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上午好!欢迎出席自治区卫生健康委“时令、时事与健康”新闻发布会。今天的发布会,我们将重点介绍广西护理事业发展有关情况。出席今天发布会的嘉宾有:自治区卫生健康委二级巡视员陈赤女士,玉林市卫生健康委党组书记、主任,玉林市中医药局局长吴帅先生,广西护理学会理事长傅桂
广西“时令、时事与健康”
新闻发布会
(第六场)
发布会现场
一、发布会名称
广西“时令、时事与健康”新闻发布会(第六场)
二、时间
2025年5月12日(星期一)上午10:00
三、地点
自治区卫生健康委3楼会议室(新民路2号)
四、主要内容
以“加强护士队伍建设,优化护理服务”为主题,主要介绍广西护理事业发展有关情况。
五、主持人
覃素媛自治区卫生健康委宣传处处长
六、发布人
陈赤 自治区卫生健康委二级巡视员
吴帅玉林市卫生健康委党组书记、主任
玉林市中医药局局长
傅桂芬广西护理学会理事长
应燕萍广西护理管理专业医疗质量控制中心主任
黄沂广西中医护理质量控制中心主任
陈月红玉林市北流市新圩镇中心卫生院院长
自治区卫生健康委宣传处处长
覃素媛
女士们、先生们:
上午好!欢迎出席自治区卫生健康委“时令、时事与健康”新闻发布会。今天的发布会,我们将重点介绍广西护理事业发展有关情况。出席今天发布会的嘉宾有:自治区卫生健康委二级巡视员陈赤女士,玉林市卫生健康委党组书记、主任,玉林市中医药局局长吴帅先生,广西护理学会理事长傅桂芬女士,广西护理管理专业医疗质量控制中心主任应燕萍女士,广西中医护理质量控制中心主任黄沂女士,玉林市北流市新圩镇中心卫生院院长陈月红女士,我是自治区卫生健康委宣传处处长覃素媛。
首先,请陈赤女士介绍广西护理事业发展有关情况。
自治区卫生健康委二级巡视员
陈赤
女士们、先生们,新闻界朋友们:
大家好!很高兴和媒体朋友们见面,借此机会感谢媒体记者朋友们多年来对广西护理工作的关注及支持。今天是第114个国际护士节,在此,我代表自治区卫生健康委向全区广大护理工作者致以节日的祝福和真诚的慰问!
护理工作是医疗卫生工作的重要内容,广大护士是维护和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重要力量。近年来,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广西卫生健康系统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护理工作的决策部署,以群众需求为导向,大力推进护士队伍建设,不断优化护理服务,持续创新护理服务模式,全区护士队伍不断壮大,紧缺护理人才培养不断加强,医疗护理各项工作稳步提升、全面进步,人民群众看病就医获得感、幸福感不断提升。我们主要从以下方面加强护士队伍建设,优化护理服务。
一、以规划为引领,多措并举扩大护士队伍规模
全区卫生健康系统认真实施《广西护理事业发展规划(2020—2025年)》,联合8部门印发《广西加强护士队伍建设 优化护理服务实施方案》,通过不断加强护理人才培养、严格落实护士配备标准、实施护理岗位管理、切实保障护士合法权益等措施,推动广西护士队伍规模持续扩大,护理人才结构不断优化。截至2024年底,全区注册护士20.90万人,较2019年增加了5.66万人。每千人口注册护士数从2019年的3.07人增加到了2024年的4.17人,医护比从2019年的1:1.33增加到2024年的1:1.36,每千人口注册护士数及医护比均已超过“十四五”规划的目标值。全区护士大专以上学历占比和中高级职称占比逐年增加,护士队伍学历素质不断提升。
二、强化护理人才培训,持续提升护理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
一是持续强化护理人员培训。通过强化新入职护士规范化培训和护士“三基三严”培训、护理管理人员岗位培训、紧缺护理专业人员培养等,着力提高护士的专业技术水平、临床服务能力和岗位胜任力。
二是建立专科护士培养与管理体系,不断满足患者对优质专科护理服务的需求。截至今年4月,广西共举办重症监护、手术室、急诊急救、血液净化等15个专业的123期专科护士培训班,累计培养专科护士6105人。专科护士队伍持续壮大,专科护理服务质量持续提高。
三是聚焦老龄化社会护理服务需求特点,重点培养老年护理人员。印发《广西老年护理专业护士培训工作实施方案》,有计划和分层次对从事或有志于从事老年护理工作的护士开展培训。培训涵盖自治区、市、县级医疗机构以及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养老院、护理院等从事老年护理的护士,着力提升广西老年护理服务供给和服务水平。截至目前,共计培训老年专业护士6741人。
三、主动地对接人民群众的健康服务新需求,不断扩大护理服务的内涵和外延
一是推广“互联网+护理服务”。通过“线上申请,线下服务”的模式,为高龄、失能或半失能老年人、行动不便的人群以及有居家护理需求的特殊人群打通护理服务的“最后一公里”,让群众在家也能享有专业的护理服务。目前广西已有174家医疗机构开展“互联网+护理服务”,累计服务4.7万余人次。
二是不断扩大延续性护理服务占比,将护理服务延伸至社区和家庭。通过开展出院后随访、入户访视评估、慢性病管理、用药指导、康复指导、中医护理服务等,将护理服务覆盖疾病的急性期、恢复期及长期管理全过程。目前全区已有300余家医疗机构的4000多个病区为患者提供了延续性护理服务。
三是开展“无陪护”病房(区)试点工作,减轻群众住院陪护负担。自治区卫生健康委联合5部门印发《广西“无陪护”病房(区)试点工作方案》,截至目前,全区已有73家医疗机构开展了“无陪护”病房(区)服务,提供1万余个“免陪照护”床位。
四是聚焦患者个体化需求,开设专科护理门诊,为特定疾病或健康问题提供专业化护理干预。如:糖尿病足护理、静脉导管置管维护、伤口造口护理、中医特色护理等,全区已有183家医疗机构开设了394个专科护理门诊,17家医疗机构开设中医护理门诊,有效解决了传统医疗门诊难以覆盖的护理问题。
五是组织开展广西进一步改善护理服务行动优秀案例评选活动。为充分挖掘和交流护理工作典型经验,发挥先进带动示范引领作用,营造推动护理工作高质量发展的良好社会氛围,自治区卫生健康委、中医药局和疾控局从去年开始在全区范围开展广西进一步改善护理服务行动优秀案例评选活动,每年遴选十大优秀案例,并以视频展播的形式向社会发布。经过两年的遴选,“零走动·全闭环”结核门诊护理、“三阶协同+三省照护”无陪护病房、“入院—住院—出院—居家”四阶段闭环的老年全周期优质护理服务、依托家庭病床开展“中医护理上门服务”等共20个护理创新实践案获评年度十大优秀案例。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问题导向,不断壮大护士队伍,持续优化护理服务,完善激励保障措施,全面推进护理工作高质量发展。一是进一步加强护士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增加临床护士的配备,优化人员配置和队伍结构,完善专科护士培养与管理体系。二是继续鼓励医疗机构开展延续性护理服务、“互联网+护理服务”,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开设护理门诊,增强护理服务的连续性、实效性和便捷性,持续增强群众的就医获得感。三是扎实推进“无陪护”病房(区)试点工作落实见效,研究出台加强“无陪护”病房(区)规范管理的实施意见及相关配套政策制度,实现护理服务水平与医疗机构的实际需求及患者的多样化需求相匹配。四是与相关部门一道共同完善护理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支持政策,加强护士薪酬待遇保障,深化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职称制度改革,稳定护士队伍,提高护士工作的积极性,引导护士立足护理岗位,夯实临床护理实践,更好地服务患者、临床和社会。
最后,再次祝广大护理工作者们节日快乐!身体健康!工作顺利!
谢谢!
感谢陈赤女士的介绍。下面进入今天的现场提问环节,提问前请先通报所在的新闻机构。有问题的请举手。
广西日报记者
请问广西2025年护理的重点工作有哪些,能给我们简单介绍一下吗?
感谢媒体朋友的提问。进入新时代,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有了更多新的期盼,对健康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希望看病更舒心、服务更体贴,希望在身边获得更多优质的护理服务,而且随着老龄化社会进程的加快,老年护理以及与老年有关慢性疾病护理的社会需求日益旺盛。新形势、新变化都要求护理工作适变应变,与时俱进,更加主动地对接人民群众的健康服务的新需求,不断扩大服务的内涵和外延,持续提高服务的能力水平。针对护理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2025年我们将从以下五个方面做好护理工作。
一是进一步加强护士队伍建设和护理人才培养。完善护理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支持政策,加强护士薪酬待遇保障,稳定护士队伍,提高护士工作的积极性。持续加强护士岗位培训和紧缺护理人才培训,完善广西专科护士培养和管理机制。指导医疗机构采取有效措施,增加临床护士的配备,优化人员配置和队伍结构。
二是持续优化护理服务。持续加强临床护理服务,提升专业护理的质量。同时进一步增加延续性护理占比、持续推广居家上门护理和“互联网+护理服务”,创新护理服务模式,鼓励医疗机构开设专科护理门诊,持续增强群众就医获得感。
三是推进“无陪护”病房(区)试点工作落实见效。指导各级卫生健康主管部门和医疗机构按照《广西“无陪护”病房(区)试点工作方案》中的主要任务和实施步骤,积极开展“无陪护”病房(区)试点工作,加强组织领导,统筹协调推进。明确39家试点医疗机构要建立“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的工作机制,建立患者住院“无陪护”相关服务规范、运行和保障机制,实现护理服务水平与医疗机构的实际需求及患者的多样化需求相匹配,确保“无陪护”病房(区)管理工作达到预期效果。
四是进一步加强对基层护理人员的培训。以网格化布局的城市医疗集团、县域医共体为载体,发挥牵头医院优质护理资源下沉和带动作用,通过建立专科护理联合团队、一对一传帮带、开展人员培训、远程护理会诊等方式,对基层护理人员提供护理管理、特色技术、服务模式等多方位的指导,提高基层医疗机构护理服务能力,就近解决群众急需的护理问题。
五是进一步加强中医护理工作。建立健全中医护理管理制度,加强中医护理人才的培养和认定,创新中医护理服务模式,持续提升中医护理发展动力。鼓励有条件的二级及以上中医医院开设中医护理门诊和外治中心,逐步提高中医护理技术占门诊非药物疗法的比例。鼓励有条件的中医医院积极开展“互联网+护理服务”,促进中医优质护理服务向社区和家庭延伸,向老年护理、慢性病护理、安宁疗护等领域拓展。
以上是我们今年护理工作的重点,谢谢!
南宁日报记者
请问玉林市在贯彻落实《广西加强护士队伍建设 优化护理服务实施方案》方面取得了哪些进展?具体措施是什么?谢谢!
玉林市卫生健康委党组书记、主任,玉林市中医药局局长
吴帅
感谢媒体朋友的提问。一直以来,玉林市卫生健康委高度重视护理服务管理工作,多措并举推进护理服务优化升级,取得显著成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不断壮大优化护士队伍。制定出台《玉林市加强护士队伍建设优化护理服务实施方案》,不断发展壮大护士队伍,不断提升学历素质和专业服务能力。玉林市注册护士从2019年的1.31万人增加到了2024年的2.03万人,增长了54.96%;每千人口注册护士数从2019年的2.23人增加到了2024年的3.49人,增长了56.5%;护士大专以上学历占比提高至68.2%,中高级职称占比提高至24.4%。
二、不断丰富护理服务内涵。一是积极推进“互联网+护理服务”,将护理服务延伸至社区和家庭,为群众提供多元化的护理服务,打通护理服务的“最后一公里”。目前玉林市开展“互联网+护理服务”医院10家,开展项目服务数24项,参加网约护士824人,上门服务2437人次,患者及家属服务满意度达100%。二是开展中医特色护理门诊建设,玉林市中医医院推出“午间+夜间”诊疗护理,线上预约诊疗服务等,开启了中医特色护理从病房延伸到门诊的护理新模式,让患者无需住院即可享受到规范、优质、便捷的中医特色护理服务。三是打造基层“家门口”护理站,通过乡镇卫生院与村卫生室联动,组建“1名护士+1名村医”结对服务团队,打造“家门口”护理站,为留守老人开展慢病管理、康复护理、健康监测和用药指导等上门医疗服务,并为行动不便患者开展家庭护理访视,提供压力性损伤护理、导管维护、指导康复训练等上门服务,解决基层群众急需护理难题。
三、不断改善护理服务质量。制定出台玉林市改善护理服务行动计划的实施方案,持续强化护理人员培训,全市二级以上医疗机构新入职护士、护理管理人员培训率达100%,基层医疗机构护理人员技能培训覆盖率提升至85%。指导玉林市第一人民医院创新实施“加减乘除”惠民举措,全力打造医疗护理员培训和规范管理的“玉林模板”。试点以来,玉林市第一人民医院规范护理员数量增长了30%,持证人员覆盖率达99.5%;陪护费用降低了48%,投诉量下降了90%。
谢谢!
广西电台记者
护理工作直接服务于患者,直接关系到群众就医感受,广西在改善护理服务工作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取得了哪些成效?谢谢!
广西护理学会理事长
傅桂芬
感谢媒体朋友的提问。近年来,全区护理工作者持续关注群众看病就医感受,始终将“患者需要什么,患者及其家属最关心的问题是什么”摆在工作首位,根据患者的疾病特点、生理、心理和社会需求等,为患者提供医学照顾、病情观察、协助治疗、人文关怀和健康指导等身心整体护理服务,形成了诸多亮点。
为打造广西优质护理服务的样板,自治区卫生健康委、中医药局、疾控局今年持续开展改善护理服务行动,通过模式创新破瓶颈、服务优化惠民生、质量提升强专业、区域协同促均衡四大路径,进一步培育、挖掘具有示范价值的“健康广西”实践经验,遴选出2025年改善护理服务行动十大优秀案例。一是模式创新:突破传统,构建全域服务新范式。构建“三阶协同+三省照护”无陪护病房体系破解人力短缺难题;创新“零走动·全闭环”结核病智能管理模式实现患者全周期管理;融合中医“治未病”理念,构建边境地区“政府-医院-社会”三方联动就医网络,破解边境就医难题。二是服务方式优化:以人为本,拓展健康服务新场景。通过适老化流程改造、中医上门服务延伸、妇幼“医疗+人文+科技”生态构建,实现老年群体“医养融合”、居家患者“床边有医”、孕产家庭“全程呵护”。三是服务质量提升:专业引领,打造全周期健康保障。融合中医技术与多学科协作,构建“入院-居家”四阶段闭环护理体系,通过“强专科、优服务”双轨策略,打造集创伤救治、心理支持于一体的健康管理体系。四是区域协同发展:资源联动,共筑健康广西新格局。深化区域医疗中心合作共建,提升护理服务和区域救治能力的“资源下沉、技术共享”合作典范,为平陆运河健康带建设提供助力的“强专科、优服务”双轨策略等。目前,广西已初步建成覆盖全区、特色鲜明、群众满意的优质护理服务体系,打造中医赋能、闭环管理、边疆联动、重大工程保障等创新范式,彰显“健康中国”战略的广西担当。
下一步,全区护理工作者将继续落实改善护理服务行动计划,不断深入深化“以病人为中心”的理念,做实责任制整体护理,扎实做好基础护理工作,注重加强护理人文关怀,为患者提供有温度的护理服务。谢谢!
健康报记者
随着老龄化、少子化进程加快,“一人住院全家奔波”的现状让很多家庭不堪重负,针对这些问题,目前广西开展了哪些工作?谢谢!
广西护理管理专业医疗质量控制中心主任
应燕萍
感谢媒体朋友的提问。这一问题是千家万户的痛点,也是我们推进医疗护理服务改革的重点,广西以“无陪护”病房试点为抓手,从政策支持、试点推行、服务规范、人才培养、费用管理等多方面入手,着力破解患者住院期间“照护难、负担重”的民生难题,致力于为患者提供更优质、高效、人性化的护理服务。
广西在全区二级及以上公立医疗机构开展“无陪护”病房(区)试点,遴选确定39家医疗机构作为试点,指导试点医疗机构根据患者需求、护理资源配置等因素,合理确定试点病房(区),优先在患者生活自理能力低、对陪护服务需求较大的临床科室如:神经内科、心血管内科、普外科、骨科、血液内科、肿瘤科、老年医学科等探索开展。要求试点医疗机构通过制定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建立、完善组织管理体系和制度、加强医疗护理员队伍的建设、培训和规范管理,加强岗位培训、完善薪酬待遇保障机制等,因地制宜地探索建立医疗护理员用工机制,推动医疗护理员队伍专业化、规范化发展。同时按照医疗机构内医疗护理员定期考核管理制度要求,完善“无陪护”病房(区)管理制度、考核评价标准,定期对医疗护理员的培训及考核情况进行抽查,对医疗护理员的职业道德、业务水平、工作质量、培训情况和服务对象满意度进行考核评估,不断规范服务行为,提高服务水平和质量。
我们希望通过试点工作,深化医疗护理员职业化、专业化、标准化、规范化“四化建设”,组建一支由护士和医疗护理员组成的护理队伍,更好满足患者全面、全程、优质的护理服务需求,减轻群众住院陪护负担。谢谢!
广西交通台记者
当前,广西越来越多医疗机构正在积极探索开设中医护理门诊,您认为中医护理门诊设立的意义和作用是什么?能否给我们介绍几种老百姓常用得到的,在咱们中医护理门诊开展的中医护理技术?谢谢!
广西中医护理质量控制中心主任
黄沂
感谢媒体朋友的提问。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对健康的需求也随之提高,不仅要“治已病”,还要“防未病”。过去一些可能需要住院才能感受系统的中医护理服务,现在开设中医护理门诊,就是将这些服务移出病房,让老百姓触手可及。目前,全区已经有17家医疗机构开设中医护理门诊,分布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各级医疗机构。中医护理门诊由具有深厚中医专业知识和丰富临床护理经验的中医专科护士坐诊,以开展中医特色护理技术治疗为主,结合中医膳食、生活起居、情志调摄、中医养生保健和功法的指导,达到防病治病、养生保健的目的。不仅深化了中医护理技术在疾病防治中的重要作用,更以护士为纽带,推动传统医学与现代健康护理需求的深度融合。
当前,我们在中医护理门诊中开展了一系列中医特色护理技术,深受群众欢迎。比如药物竹罐疗法,将中药与竹罐结合使用,对风湿关节痛、腰背酸痛特别有效;针对常见的疲劳和疼痛,我们也有多种选择,如温通刮痧、铜砭刮痧等;对于体质虚弱、反复感冒或产后怕冷的人,可以试试督脉铺灸,在后背督脉上铺生姜和艾绒进行灸疗,就像一条“火龙”温暖全身,增强抵抗力;如果是脾胃虚寒、容易腹泻或宫寒痛经的女性,可以选择脐灸,用艾绒或药粉填脐(神阙)温阳,能改善消化不良和气血运行不畅的问题;对于不想内服药物的情况,药熨法用药包热敷关节或疼痛部位,老人关节冷痛时特别受用;耳穴疗法是通过耳穴贴压、耳部刮痧等技术刺激耳朵上的穴位,对五脏六腑都能够进行调理,尤其对失眠、焦虑、减肥有较好的辅助作用;家里有小朋友的家长可以试试滚蛋疗法,用中药煮过的温热鸡蛋滚揉前额、肘窝,腘窝、腹部等部位,对小儿发烧、积食既安全又有效。
这些技术既有千年传承的中医智慧,又经过现代改良,特别贴近老百姓日常健康需求,我们的中医专科护士会根据每个人的具体情况,推荐最适合的组合方案,真正做到个性化调理。未来中医护理门诊还会挖掘和推广应用更多老百姓“用得起、效果好”的中医护理技术,推出更多便捷服务,为广大人民健康带来更多福祉!谢谢!
南国早报记者
基层医疗工作一直以来都是我们关注的重点。那么北流市新圩镇中心卫生院在优化基层护理服务,减轻群众负担方面做了哪些创新工作,取得了哪些成效?谢谢!
玉林市北流市新圩镇中心卫生院院长
陈月红
感谢媒体朋友的提问。近年来,新圩镇中心卫生院贯彻落实上级卫生健康部门关于优化护理服务的部署要求,坚持以提升护理服务质量为核心,以群众健康需求为导向,创新实施三大服务举措,推动基层护理服务提质增效。主要成效及具体措施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创新“三色分级管理”,实现精准服务全覆盖。为精准满足群众健康需求,针对慢性病等重点人群,新圩镇中心卫生院创新推行“红黄绿”动态分级管理模式,依据健康风险等级提供差异化护理服务,推动护理服务从“粗放式”向“精细化”转变。同步推出床边点餐、中药茶饮等12项特色护理服务,实现高风险人群周随访率100%。
二、构建“全周期健康管理”体系,筑牢健康防线。以居民健康需求为导向,新圩镇中心卫生院创新推出“全周期健康管理”模式,构建“预防-治疗-康复-养护”一体化服务体系,覆盖5.85万名居民,建立电子健康档案58404份,建档率达到了99.83%。同时针对基层常见病和多发病,建立了“筛查-干预-随访”一体化服务模式,有效实现了疾病的早发现、早诊断和早治疗。
三、打造“家门口的护理站”,延伸护理服务触角。为解决基层医疗资源分散、服务能力不足等问题,新圩镇中心卫生院通过整合资源,推出了“村医+护士”协同服务模式,为老年人、慢性病患者等配备“1名村医+1名护士”的专属服务团队,提供慢病管理、康复护理等上门服务,将分散的村医护理职能与专业护士的技术优势相结合,实现“1+1>2”的服务效果,构建“步行15分钟可达”的护理服务圈,打造出“家门口”的护理站。目前共提供上门护理服务1.83万人次,患者满意度96.25%,护理服务覆盖率提升了40.27%,患者复诊率降低了25.09%。
下一步,新圩镇中心卫生院将持续完善优化护理服务机制,提升护理服务质量,让基层群众和农村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连续的医疗卫生服务。谢谢!
感谢陈月红女士的回答,感谢今天参与发布的6位发布人,感谢各位媒体记者。由于时间关系,答记者问到此结束。如果记者朋友还有其他问题需要了解,请会后与自治区卫生健康委宣传处沟通采访。接下来,我们还将继续围绕“时令、时事与健康”这个主题召开系列发布会,请大家持续关注。
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来源:健康八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