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第五个“民法典宣传月”期间,丹东市司法行政系统开展形式多样的民法典普法宣传系列活动。将民法典精神融入乡村阡陌、街巷院落、学校机关、车间工地……让法律条文化作群众身边的治理锦囊、邻里间的共治密钥、营商环境的护航宝典,让民法典走进群众心里,护佑美好生活。
在第五个“民法典宣传月”期间,丹东市司法行政系统开展形式多样的民法典普法宣传系列活动。将民法典精神融入乡村阡陌、街巷院落、学校机关、车间工地……让法律条文化作群众身边的治理锦囊、邻里间的共治密钥、营商环境的护航宝典,让民法典走进群众心里,护佑美好生活。
“典”亮校园 “法”润童心
“五年级小明给主播打赏8000元,钱能要回来吗?”
“同桌借走漫画书弄丢,该原价赔偿吗?”
“在小区玩滑板撞到老人,怎么办?”
5月12日,一场“法律知识问答赛”在经山小学火热进行。小学生们化身“法律小达人”,积极踊跃回答法律问题。这是振安区司法局、珍珠街道举办的“‘典'亮校园 ‘法'润童心”普法活动的一幕。自民法典宣传月活动启动以来,丹东司法行政系统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普法宣传活动,在此次活动中,振安区司法局通过“以案释法+知识问答”等形式,点燃了青少年们的学法热情,在青少年的心中种下了法治的种子。
在课堂上,普法工作人员针对小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实际情况,精心制作了PPT课件,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学生们讲解民法典的主要内容、重要意义等,用生动有趣的视频和图片,通过以案释法的形式介绍关于未成年人权益保护、民事行为能力、校园侵权责任、网络诈骗等与学生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法律知识。工作人员还通过发放民法典书籍、《丹东真好 法治同行》普法“口袋书”、法律知识竞答等形式,进一步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积极参与互动。
在知识竞答环节,同学们踊跃抢答,现场气氛热烈。对于“捡到东西能不能自己留下”“网络游戏充值可否退款”“课间打闹致伤责任如何划分”“遇到校园霸凌怎么办”等问题,工作人员结合同学们的回答进行了补充讲解,让同学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加深了对民法典、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知识的认识和理解,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和能力。
下一步,区司法局将继续创新普法形式,丰富普法内容,推动民法典的宣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让法治观念在青少年心中生根发芽,为青少年健康成长构筑法治“防护墙”,为营造良好的校园法治氛围、构建平安和谐校园贡献力量。
来源:澎湃新闻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