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斤小麦换不来一瓶矿泉水,所以河南农民不浇地?别被带偏了!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5-13 03:33 1

摘要:今年多地遭遇旱情,这一说法又衍生出了新的版本:河南干旱,农民却不浇水,因为浇水成本太高,而原因正是“一斤麦子换不来一瓶矿泉水”。

最近,网上流传着一个说法:“一斤麦子换不来一瓶矿泉水”。

今年多地遭遇旱情,这一说法又衍生出了新的版本:河南干旱,农民却不浇水,因为浇水成本太高,而原因正是“一斤麦子换不来一瓶矿泉水”。

配上干裂的农田画面和悲情的音乐,这样的视频话术极具煽动性,让不少人在评论区发出“粮食安全危机”“农民太苦”的感慨。

但事实真的如此吗?今天,就让我们来揭开这背后的真相。

从价格对比来看,湖北新麦开秤价为每斤1.2元,而一瓶500毫升(正好一斤)的矿泉水,在超市里价格参差不齐,便宜的几毛钱,贵的能卖到四五块甚至更高。

乍一看,似乎真的是“一斤麦子换不来一瓶矿泉水”,但这里面其实存在着严重的逻辑漏洞。

首先,矿泉水价格并不能代表水的真实价格。我们交过水费的都知道,如果不算阶梯水价,每吨自来水大概4元钱,换算下来一斤自来水才0.002元。

矿泉水是经过加工包装后的商品,它包含了生产、包装、运输、销售等多个环节的成本和利润,与未经加工的小麦进行简单对比,显然是不合理的。

要是按照这个逻辑,高端矿泉水的价格,恐怕得对标商超里精品装的高端大米和面粉了,可实际上,一斤两块钱是能买到普通大米的。

其次,地球上的水资源丰富多样,农村浇地根本不会用矿泉水和自来水。如果真的用矿泉水种地,那面粉价格还不得飙升到一斤100块?

在华北小麦主产区,常见的浇灌方式是农民到水房刷卡接管子浇地,而刷的是电卡,水基本是免费的。

因为农田浇灌用水收费方式多样,主要取决于水源是地表水、机井水还是其他,像这种刷卡浇地的情况,水房的水大多来自机井,通过电力将水抽取上来供农民使用,重点在于用电成本,而非水本身的成本。

再者,不是所有的农田都具备灌溉条件。

在包地的时候,就有“水浇地”和“看天收”的区分。比如河南小麦主要产区豫北、豫中,普遍有着良好的浇灌条件,前一段旱情出现时,农民们早就行动起来浇地了。

而豫西、洛阳边上的丘陵地带,多为“看天收”,种的也是耐旱品种,雨水充足时产量高些,干旱时由于缺乏灌溉条件,也就只能听天由命。

说完了浇水成本和灌溉条件,我们再来看看粮食价格。以小麦为例,我国小麦基本能够自给自足,还会少量进口一部分。进口小麦的价格又是怎样的呢?

高端的加拿大小麦,主要用于制作强筋烤面包,这两年到岸价格不超过一斤两块钱。还有少量普通的进口小麦,像俄罗斯小麦,到岸价格一斤不到9毛钱,即便加上运费、关税等,依然比国产小麦便宜。

那我们该如何正确理解粮食价格呢?

从宏观层面来看,粮食安全是国家发展的压舱石。尽管国内小麦在生产成本上相较于进口小麦存在劣势,但为了保障粮食安全,我们必须确保国内小麦的生产。

所以,小麦作为口粮实行了最低收购价制度,今年三等小麦最低收购价是每斤1.19元,这就意味着市场价格再低也不能低于这个标准。

此外,从中央到地方,出台了各类种粮补贴和优惠政策。比如上个月,河南省8500万亩小麦统一进行“一喷三防”,涉及到的所有农药都是免费发放给农户的,这一举措每年都在实施。

从个体层面看,种粮大户的收益不能仅仅取决于粮食价格,成本也是关键因素。

在粮食规模化种植的所有成本中,包地成本占比最高。需要注意的是,水浇地和“看天收”地块的包地价格差异很大。

以豫北的水浇地为例,每亩包地价格假设为1200元一季,小麦亩产1400斤,这样一季小麦的收入就是1680元,算上补贴,再扣除各种农资、人工以及灌溉投入,基本上刚好够包地的成本。而接下来种植的玉米,收获的收益才算是利润。

然而,种粮都能挣钱吗?对于没有规模的散户而言,指望种粮发家致富是不太现实的。那为什么还有散户坚持种地呢?

一部分人家是种了一辈子地,已经习惯了,而且小麦、玉米的种植相对省事,播种之后就可以外出打工挣钱。还有一些是年纪较大,无法外出务工,只能依靠这几亩地维持生活,毕竟自家的土地没有包地成本。

现在距离主产区大规模麦收也就半个多月时间了,前一段持续干旱之后采取的各种补救措施究竟起到了多大作用?

近几年极端气候频发,农户们又有哪些新的打算?这些问题,我们不能仅仅停留在网上的猜测和讨论,而需要深入实地去观察、去了解。

“一斤麦子换不来一瓶矿泉水”,这句话更多的是一种情绪化的表达,而非客观事实。

我们不能被这样的言论误导,而应该全面、深入地了解粮食种植背后的真相,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站在农民的立场去思考问题,为保障粮食安全、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来源:前线话事人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