃一边听手机上的声乐课。我们分头忙碌,几天都说不上一句话。但有空的时候会一起聊天,一起泡水果酒,手拉手去逛街。

同住的第一年,我会想妈妈适合看什么书,比如杨绛、汪曾祺、余华、苏童的书,五六十本书一批批拿给她,她都看完了。2011年她就学会了用手机网购,还上了手机摄影课,在小区里逛逛拍拍,并学习用手机控制家里的智能家居。她最喜欢的事情是一边做衣服一边听播客和有声书,我在母亲节的时候送了她一台缝纫机,她在直播间抢布料,给我们做了很多衣服。

我觉得女儿天然地应该为母亲的观念和意识“换血”。妈妈并不是不想,或是没有能力变成2.0、3.0版本的自己,只是她所处的时代缺少利于女性发展的土壤。

很多人说,对母亲进行教育和感染的进度是很慢的,我觉得还是要有耐心。你可以在她的五感能触及到的地方,非常“有心机”地布置一些你的教材。比如说我很喜欢买好看的器物回家,但一开始我妈就会说怎么看都是灰灰的,像洗不干净一样。后来我搞艺术的朋友来家吃饭,他们疯狂拍照,一直夸,我妈就顿悟了,意识到原来这是美的。

我认为,当妈妈想要通过孩子去实现自己的野心,她们之间的关系往往会出问题。我妈有一个特别重要的优点:她觉得她的孩子不管做任何选择都是有道理的,她坚信我们是对的。她不以金钱来衡量我的成功或者失败,而是以我是否发挥到自己最应该发挥的能力作为恒定的标准。要做自己觉得有意义、有价值的事,这个观念是妈妈带给我的。我做自由职业20多年,这几年又开始了第二职业——画画。我每做一件事,都力求能够用我全部的热情,全部的专注度去完成。

我妈现在已经成为她前后两三代人的一个新的影响力中心,她整个人都更新了一版。她的观点甚至比90后还要前卫,所以她从来不会催婚。

我曾经想过我妈妈在婚姻里可能活不到60岁,但是她现在已经80多岁了,我和弟弟,包括她自己,一起为她争取到了离婚后这么平安快乐的生活。我妈说她要活久一点,因为觉得现在太幸福了。

编后

母亲那代人,总将“妇”字别进盘扣最紧的领口,女儿这辈人却用它撬开锈蚀的天花板。巫昂和母亲的故事,不只是简单的代际更迭和升级,而是一个性别群体在时代激流中的共渡难关、相互温暖。当女儿挣破茧房站在光里,那些曾被母亲咽下的叹息,都化作她翅膀下的气流。她不仅自己要飞升,还带着离自己最近、最亲的女性——母亲一起,把那些被折叠在岁月褶皱里的可能性,在新的春天里舒展绽放。

来源:澎湃新闻客户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