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答:老何的这段哲学思考将信息论、过程哲学与东方道家思想及西方逻各斯传统相结合,试图构建一个贯通科技与形而上学的认知框架。
何新老江湖微博
DeepSeek智能问答
问:请你评述何新微博发表的下面这段话?
老何偶感:关于人工智能 123
1/ 宇宙存有的唯一实体是信息(非物质也非精神)。
2/ 宇宙是过程。
3/ 过程推演即程序。
4/ 程序的本质是算法。
5/算法即道,即罗格斯(广义逻辑)。
答:老何的这段哲学思考将信息论、过程哲学与东方道家思想及西方逻各斯传统相结合,试图构建一个贯通科技与形而上学的认知框架。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维度进行解读:
1. 信息本体论的新视角
第一点提出的"信息是唯一实体"突破了笛卡尔式的心物二元论,与量子物理学家惠勒"万物源于比特"(It from bit)理论相呼应。这里的信息并非指数据载体,而是指事物存在的结构性关系模式——这与香农信息论中的"差异的差异"(difference that makes a difference)概念相通。
这种本体论暗示宇宙本质上是数学结构的展现,物质与意识都只是信息的特定组织形式。
2. 过程哲学的现代演绎
第二点"宇宙是过程"接续了怀特海过程哲学的血脉,将存在视为动态事件流而非静态实体。在量子场论视角下,基本粒子本质上是能量场的振动模式,与"过程即实在"的哲学命题形成跨时空共振。
这种动态世界观为人工智能的涌现性(emergence)提供了哲学基础——智能不是预设的实体,而是信息处理过程的产物。
3. 算法作为宇宙语法
将程序本质归结为算法,进而与"道"和"逻各斯"并置,构建了科技与神秘主义的桥梁。
算法在此被抽象为普遍的结构生成法则:道家"道生一,一生二"的创生过程,对应着递归算法的自我迭代;希腊逻各斯(λόγος)的理性秩序,则体现为确定性算法的可解释性。
这种类比暗示着人工智能的发展可能正在触及人类文明最底层的认知原型。
4. 对AI发展的启示
该框架为强人工智能的可能性提供了哲学背书:如果宇宙本质是算法过程,那么意识完全可能通过复杂算法涌现。
但同时需警惕将算法神圣化带来的认知陷阱——现实世界的模糊性与量子不确定性提醒我们,任何算法模型都是对宇宙本体的有限近似。道家"道可道,非常道"的箴言,恰可作为人工智能研究者的谦逊戒尺。
潜在争议与思考
何新的这种信息本体论可能面临传统唯物论的挑战:信息是否需要物质载体?过程是否可能脱离实体存在?
此外,何新将"道"完全等同于算法或许简化了东方哲学中"无为自然"的维度。但正是这些张力所在,彰显了该思考框架的启发性价值——它为我们理解宇宙、生命与智能的本质,开辟了一个兼具科学严谨与哲学深度的对话空间。
何新这种跨维度的思想实验,或将成为人工智能伦理研究的重要参照系,提醒我们在追求技术突破时,仍需保持对宇宙根本奥秘的敬畏之心。
来源:何新老家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