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明教授专访:PCV长期管理的思索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5-13 00:46 1

摘要: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PCV)是一种严重威胁中老年患者视力健康的眼科疾病,好发于亚洲人群,其诊断和治疗一直备受眼科医师关注。在第十八届中国医师协会眼科医师分会年会(COA2024)上,《国际眼科时讯》有幸邀请到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张明教授进行专访,分享PCV长期管

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PCV)是一种严重威胁中老年患者视力健康的眼科疾病,好发于亚洲人群,其诊断和治疗一直备受眼科医师关注。在第十八届中国医师协会眼科医师分会年会(COA2024)上,《国际眼科时讯》有幸邀请到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张明教授进行专访,分享PCV长期管理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为眼科医师更好地治疗PCV患者理清了思路。

《国际眼科时讯》

PCV一直被认为是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的一种亚型,您认同这一观点吗?

张明教授:PCV一直被大家认为是AMD的一种亚型或特殊类型,但从我既往的临床经验来讲,PCV在临床表现、患病人群分布差异和患者的遗传基因异质性上都大不相同,因此我个人认为应该将其单列出来。PCV的临床表现有许多特殊之处,其会引起比较大的视网膜色素上皮脱离(PED),也会引起较大量的视网膜下出血,出血甚至会波及玻璃体腔。PCV和AMD在治疗方面也有很大的差异性,所以我认为现阶段眼科医师对PCV的认识尚且不足,未来有待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将PCV作为单一疾病来认识是很有必要的。

《国际眼科时讯》

请您谈谈,为何要重视PCV的长期管理?其与AMD的疾病管理方式是否相同?

张明教授:由于PCV在很多方面都具有特殊之处,所以管理方式与AMD也有所不同。AMD的一线治疗一般为眼内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药物。PCV患者则要根据其病情决定治疗方案,如果患者出现玻璃体积血,可能需要玻璃体切除手术介入;如果发生较大量的黄斑区视网膜下出血,可能需要组织纤溶酶或气体填充来移位出血,再联合抗VEGF或激光治疗。因此在PCV漫长的管理过程中,要根据疾病不同的发展阶段和不同的临床表现来做相应选择,有针对性地进行精准管理。PCV的长期管理对于保障患者的视觉质量和最终疾病转归都非常有价值,特别是在疾病的管理过程中,对于一些静止性病变,要适时停止干预,进行观察。疾病的治疗不仅包括做手术、打激光或眼内给药,有时观察也是一种治疗手段。PCV长期管理过程中每一个时间节点的把控,都是对临床医师能力的一种考验。

《国际眼科时讯》

PCV患者需要进行光动力治疗或抗VEGF注射治疗,或者二者联合治疗,这些治疗可能会带来哪些并发症?您认为这些并发症是否应该纳入长期管理计划制定的考量当中?

张明教授:EVEREST 1和EVEREST 2研究显示,抗VEGF药物对PCV治疗有效,但对息肉样病灶的处理尚有不足之处。既往普遍认为息肉样病灶的消退是PCV治疗的一个关键点,但是近年来视力预后或视力转归成为临床医师关注的重点,那么将两者相结合,使用光动力激光结合抗VEGF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黄斑区的组织结构,消退活动性息肉样病灶,使患者获得较好的视功能。但是在此治疗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风险,例如视网膜色素上皮(RPE)撕裂、高耸的PED,或是激光带来的对局部组织的损害,所以在选择光动力激光治疗时也要考虑患病部位及其对黄斑区结构的影响。因此,在PCV的治疗管理中,既要平衡治疗获益,也要评估治疗过程可能带来的一些风险,使两者得到平衡,这对于PCV的管理至关重要。

《国际眼科时讯》

您认为目前PCV诊疗领域还有哪些“未解之谜”?有哪些方向需要眼科医师继续深入探索?

张明教授:到现在为止,PCV的病理机制仍然不明,在疾病的发展过程中还有一些不可控的因素,包括与全身基础疾病以及全身系统状态之间有无关联、遗传背景在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中发挥的作用。因此未来仍需眼科医师深入探讨PCV的发病机制,以及如何在适宜的时间点采用适宜的方法进行治疗,未来可能还有数据驱动的人工智能参与疾病的管理,这些都值得我们深入探索。

来源:瑾瑜教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