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第二届时代英杰影像艺术节于2025年5月10-12日在北京西城朗琴国际大厦11楼1119会议厅举行。本期主题是《摄影艺术与百姓审美生活》,由北京时代英杰经济文化院主办,北京中才百科职业技能鉴定中心联合主办,北京天道使命文旅发展有限公司、明星肖像摄影巡回团队联合
第二届时代英杰影像艺术节于2025年5月10-12日在北京西城朗琴国际大厦11楼1119会议厅举行。本期主题是《摄影艺术与百姓审美生活》,由北京时代英杰经济文化院主办,北京中才百科职业技能鉴定中心联合主办,北京天道使命文旅发展有限公司、明星肖像摄影巡回团队联合承办。本期活动参观总人数200余人(含未报名随同参观者),参与拍照的嘉宾分别来自北京、天津、河北、河南、广东、四川、内蒙古和美国、加拿大、英国、意大利、日本、柬埔寨等世界各地的华侨华人。
(第二届时代英杰影像艺术节闭幕式部分嘉宾合影)
独立策展人、北京时代英杰经济文化院院长李笑天在《摄影艺术与百姓审美生活》主题讲座中谈到,虽然很多人在日常生活并不重视人物摄影艺术,但是很多人并不缺乏对艺术摄影作品的欣赏机会,人们在各种聚会、听课、商务、文化艺术展览等各种社交场合均可看到艺术家、企业家、明星、模特、代言人的形象广告,而且有些知名的照片通过互联网媒体传播驰名海内外,比如战火中蒙面的阿拉伯少女,中国希望工程的招贴画“大眼睛女孩”特写镜头等人物肖像深刻影响着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与艺术审美情趣。
李笑天在观察参与拍照的嘉宾选片时发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审美标准和审美习惯,有的侧重人物样貌,有的侧重人物表情、故事感,有的更看中人物的姿态、体态的瞬间抓拍效果。专业摄影师如同猎取美感瞬间的猎人,把人体局部姿态的美感定格在镜头下的某个瞬间,成为世界上独一无二、不可复制的摄影艺术品,对于被拍摄的主体人物而言,具有人生中不可复制的纪念意义。
本期展出的摄影作品大多数是上届拍摄的普通人的艺术照。参观者一边看展示照片,一边议论,总是在不知不觉中与自己过去熟悉的明星、名人产生联想。一位中年女性看到一位企业总经理的照片,感觉他的气质有点像香港影星任达华。女律师张丹丹在看到自己的同行姜旸律师的照片时不由得发出惊叹“这张照片真的像日本电影明星山口百惠!”,来自春辉国际俱乐部的金梅女士补充一句“实际上这位女律师比山口百惠还漂亮。”。
还有一位中年男士走进展厅就说“这里有不少名人照片啊!”,原来他熟悉的名人居然是娃哈哈的女掌舵人宗馥莉,实际上他看到的是北京春辉旅游总裁袁海燕的大幅肖像艺术照。布展好几天,连工作人员都没有发现这张照片与宗馥莉相像,由此可见,不同的审美者审美角度和审美习惯不同,聚焦的审美重心各有不同。
“这不是赵本山吗?”一位参观者惊讶地发现赵本山的照片,可是凑近仔细一瞧,原来是星光大道获奖嘉宾、赵本山模仿秀朱伟先生。这就是照片传导信息的魅力,有时候参观者不细心甄别,很容易产生以假乱真“美丽的误解”,实际上这是一种基于生活审美经验的审美错觉。
资深心理咨询师李虹此次参加艺术节活动是有备而来,她希望摄影师能够帮助自己拍出一张职业形象照,用于工作室立牌展示和讲课的PPT使用。按说这个要求并不难实现,可是李虹从心理与审美角度看,对照片的背景色不够满意,感觉光线有些强,而且有自己不喜欢的紫色,如果色调变得柔和、深沉、冷静,那样效果会更好,可惜拍摄人员已经下班。会务组工作人员晚上通过抠图、修图技术,完善后期效果,终于达到她的满意。
曾经参加过中国小姐大赛的入围选手陈丽女士,最近成功实现了从美丽产业到智慧女性的转型,成为一名职业培训师,她通过自己8年前后照片的对比,还有几乎与自己身高相同的女儿相伴,深刻地感受到岁月如梭、时不我待的时空穿越感,脸上的表情褪去了少女的天真烂漫,若有所思的神情散发出成熟、知性白领女性特有的魅力。
喜欢旅游的杜艳君女士还有一个小爱好,那就是旅途中喜欢把所见所闻用手机记录下来。她此时拍照时一身黑色衣裙,飘逸的长发,神态中透出中年女性的沉稳、自信与豁达。她在几十张照片中最喜欢这一张,因此这张照片充分展现了她东方女性含蓄又开朗、自信又从容的内在品格与个性。她感觉,参加摄影艺术节活动,不仅是一次拍摄体验,同时也是一次提升自己审美水平和自我成长的机会。
来自北京师大附中的退休老师宫女士参加了今年4月份的第一届摄影艺术节活动,并且拍了几十张照片。由于当时自己已经多年没有正式拍过照片,状态没有调整到位,第一次拍摄的部分照片不够满意。第二届时代英杰影像艺术节开幕第一天下午,她又来补拍,拍完照片就匆忙离开,居然把拍摄团队的服装忘记更换,晚上到家后才发现。本来她可以发快递的,她担心耽误拍摄使用,毕竟这次活动只有三天时间,还是亲自坐地铁送回来。拍摄团队收到送回来的服装表示感谢。这个小插曲增进了彼此的交流和沟通,她感觉第二次拍摄的体验感更强,自己的状态和神态更好。她从中悟出一个道理,一张好的人物摄影艺术作品,既要有摄影艺术家的高超技术,又要有拍摄主体的良好精神状态,二者缺一不可。她在拍摄这次过程中充分体会到了喜悦感和幸福感,拍出的照片既有艺术品味,又不失真。她表示,将把自己的拍摄感受分享给自己的亲友,希望更多的人参与这种能够提升生活品味和审美情趣的影像艺术活动。
从事建筑设计职业的李美军女士形体上看去有种小家碧玉的美感,她面带微笑、显得腼腆、内向、温婉,举手投足之间散发出东方职业女性的知性、温柔、含蓄美感。她对这次拍摄感受颇为满意,挑选自己最喜欢的白色裙子照片,加上东方文字,还有浅淡的竹子图案,使得照片更加具有文雅、娴熟的东方女性审美魅力。
5月11日下午,中国国际应急救援中心职员石同仙女士走进时代英杰影像艺术展厅,正值母亲节,当她看到图片墙上的母女合影照,不由得想起自己已经去世的母亲,眼泪止不住流淌,勾起了她对母亲的思念之情,一次观看影展让她感受到一次心灵的洗礼。她觉得,只要母亲在,家就在,人间的温暖就在。如今母亲离去了,虽然还有其他家人、亲人可以交流,但是那种充满温馨感、依赖感、安全感的氛围已经很难再找回来。因此,她每过几年要拍一组照片。5月12日下午,她带上自己喜欢的几套服装,再次来到艺术节摄影厅专程拍照,一口气拍了几十张不同服饰、不同风格的艺术照片。她曾经在一次舞台剧中扮演过宋庆龄,她喜欢带有民国风格的服饰、妆容,这样拍出的照片透出一种富有东方文化内涵的高贵女性气质美。70多岁的她拍照时的状态一下子年轻了20多岁,她这样做是给自己的晚年留下美好的记忆,未来有机会写一本口述回忆录,配上不同时期的照片,印刷成册,作为家族文化的载体和精神财富一代一代传承下去。
照片中这位相貌普普通通、性格大大咧咧的女士是北京养老行业资深管理者和老年陪护志愿者、知名爱心人士饶雪梅,她每天起早贪黑、早出晚归,像陀螺一样忙碌,恨不得一天当两天用,从来没有时间修饰打扮自己,她深切感受到中国进入老龄化社会后,养老产业人才缺乏、整体行业有待升级优化,怀着一颗家国情怀每天奔走于北京各个养老机构之间,帮助解决养老机构资金困难、协调地方政府支持、推荐养老人才、为养老院安排慰问演出等事宜,是业内有名的热心肠人士。视事业如生命的她,生活和工作从来都没有分开过,虽然她也有爱美的天性,但是没有时间打扮自己。5月10日下午,她风风火火来到影像艺术节现场,希望半小时完成化妆、造型、拍摄全部流程,正常的女士拍照流程需要一个半小时。不过,随着环境的切换她的心情一下子放松下来。当她面对镜头时自然而然做出了十八岁少女的姿态和表情,眼神中充满了对美好生活的期待和向往。可惜她来不及选片和看到后期精修的照片,就匆匆离去。
来自北京梦之乐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的音乐人李嘉艺女士此次参加艺术节,主要是为自己的新歌发行做准备,希望通过现场跨界艺术交流为自己的新歌找到修改、定型的灵感,同时为新作发行宣传拍一张能够代表自己个性的艺术照。她的这张黑白照,眼睛里写满故事,神情中透出自信又迷茫、坚定又徘徊的文青范儿和王菲那种艺术上有点高傲生活中又接地气的冷美人儿艺术美感。她收敛低沉的情绪让观众有一种无法抗拒的代入感,不知不觉中和她一起思考人生。她的新作《半生苦涩》表达了都市白领的人生苦辣酸甜感受和面对人生困惑的无奈与期许心情,既有小资群体的淡淡忧伤,又有知性才女感叹人生知音难觅的浅浅孤独。歌中唱到:“这些年走过的路坎坷/时常也会觉得有些失落/累了身,却找不到依托/只能让疲惫默默包裹/这些年经历的事太多/偶尔也会感觉有些难过/伤了心,也没有人诉说/任凭泪水静静的滑落。”
北京春辉国际俱乐部的金梅女士是一位颇具号召力的社区领袖,她性格开朗、乐观,年过七旬却精力充沛,好像一位天生的乐天派,生活中大大咧咧、不拘小节,可是为人处世却黑白分明,对不讲商业信誉、做人没底线的人嫉恶如仇。她曾经多次组织退休人士参加社区文化活动和国内外旅游,无论旅途中遇到任何困难,只要有她在,团友们就会充满安全感。拍照期间,她与摄影师沟通中发挥超强的能力,自己既能拿出最好的姿态,又能让摄影师捕捉到她充满喜乐的表情,和颜悦色中透出一丝“大姐大”的霸气与爽快,她仅用不到半小时就拍了一百多张。从她佩戴的首饰和站姿可以看出她豪爽的性格特征,同时,富有亲和力的眼神又给人一种和蔼可亲的长者风范与人格魅力。
年龄即将步入老年的孙玉良先生是知名网络大V,著名国际关系、两岸关系时事评论家,他经常熬夜写作,脸上时常挂着些许疲惫的神态。可是,他没有想到,当自己面对摄影镜头的刹那之间,居然一下子来了精神,结果拍出的照片自己感觉年轻了十多岁,好像回到了青壮年时代,看到了意气风发、踌躇满志的自己,感觉人生高光时刻就要到来。
5月11日下午,著名家风与姓氏文化研究专家李正先生携夫人一起来观看摄影艺术展,他是资深摄影人士,现任全球最大的李氏家谱体系的总主编,这个庞大的平台链接了海内外十多万人参与编写,如今李氏家谱系列已经出版1.3万多卷,是该领域世界之最。他看到时代英杰经济文化院还为退休干部、学者、退役军人、企业家等社会各界人士编辑出版《职业志》、回忆录和家族文化材料,他认为,这些项目不仅可以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更重要的是为未来的中国境内和海外华人留下了民间历史这种价值连城的精神财富。他建议,可以尝试把摄影艺术展和家谱回忆录出版物展览合并举行,让中国社会各界人士了解口述历史、家族文化传承的重要性,还可以到全国各地巡回举办展览,通过媒体传播扩大影响,为我国家风文化建设和传统文化传承做出更大的贡献。临别,李笑天赠送了李正先生一本家族文化小册子《无尽的怀念》,是李笑天家族为纪念母亲诞辰一百周年编印的一本纪念文集,他将把这本书放在中华家风文化馆收藏、展出。
在5月12日下午5点举行的艺术节闭幕式上,北京时代英杰经济文化院副秘书长袁海燕介绍了为期三天的艺术节盛况。本届艺术节参观人数200余人,通过微信报名接龙170多人,收到业余摄影爱好者参展摄影作品60多幅、嘉宾拍照一百余人。根据嘉宾反馈信息,多数参与者对本届艺术节系列活动比较满意,唯一的遗憾是展出场地扩大后,大屏幕使用不够顺畅。
本届艺术节增加了业余摄影爱好者自愿参与人物摄影作品评审项目。北京时代英杰经济文化院院长李笑天为荣获本届影像艺术节人物摄影一等奖的作者吴子仲、二等奖获得者范昱红、王博生、苗青松,三等奖获得者吴泽川等颁发了荣誉证书。
著名藏族歌手雪莲·卓玛刚从南方演出回到北京,带着行李箱来到了艺术节现场,在闭幕式上深情演唱了她的原创歌曲《高原情》、《卓玛》、《北京的金山上》等歌曲。她的歌声仿佛一股清泉,流淌在听众的心间,让人感受到高原人民的热情与真诚,高亢嘹亮的歌声声情并茂、真挚动人,将巍峨的高山与辽阔的草原、淳朴浓厚的情感演绎得淋漓尽致,大家纷纷打着节拍为她伴奏,把活动的气氛推向高潮,给人一种“余音绕梁,意犹未尽”的感觉。
通过为期三天的摄影艺术主题讲座、摄影艺术作品展、优秀作品评选等系列活动,还有一百多人亲身体验肖像摄影的化妆、造型、布景、拍摄、后期修图与增效,不仅是一场人像摄影艺术的盛宴,而且是一次生动的人像摄影艺术体验活动。据活动主办方介绍,为了体现文化活动的社交功能,会务组特意为参加者提供了交流场所,大家就文化产业合作进行深度沟通交流。该活动已经列入该院的常规文化品牌项目常年举办,包括系列摄影艺术与摄影名作鉴赏讲座,邀请资深摄影师主讲摄影知识和技巧,同时还将邀请民间摄影爱好者参与全国性作品展评,还为拍摄主体编印彩色或者黑白个人影集、画册、传记、回忆录等。同时,为了保护时代英杰影像艺术展览的品牌,主办方还对活动标志申请了版权、商标注册。部分参与者表示,愿意成为该平台会员,常年跟踪参与,希望在摄影和其他文艺领域有所交流,提升生活品位与生命质量。(供稿:李丹青 新闻摄影王博生 责编:蓝乙人)
来源:孙玉良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