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聚焦!这场国际大会在京开幕,40年来首次落地中国!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5-13 09:06 1

摘要:近日,第九届国际月季大会在北京门头沟开幕,在为期五天的会期当中,将集中展示来自世界各地的千余种月季品种。中国农业大学是大会的主办单位之一,校长孙其信出席开幕式,园艺学院教授高俊平接受媒体采访。

近日,第九届国际月季大会在北京门头沟开幕,在为期五天的会期当中,将集中展示来自世界各地的千余种月季品种。中国农业大学是大会的主办单位之一,校长孙其信出席开幕式,园艺学院教授高俊平接受媒体采访。

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新闻直播间》以《第九届国际月季大会5月11日-5月15日在京举行 首次在中国举办 千种月季争奇斗艳》为题,报道了国际月季大会开幕。

这场40年来首次在中国举办的国际盛会,将国际学术会议、第十二届中国月季展和2025北京月季文化节三大核心板块完美融合,呈现出一场规模空前的月季盛宴:5000平方米的主展厅、23万平方米的月季主题科普博览园(汇集千余个品种)、7个别具特色的展园(包含3个国内城市展园和4个国外风情展园),以及绵延20.9公里的月季景观大道……

本届大会以“花开北京 香约永定”为主题,共吸引了来自美国、法国、日本、荷兰等26个国家和地区的近800名科学家、企业家及爱好者参会。80余位国际权威专家,将围绕月季遗传学、分子育种、采后技术等议题展开研讨,分享全球最新科研成果。中国农业大学团队将发布月季基因测序、抗性育种等领域的重大突破,展示我国在月季自育品种上的领先实力。

图源:中国花卉报

图源:中国花卉报

月季在我国有3000年的栽培历史,我国是全球蔷薇属野生资源最为丰富的国家。此次国际月季大会落地北京,是国际对中国科研实力和产业应用的高度认可,也是首都“花园城市”建设的生动实践。

中国农业大学校长孙其信提到,我国月季切花产量已占全球总量的37%,盆花、庭院景观与深加工产品形成千亿级产业集群,中国月季全产业链总产值突破3000亿元。其中,北京市年产切花月季1300万支,盆栽月季300万盆,年产值超2700万元。

被誉为“花中皇后”,月季是跨越国界的文化符号和科技创新的重要载体。作为全球最大的月季原产国和消费市场,我国在月季种质资源、育种研发、产业应用等方面有独特的优势。本次大会是我国月季科研成果的集中展示,也是推动全球产业合作的重要平台。

中国农业大学教授高俊平当天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在月季新品种培育方面,我国近些年取得了快速发展。围绕抗衰老、低能耗、低维护、抗寒、耐热等开展育种工作,在品种培育过程中,将现代生物技术与传统育种技术相结合,提高育种效率,育种周期由6-7年缩短到3-4年。培育出“菲韵”“冰茶”“期希”等抗衰老、耐贮运的切花品种,“北京红”“约定”“娉婷”等低维护、高抗的园林绿化品种,广泛应用于切花生产、高架桥美化、庭院景观、道路绿化等。

其中,中国农业大学自主选育的“菲韵”“冰茶”等切花品种和“北京红”“甜甜圈”等庭院品种逐渐占领国内市场,月季育种、栽培和采后处理等产业化技术的创新三次获得教育部一等奖,并荣获2018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成为北京成功申办本次大会的坚实基础与时代底气。

此外,团队在国际范围内率先破译了四倍体现代月季的基因组,在月季和菊花成花、花朵开放与衰老、百合种球休眠等领域处于国际研究前沿。

高俊平(右一)在云南月季切花生产基地考察自育新品种生长情况

“每一个学生,如同春天的种子,将在花卉产业广阔的土地上生根发芽,开出更加绚烂的花朵,为花卉产业带来更加繁荣的景象。”

为了确保花卉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高俊平教授团队牵头在全国建立了26个实践培养基地,让学生深入产业一线,了解花卉产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加强所学知识与产业发展的深入融合。截至目前,高俊平已经培养研究生172名,其中10人获得国家级人才称号,学生曾在第八届(2022)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上拿下国赛金奖。

高俊平教授团队成员合影

鲜花盛开,绘就美丽画卷。未来,中国农业大学将继续为高俊平教授团队等科研先锋筑就一方沃土,提供优渥的发展环境,让园艺之花在华夏大地绽放更绚烂光彩,为全球园艺事业贡献磅礴中国力量。

来源:中国农业大学招生办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