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职教生的温馨家园——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新模式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5-13 10:13 1

摘要: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积极推进“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形成完善、科学体系,取得显著效果,荣获2024年重庆市“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A”级高校,获评2025年度全国高校示范“一站式”学生社区。

中国网重庆5月13日讯(记者 常晓姣)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积极推进“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形成完善、科学体系,取得显著效果,荣获2024年重庆市“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A”级高校,获评2025年度全国高校示范“一站式”学生社区。

学校“一站式”学生社区共有4个园区、12个楼栋。为加强学生教育管理服务,学校管理力量、思政力量、服务力量全面下沉一线,全体学工队伍和社工队伍入住学生社区,与学生“同吃、同住、同生活”,为学生提供全时段的关心和服务,得到广大学生群体的一致好评。

智慧服务中心:让数据多跑路、师生少跑腿

学校全面归集和精简学生办事流程,设置线上线下办事窗口,让学生足不出户即可完成各项事务办理。

设立线上“一站式”学生办事大厅,将涉及师生的50余项办事流程归集到网上,打通教务、学工等各大信息平台,全程监控学生办事进程,落实“接诉即办”,实现“一网通办”“一站服务”“一次办结”,让数据多跑路、师生少跑腿。

设立学生线下日常办事集群阵地,设置办事大厅,开设6大业务窗口,涵盖党团服务、学籍管理、学生资助、权益维护、后勤事务、网络保障、安全服务等三十余项业务,实现学生服务办事“一窗口”。

强化学生智能化自助服务,在各个园区设置自助服务智能终端,实现“三证”(证件、证书、证明)自助打印、校园一卡通补卡、火车票优惠卡充值等服务,方便学生自助办理各项事务。

加强数字运用,率先开通数字AI辅导员,引入百度文心一言大模型、科大讯飞星火大模型,构建集“模型数据+学生数据+校园信息”一体化的数据库,学生可通过智能终端或手机端,向数字AI辅导员咨询各类信息,达到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健康成长与发展服务中心:让学生快乐体验心理健康

学校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学生社区打造校院贯通、医校合作、家校共育的心理育人综合服务阵地,荣获重庆市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示范中心称号。

打造由专家教授、心理咨询师、心理教师、精神科医生、注册督导师构成的心理育人工作团队,现有专职心理咨询师5人、校内兼职心理咨询师12人、校外专家团队5人,为学生提供贴心、舒心、暖心的心理健康服务。

构建一体化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格局,与重庆市精神卫生中心、西南大学、重庆医科大学、重庆师范大学等多家单位建立合作机制,形成了“校院班寝”四级心理工作体系,按照“红橙黄绿”四级心理特征动态检测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健全完善“测评—约谈—转介”心理干预机制,全校学生心理健康稳定向好,总结了“党建+思政+心理+学工+社工”的“五联五育”特色经验,荣获省级及以上奖项20余项。

拥有功能完善、智慧智能的心理健康阵地,设置心理咨询室、宣讲室、宣泄室、VR心理训练室、沙盘辅导室等10个功能室,充分利用现代心理教育技术,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现代化、精细化的心理健康服务。学生从不愿面对心理,逐步向快乐体验心理转变。

学生智慧管理中心:教育管理的综合矩阵

学校依托大数据与信息产业学院、智能工程学院专业力量,教师带动学生,部门联动院系,建成“一站式”学生智慧管理服务平台,实现泛在化教育、智慧化管理、智能化服务、数字化应用的教育管理服务综合矩阵。

构建“一屏导览”,高度集成各大业务系统,形成了“党建引领、社区治理、社区服务”三大“驾驶舱”,实现学生教育管理服务情况“一屏导览”。

强化学生社区网格化管理,构建“园区长—楼长—层长—室长”四级网格化工作体系,领导干部和教职工常态化进社区关心关爱学生,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通过数字孪生技术,对大学城和荣昌校区学生社区进行3D建模,将学生社区智能终端、业务系统进行智联互通,实现学生公寓管理立体化、可视化、数字化。

建成一流的“智慧学工”平台,将涉及学生的各类数字应用集成一体,涵盖学生信息动态更新、学生事务智慧管理、学生评价一键画像,真正实现学生智慧管理。

将队伍入住作为学生社区建设的关键一环,校院两级班子带头进社区,整合队伍力量在学生社区开展党团建设、思政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劳动教育、安全教育、女生教育等系列活动,合力保障学生健康成长。

社区管理入舍:职教生的温馨家园

学校充分发挥党建引领的重要作用,构建学生社区工作体系,将学校的办学优势与文明社区建设相结合,充分利用学生社区公共物理空间,打造充满党建特色、思政味道、智慧体验的温馨家园。

全面加强党建示范引领,设置学生社区党支部、团支部、学生自律委员会,设置党员示范岗,通过党建结对、院部协同,创新学生社区党建工作体系,形成了“月美寝室”“阅美书屋”“越美达人”等系列文化品牌,打通“育人最后一公里”,引导学生听党话、跟党走。

利用大数据、物联网等现代技术,在每个学生公寓安装智能门禁系统、网格化管理系统,实现学生数据实时化、精细化,精准掌握学生社区住宿情况、归寝情况、能耗情况,实现学生社区管理服务数字化。

创新设置两支辅导员队伍,在专职辅导员入住学生社区的基础上,招聘16名社区辅导员,协同联动、相互补位,广泛开展社区活动,有效化解突发事件。同时,教师队伍、教辅队伍、校友队伍、家长队伍定期进社区,实现学生身边有依靠、学习有帮扶、生活有指导、发展有向导,以“小公寓”助力“大思政”育人新格局。

积极引导学生养成健康生活习惯,在每个园区设置运动健康区,安置各种健身器材,开展“八段锦”“校园跑”等晨练活动,得到广大学生的积极响应。同时,通过发挥以体强心的作用,有效促进了学生身心健康。

贴近学生生活,在每个园区设置共享厨房、共享自习室、共享洗衣房,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让学生足不出户,即可体验“家”的味道。

成长发展中心:引领学生创新创业

为全面促进学生做好职业规划,助力成长成才,学校通过产教融合的方式,建设“智+”创新创业产业学院,打造具有社区特色的就业创业服务平台,满足学生职业规划、就业选择、创新创业等个性需求,形成具有校本特色的典型经验。

把学生的职业规划放在突出位置,从大一年级开设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大二年级开设就业指导和创新创业基础课程,以“爱心、责任、服务、贡献”社工人文精神,引领学生面向民政社工、社区治理、健康养老等行业就业,广大毕业生扎根基层,为民政事业发展作出了应有贡献。

强化就业指导,在学生社区设置群体面试室、AI面试室、就业指导咨询室等功能室,帮助学生明确职业方向、打造职业形象、提升面试表现,毕业生去向落实率位居重庆市高校前列。

积极鼓励学生创新创业,通过思创结合、教创结合、赛创结合,配备直播间、路演宣讲室、开放交流空间,为学生在社区提供创新创业平台。通过努力,学校孵化了一大批创新创业案例,师生团队以职教赛道第一名的成绩荣获第八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荣获国家级奖项6项、省级奖项57项。

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始终把学生的学习生活放在第一位,始终坚持把育人工作放在第一线,关心学生成长,关切学生需求,受到广大学生的高度认可。(摄影 常晓姣)

来源:中国网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