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剧界“拼命三娘”火了!守着区级小剧团40年,把沪剧唱到央视、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5-13 09:57 1

摘要:你敢信吗?一个区级小剧团,竟然能让央视掏出70万拍剧,还把沪剧唱到了欧洲!这背后离不开一个“狠角色”——陈甦萍。从19岁扎着小辫进团,到现在成了沪剧界的“顶梁柱”,她用40年时间,把长宁沪剧团从没人注意的小团体,熬成了大家都知道的厉害剧团!

你敢信吗?一个区级小剧团,竟然能让央视掏出70万拍剧,还把沪剧唱到了欧洲!这背后离不开一个“狠角色”——陈甦萍。从19岁扎着小辫进团,到现在成了沪剧界的“顶梁柱”,她用40年时间,把长宁沪剧团从没人注意的小团体,熬成了大家都知道的厉害剧团!

19岁误打误撞当主演,她把沪剧唱出“新花样”

陈甦萍和沪剧的缘分,就像电影剧情一样精彩。她爸妈是超级沪剧迷,家里收音机整天放着沪剧,她从小听着这些调子长大,慢慢也喜欢上了这门艺术。高中毕业那年,上海各个剧团正好开始招人,在老师推荐下,她顺利进了长宁沪剧团。

谁能想到,这个刚入团的新人,半年后就迎来大机会!剧团排《秋海棠》时,因为她之前学过京剧、会武术,直接被拉去演秋海棠的女儿梅宝。第一次上台表演,她一点不紧张,眼神有戏,唱得也特别好听,一下子就把大家吸引住了。紧接着,《魂断蓝桥》的主角也让她演,从那以后,她连着40年都是剧团的“台柱子”。

拜了石筱英当师傅后,她没有被固定的演唱风格限制住,反而玩起了“创新”。石派唱腔的软糯、丁派的利落、筱派的清亮……她全都学过来,再变成自己的风格。在《棒打无情郎》“投江”那段戏里,她一口气换了五种不同的唱法,连剧团里的老演员看了都忍不住叫好!

放弃爆红机会,她死磕剧团终于熬出头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戏曲行业特别不景气,长宁沪剧团也跟着“吃苦头”。演员们工资低得不行,十几年都没涨过,好多人坚持不下去,都走了。陈甦萍也出去试过别的工作,但最后发现,自己最爱的还是剧团。

当年,《上海一家人》的导演专门找到她,点名要她演女主角,这明明是个能出名的好机会。可偏偏这时候,剧团要带着《母亲的情怀》去北京演出。一边是能火一把的机会,一边是剧团的大事,她纠结了好久,最后还是选了留在剧团。没想到,这部剧在北京拿了11个大奖,她也跟着出名了!

2006年,剧团发展遇到大困难,大家都希望她当团长。有人劝她:“当团长又累又麻烦,别干!”她却说:“剧团把我培养起来,我不能看着它倒下去!”

小剧团逆袭记:央视追着投钱,欧洲观众都喊绝

陈甦萍当上团长后,直接带着剧团开启“逆袭模式”。别的剧团守着老剧目混日子,她一门心思搞新创作!每年都推出两部新戏,“恩怨三部曲”“红色三部曲”一部接一部,专门讲上海老百姓身边发生的事儿,越演越受欢迎。

2006年,她带着《雷雨》到爱尔兰演出,外国观众看完特别惊讶,说这简直就是“上海歌剧”!原创剧《文红老师》更厉害,央视直接拿出70万,把它拍成六集电视剧,还在央视反复播放了8次,创下了戏曲现代戏重播的新纪录!《废墟上的爱》连续演了60多场,每场观众都坐得满满当当,成了当时上海文化圈最热门的话题。

今年剧团成立70周年,国庆期间的演出更是“放大招”!《小巷总理之可乐坊25号》讲的是垃圾分类的故事,把社区里的家长里短演得又接地气又有意思;《原野》大胆让90后演员朱桢当主角,年轻人身上的活力把角色演得特别鲜活,观众看完都直呼“看得太过瘾了”!

从1949年“努力沪剧团”成立,到现在成为有稳定支持的文化单位,这70年里风风雨雨,陈甦萍陪着剧团走过了40年。她说:“剧团给了我现在的一切,我一定要把它守好。”现在看着一批批年轻演员冒出来,她终于能放心了——这场坚持了40年的“战斗”,总算有人接着干下去了!

在短视频、流行歌到处都是的今天,陈甦萍和长宁沪剧团的故事,就像一记响亮的耳光,打醒所有人:只要真的热爱,还能咬牙坚持,再小的舞台也能闪闪发光!下次路过沪剧剧场,别犹豫,买票进去看看,说不定你也会被这份跨越岁月的魅力迷住!

来源:奇妙圆月x9d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