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开救护车在景区自驾游,这也就算了,但更让人难以接受的还得是滥用职权,两男一女为了不堵车当众鸣笛,让其他游客为他让道。
文:景向
编辑:八卦发电站
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中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救护车鸣笛的时候就要紧急避让,毕竟那关乎的都是一条生命,但最近有三个人打破了大家对这件事的认知。
开救护车在景区自驾游,这也就算了,但更让人难以接受的还得是滥用职权,两男一女为了不堵车当众鸣笛,让其他游客为他让道。
这件事情的起因究竟是什么呢?这三个人到底是什么身份?
事情发生在风景如画但路况复杂的墨脱公路,这条公路因为景色绝美吸引了众多自驾游爱好者前往打卡,也是很多人心中向往的自驾圣地。
由于路况狭窄难走,为了保障交通顺畅这里采取了单双号限行的措施,双号车辆进入,单号车辆驶出,只允许单行。
墨脱公路
但一到旅游旺季,车辆还是多得排起了长队,大家都在耐心地缓慢通行,这时一辆挂着三亚牌照、车身喷涂着 “航空医疗” 的救护车从后方呼啸而来。
按照规定和常识其他车辆纷纷主动避让,为救护车让出了通道,大家都想着可能是有紧急救援任务,生命至上必须得配合 ,救护车也顺利地通过了拥堵路段 。
可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当车队行驶到一个大瀑布景点时游客们纷纷下车拍照打卡,这时有人惊讶地发现,那辆刚刚还争分夺秒的救护车竟然也停在了这里。
车上走下来两男一女穿着和普通游客无异,完全没有急救人员的样子,他们有说有笑还互相帮忙拍照,甚至还向旁边的游客打听哪个角度拍照更好看。
而车上的警报器还在一闪一闪的仿佛在执行任务一般,这一幕让不少游客心里犯起了嘀咕,要是真有急救任务,怎么会有闲情逸致停车拍照呢?
但大家当时也只是心里纳闷没有过多计较,但没过多久这辆救护车又追了上来,再次拉响警笛,示意前方车辆避让
这一次车队没有再像之前那样配合,一来前方有大货车,道路狭窄实在没有地方可以避让,二来大家看到他们之前停车拍照的行为,心里已经产生了怀疑,觉得没有避让的必要。
而且警笛声一直响着声音还特别大,吵得车里睡觉的孩子都被吵醒了,司机和乘客也被吵得心烦意乱,终于有游客忍不住下车,走到救护车旁,礼貌地要求司机把警笛关了。
但救护车上的人态度极其蛮横,司机大声说道:“我拉不拉警报、违规不违规跟你们没有关系,我违规的话有公安机关来处罚我,轮不到你们来管我 !”
车上的一位男士更是嚣张,直接下车与游客理论,还声称自己是退伍军人参加过抗震救灾,言语间充满了不屑和傲慢,甚至质问游客:“抗震救灾你们去了吗 ?”
面对众人的质疑他们始终拿不出执行任务的相关证件,更让人哭笑不得的是,救护车上的女士竟然穿着短裙,这怎么看都不像是要去执行急救任务的样子。
游客们被他们的态度激怒了,双方你一言我一语地争吵起来,大家纷纷指责他们滥用警笛,浪费公共资源,眼见场面越来越混乱,有人拨打了报警电话希望交警能来处理此事。
在等待交警的过程中,救护车上的人依旧态度强硬,丝毫没有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还口出狂言表示欢迎大家监督举报,也有人说是没见过穿短裙急救的。
很快交警赶到了现场,经过一番调查询问确认了这辆救护车存在滥用警笛的违规行为,最终交警依法拆除了救护车上的警笛灯,并对驾驶员处以200元罚款。
这一处罚结果虽然让在场的游客们稍感欣慰,但大家心中的疑惑并没有完全消除:
这辆三亚的救护车为什么会出现在遥远的墨脱公路?车上的两男一女到底是去执行任务还是单纯自驾游?这背后是否存在公车私用等问题?
救护车作为特种车辆拥有优先通行权,这是规则赋予它的特权,但这种特权是为了保障紧急救援任务的顺利进行,是一种特殊情况下的必要授权,绝不是某些人可以随意滥用的 “通行证”。
那些无视规则、滥用特权的人,自以为可以凌驾于法律和道德之上,殊不知他们的行为不仅损害了公共利益,也破坏了社会的信任体系 。
我们常说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如果每个人都像这几个开救护车自驾游的人一样,为了自己的私利而肆意践踏规则,那么整个社会将陷入混乱无序的状态。
如果大家都不遵守交通规则,道路将会拥堵不堪交通事故频发,工作规则如果被随意破坏,工作效率将大幅下降,团队合作也将无从谈起。
事件曝光后迅速在网络上掀起了轩然大波,网友们纷纷在评论区发表自己的看法,一时间评论区“战火纷飞”,网友们又是怎么评价这种行为呢?
有网友觉得这个车其实一看就很假,这个车外喷的样式一看就和医院的救护车不一样,而且一般还没见过哪个“救护车”繁体字的样子,其实这种情况就能确定一些情况了。
也有网友觉得这就是权力得不到监管的可能性,但按照其他网友的说法,这个救护车很有可能是假的,或许只是那三个人为了方便而“订制”的。
也有网友觉得这件事情是有点可笑的,首先就是这个车是海南的,但他们却出现在西藏,海南的救护车去西藏打卡救人。
说句不好听的那就是,等他们到了,西藏的病人都被治好了。
救护车自驾游事件虽然已经告一段落,但它留给我们的思考却远未结束,这起事件不仅仅是对规则的挑战,更是对公众信任的一次严重伤害。
救护车作为守护生命的最后一道防线,承载着人们对生命的希望和信任,而如今这种信任却因为个别人员的不当行为受到了冲击。
来源:斯文Tal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