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日前,阳泉市平定县在石门口乡乱流村开河寺石窟组织开展文物保护地震应急演练。本次演练由应急、防震减灾、文旅等多部门联合举办,市蓝天救援队、阳泉市平定县红十字救援队等多支队伍参加,是阳泉市首次针对文物保护领域的地震应急演练。
日前,阳泉市平定县在石门口乡乱流村开河寺石窟组织开展文物保护地震应急演练。本次演练由应急、防震减灾、文旅等多部门联合举办,市蓝天救援队、阳泉市平定县红十字救援队等多支队伍参加,是阳泉市首次针对文物保护领域的地震应急演练。
开河寺石窟于2013年被确定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本次演练模拟阳泉市平定县石门口乡发生5.5级地震,导致古建筑受损、人员受困、摩崖石刻出现结构性裂缝等复合型受灾场景。地震发生后,各救援队伍迅速响应,遵循“生命救援与文物抢救双线并进”原则,按照预定方案开展救援工作。
演练中,阳泉市平定县红十字救援队迅速反应,于震后第一时间抵达现场,引导现场人员按照预定疏散路线,快速、有序地撤离到安全地带,并对受伤人员进行救治和包扎,稳定伤者病情,为后续的治疗争取了宝贵时间。阳泉市蓝天救援队闻令而动,凭借先进的搜救设备和精湛的搜救技术,对受灾区域进行全面搜索,不放过任何一个角落,成功解救被困人员。
针对开河寺中珍藏的经书古籍,救援人员在确保自身安全的前提下,小心翼翼地对文物经书进行打包、搬运,将其转移至安全场所,最大限度减少地震对珍贵文物的破坏。针对摩崖石刻等重要文物,救援人员迅速采取“方木框架+碳纤维网”组合支撑技术,对摩崖石刻室内进行稳固支撑,有效防止石刻受损。
近年来,阳泉市充分发挥地震部门技术优势和文物部门行业优势,大力推进“防震减灾+文物保护”工作,加强文物防震减灾统筹谋划,提升文物震灾风险防御和地震应急响应处置能力,让这些历经沧桑的文物和文化遗产在面临地震灾害时“稳稳”传承。
下一步,阳泉市将以此次演练为契机,持续完善文物保护应急管理体系,着力提升防震减灾对文物保护工作的服务和支撑能力,为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文物安全提供更加坚实的保障。
来源丨阳泉日报
本文来自【阳泉日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