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知识】探秘了解蜱虫的危害与疾病传播机制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5-13 08:00 1

摘要:蜱虫,也被称为“草爬子”,是一种吸血的小型节肢动物。一般呈红褐色或灰褐色,长卵圆形,背腹扁平,不吸血时蜱虫的体积只有芝麻到米粒大小,吸饱血后的蜱虫圆滚滚犹如黄豆粒甚至更大。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深入了解蜱虫及其危害与传播机制。

蜱虫,也被称为“草爬子”,是一种吸血的小型节肢动物。一般呈红褐色或灰褐色,长卵圆形,背腹扁平,不吸血时蜱虫的体积只有芝麻到米粒大小,吸饱血后的蜱虫圆滚滚犹如黄豆粒甚至更大。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深入了解蜱虫及其危害与传播机制。

蜱叮咬人后可引起过敏、溃疡或发炎等症状,一般均较轻微。发热、发冷是最常见的症状,其次是瘙痒、头痛、乏力和肌肉酸痛,有的会出现关节疼痛、皮疹以及胃肠道症状等。

蜱虫是多种疾病的传播媒介,如蜱媒回归热、出血热、脑炎等,严重时甚至可致命。在我国,由蜱传播的大别班达病毒引发的发热伴血小板综合征流行形势日益严峻,该病以发热、血小板及白细胞减少为主要特征,常伴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高龄、免疫力低下者更易转为重症。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是一种新发急性传染病,发现、救治不及时可导致重症率和病死率上升。蜱是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毒的主要传染源和传播媒介,除此之外,也可经接触患者及病死患者血液、体液及污染物传播。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早期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热、乏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多数40岁以下年轻患者预后良好。

蜱通过探测动物的呼吸、体味,或通过感应身体的热量、水分和震动找到宿主,有些蜱种甚至能认出动物的影子。此外,蜱能够识别宿主动物经常经过的路径,然后选择在相应的草地和灌木丛枝叶的顶端等待“猎物”。

蜱在等待动物时,通过第三和第四对腿抓住树叶或草,伸出第一双腿,当人或动物经过时,它会迅速爬上动物或人的身体。有些蜱会很快附着,有些则会继续四处游爬,寻找耳朵等皮肤较薄的地方。

蜱通过吸食人或动物血液的过程传播可引起疾病的病原体。蜱通常附着在一个较隐蔽的地方,缓慢地吸血,常可达数天而不被感知。蜱的少量唾液可进入宿主动物体内,如果蜱带有病原体,可通过这种方式传播给人或宿主动物。如果动物已被病原微生物染,血液中存在病原体,蜱可因吸食动物血液被感染,并在下一次吸食动物或人血液时,可将体内病原传播给新的宿主。

不同种类、生活阶段的蜱,吸食人或动物血液所需时间约为10分钟到2小时,蜱还可以分泌少量具有麻醉性质的唾液,使动物或人难以感觉到蜱的附着。

因此,为避免被蜱虫叮咬,我们呼吁大家提高警惕,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例如:应穿浅色长袖衣物并扎紧袖口和裤脚,涂抹驱虫药物,避免在蜱虫活动的地方长时间坐卧。

一旦发现被叮咬,切勿用手硬拔或拍打,以免口器残留引发感染。应使用尖头镊子紧贴皮肤夹住蜱虫头部,垂直均匀用力拔出,并用碘酒消毒伤口。如果没有足够的把握自行处理,或者若出现发热、乏力等症状,强烈建议尽快前往医院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进行检查和处理。

来源:年年有余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