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那时的我,总是端着碗追着邻居小孩玩耍,跑累了停下来时,嘴角还沾着 “红胡子”,模样既滑稽又可爱。
小时候,红苋菜是夏日餐桌上的常客。每当妈妈炒上一盘红苋菜,厨房里便飘起阵阵清香。
紫红的汤汁如同流淌的胭脂,缓缓渗进米饭里,瞬间为普通的白米饭披上了一件绚丽的外衣。
那时的我,总是端着碗追着邻居小孩玩耍,跑累了停下来时,嘴角还沾着 “红胡子”,模样既滑稽又可爱。
这抹艳红,不仅是舌尖上的美味,更是童年夏天最鲜活的记忆。
如今身处城市,在钢筋水泥的森林里穿梭,每当在菜市场看到那一抹熟悉的艳红,心中总会涌起一股暖流,忍不住买上一把带回家。
仿佛吃下的不仅仅是蔬菜,更是童年的夏天,是土地的温度,是再也回不去的纯真岁月。
红苋菜常常被人误认为是野菜,实则不然。
它属于苋科苋属植物,既有野生品种,如野苋菜,也有广泛栽培的食用品种。
我们日常食用的红苋菜,大多是人工种植的成果。
不过,因其近亲中存在野生种类,使得红苋菜带有一丝 “野菜基因”,在拥有自然野性的同时,又兼具栽培蔬菜的鲜嫩,别具一番风味。
红苋菜的外形十分独特。它的叶子宽大柔软,形状或为卵圆形,或呈扇形,叶面布满皱褶,边缘却光滑细腻,仿佛是大自然精心雕琢的艺术品。
细长柔嫩的茎秆,通常呈现出紫红色或绿色,与叶片相互映衬,相得益彰。
而最令人着迷的,当属它那紫红色的汁液。
当它被煮熟,汤汁如胭脂般红艳,用来拌饭、拌面,瞬间让普通的食物变得浪漫起来。
正因如此,古人赋予它 “长寿菜” 的美誉,认为食用它能够补血养颜。
红苋菜是当之无愧的药食同源的 “补血菜”。其性味甘凉,具有清热利湿的功效,在炎热的夏季,是消暑的佳品。
它的含铁量极高,达到了菠菜的两倍,对于贫血人群来说,是极佳的食疗选择。
此外,它的钙含量甚至超过了牛奶,虽然吸收率略低,但依然不容小觑。
同时,红苋菜富含花青素,抗氧化能力出众,因此被誉为 “蔬菜中的红宝石”。
红苋菜原产于中国和印度,历史源远流长,早在《神农本草经》中就有关于它的记载。
它生命力顽强,耐热耐旱,春夏秋三季皆可种植,哪怕是路边野地,也能自然生长,堪称真正的 “懒人菜”。
其嫩叶柔滑无渣,带着淡淡的泥土清香,煮熟后口感绵软,汁水鲜甜,是江南人家夏日餐桌上的经典风味。
蒜炒红苋菜、上汤苋菜、凉拌苋菜,这些经典吃法让红苋菜的美味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
热油爆香蒜末,与红苋菜一同翻炒至软,那红汤拌饭,堪称一绝;加入皮蛋、咸蛋煮成的上汤苋菜,鲜味十足;焯水后拌上香醋、芝麻的凉拌苋菜,开胃爽口,令人回味无穷。
不过,老辈人常说夏天中午吃红苋菜容易中暑,所以一般都在晚餐食用,并且烹饪时一定要佐以大蒜子,据说这样便能避免中暑。
虽然其中的科学原理尚未完全明确,但大蒜子通气的作用,也让老辈人的经验之谈多了几分可信度。
我曾有过亲自种植红苋菜的经历。那年,偶然借得一块菜地,便开启了与红苋菜的奇妙缘分。
我先是从隔壁邻居的菜地里移栽了几株红苋菜,不舍得食用,任其自由生长,很快便结满了黝黑细小的种子。
用这些种子播种后,在我的精心照料下,红苋菜茁壮成长,那一小块菜地变得生机勃勃。
我还在红苋菜地里间种了 6 棵茄子树,没想到茄子也长得十分旺盛,结出的茄子多得吃不完,便送给亲朋好友分享。
那段种植红苋菜的时光,让我收获了满满的成就感,仿佛回到了父母那一辈人的农耕时代,体验到了田园生活的惬意与美好。
红苋菜,这小小的蔬菜,承载着太多的情感与回忆。它是童年的味道,是乡愁的寄托,更是岁月留下的珍贵礼物。每一碗红汤,都蕴含着无尽的思念与眷恋,在时光的长河中,永远散发着独特的魅力。
来源:欣德健康之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