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日报整版特刊聚焦驻马店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5-13 10:14 1

摘要:驻马店是南药北移、北药南栽的过渡地区,拥有中药材2000多种,其中夏枯草、鹅不食草、白花蛇舌草产量分别占全国市场的70%、70%、50%以上。域内还坐落着天方药业、华中正大、爱民药业等一批知名药企。

药企发展离不开人才支撑。

康复器具订单源源不断。

工人们正在加紧安装设备。

技术人员正在进行新药攻关。

配套设施完善的“中国药谷”。本版图片均为本报资料图片

□苗银

驻马店是南药北移、北药南栽的过渡地区,拥有中药材2000多种,其中夏枯草、鹅不食草、白花蛇舌草产量分别占全国市场的70%、70%、50%以上。域内还坐落着天方药业、华中正大、爱民药业等一批知名药企。

然而,曾经很长一段时间,产业链偏低端、产业规模偏小等问题制约着生物医药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如何将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变化始于2021年,驻马店提出将举全市之力打造“中国药谷”,建设中国医药创新基地,向千亿级医药产业集群冲刺。

三年多来,以奔跑的姿态上项目、抓创新,驻马店“中国药谷”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生物医药品牌越擦越亮,天方药业、华中正大、后羿制药和爱民药业的一大批“明星产品”正在塑造着全国生物医药版图中的驻马店标识。

如今,全市生物医药上下游生产经营企业达3200多家,驻马店已成为全球最大的金霉素预混剂生产基地、国内最大的抗生素原料药发酵生产基地、河南省重点生物医药产业基地之一,生物医药产业园获评河南省生物医药产业示范园区……

建圈强链

产业集群蓄能起势

踏入位于驻马店市高新区的“中国药谷”超级工厂,杭州东岸生物医药有限公司的无尘生产车间宽敞明亮,工作人员穿梭其中,不时检查机器的运转情况,生产线上一派繁忙景象。

“此前,我们公司主要生产抗癌、抗病毒药用原料药和药品制剂,涉及覆盖艾滋病、肺癌、肾病、糖尿病、肿瘤等多个重大疾病领域,产品70%出口欧美、日韩等国家和地区。”杭州东岸生物医药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华如表示,正是看中了驻马店市深厚的医药产业基础、完善的配套服务等优势,在2023年11月,与驻马店高新区相关工作人员接触后不久,就选择在超级工厂“安营扎寨”。

“企业聚集,共享机遇。”张华如介绍,驻马店市日益完善的生物医药产业链为企业之间带来了更多合作共赢的机会。而且,通过“1+N”规划模式建设的“中国药谷”超级工厂,也让企业深受其益。

“园区集中建设了共享中试平台、分析检测中心、危化仓库、蒸汽和电力供应、消防、污水处理等配套设施,省去了公司拿地重复建设,让我们企业前期投入成本至少降低80%,节约资金超1亿元。园区内的企业合作也能增加订单,获得效益,可谓一举多得。”张华如说。

“超级工厂”作为“中国药谷”建设的主阵地,是驻马店市建圈强链,推动生物医药产业集群集聚的典型缩影。为提升产业集聚能力和竞争力,该市积极探索以龙头企业、“链主”企业为引领,以特色园区为载体的产业集群式发展模式,从串珠成链到建圈强链,不断做强产业支撑,积蓄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强龙头链主引领。天方药业入选省级制造业头雁企业,华中正大入选省级制造业头雁企业重点培育名单。域内生物医药“领跑”企业,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带动全市生物医药产业风生水起。

建园区“筑巢引凤”。生物医药、农药制剂、兽药、医疗器械、康复辅助器具5大医药产业园全面铺开建设。作为“中国药谷”建设主阵地的“超级工厂”项目一期已完成招商,杭州东岸生物、诚美生物、金海鲲科技等8家生物医药企业纷纷入驻;项目二期已签约7家企业,待全部建成,可入驻原料药及医药中间体生产研发企业30多家,提供就业岗位5000个,预计实现产值100亿元。

抓招商延链补链。驻马店市政府印发《驻马店市培育壮大生物医药产业链行动方案(2023—2025年)》,聚焦产业规划和产业链条,该市主要领导多次率队到江苏、浙江、海南等地生物医药产业园区开展招商活动。2024年,全市生物医药产业新增签约项目33个,签约投资总额221.1亿元,生物医药产业链进一步完善。

目前,全市现有规模以上生物医药工业企业38家、专精特新企业20家,2024年分别新增5家,产业增速、规模均居全省第一方阵。

科技赋能

创新主体拔节生长

在医药界有一个著名的“双十定律”:一款创新药从启动研发到上市,平均成本超过10亿美元,研发时间超过10年。

虽然高投入、高风险,但为了让更多老百姓用上“中国好药”,众多中国药企依然坚持攀登前人未曾登顶的高峰,天方药业便是其中之一。

耗时8年,该公司成功开发两款国家1类创新药TPN729和YPS345。其中,TPN729用于男性健康领域,已完成Ⅲ期临床试验,即将进入NDA申报阶段,届时将为实现进口替代和国产创新药的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公司年均研发投入超1.5亿元,当前已建成较为完善的科研平台体系,拥有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河南省生化制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南省心脑血管药物重点实验室、中原学者工作站等科研平台。聚焦心脑血管、内分泌、神经系统等5大治疗领域,加快在研60余个项目的开发进度。”天方药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樊振介绍,只有不断突破核心技术,才能研发生产出更多更好的“中国药”,真正惠及广大患者。

有什么样的企业,就有什么样的产业。创新,是企业的生命线,也是驻马店“中国药谷”强势崛起的秘诀所在。

天方药业部分核心产品市场占有率居全国领先,立诺制药的头孢系列产品产量全国第一,华中正大丁酸转化率全球领先……以创新为引擎,一批批国内外领先的成果竞相涌现,驻马店市生物医药企业不断用“第一”“首位”等擦亮“中国药谷”金字招牌,驻马店市相关部门更是下大力气涵养创新生态。

聚焦生物医药领域,该市与施一公、陈芬儿、励建安等院士团队,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等国内外40多个高校和科研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推动“中国药谷”(驻马店)研究院、中国医药天方药物研究院、正大生物研究院等一批创新平台建成投用,河南省医学科学院驻马店基地揭牌……

截至目前,驻马店市生物医药领域已打造了2个国家级、22个省级研发创新平台,为攻克关键核心技术加油助力。在药品研发方面,2024年,全市注册申报18个药品一致性评价项目,已获批14个,位居全省第一。

改革破题

涵养良好产业生态

“成为世界领先的生物科技公司”。走进驻马店华中正大有限公司,一句醒目的标语首先映入眼帘。

作为一家全球化的生物科技公司,华中正大由泰国正大集团斥资10亿元兴建,主要生产金霉素、动保制剂、添加剂3大系列、160多个种类药品,向全球80多个国家出口销售。

“我们公司是全球最大的金霉素生产基地,同时也是我省首家通过‘农业农村部新版GMP’认证的企业,生物基发酵丁酸采用了高通量基因转导先进技术,丁酸转化率全球领先……”细数企业荣誉,华中正大常务副总张惠康颇为自豪。

自1995年成立以来,华中正大一路辉煌一路歌。然而,高层次人才引进难一度成为困扰企业发展的难题。

生物医药企业是高创新密度的企业,对“高精尖缺”人才求贤若渴。“高层次人才大多愿意留在一线城市,我们曾经通过猎头和校招,对接过研究方向匹配的博士,但最终还是因为地域限制没能达成合作。”张惠康表示,为帮企业引才,驻马店市实施了选聘“博士总工”活动,企业从黄淮学院成功引进了一名微生物专业博士,切实解了“燃眉之急”。

选聘“博士总工”入企服务是驻马店市创新体制机制,涵养产业生态的有力举措之一。调动一切创新资源、用好一切创造因素,驻马店市大胆用改革的方法,破除束缚产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

审批效率提速,营商环境提质。坚持刀刃向内、自我革命,驻马店市持续深化“放管服效”改革,实行“一窗通办、一次办妥”,最大限度简化程序、提高效率,为企业发展留足空间。

政策红包落地,真金白银扶持。2024年,该市生物医药企业获得省级先进制造业奖补资金613万元、中医药事业传承与发展专项资金427.5万元。与此同时,总规模20亿元的驻马店药谷产业投资基金成功取得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备案,市财政拨付500万元建设“中国药谷”(驻马店)研究院,为企业创新注入“强心剂”。

扩大开放交流,激发创新活力。政府搭台,邀请省药学会、省生物工程学会专家召开现代医药产业集群科技赋能专题座谈会、举办驻马店“中国药谷”绿色药物制备产学研对接会、组织重点医药企业与院士团队面对面洽谈交流、推动企业与高校及科研机构建立产学研合作,创新动能加快培育。

随着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举措落地生根,新项目、大项目加快落地,企业创新能力提升,产业集聚发展新格局形成,驻马店“中国药谷”正呈现出愈发欣欣向荣的态势,“千亿级大健康产业发展高地”的脉络亦将愈发清晰。

“下一步,我们要认真落实‘四高四争先’要求,聚焦‘593460’发力方向,继续将生物医药产业链作为全市‘9+15’链群之一重点推进,以科技创新为引领,汇聚创新要素,激发创新活力,推动原料药及成品药、中医药等6大产业聚能增效,打造全省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核心区,叫响‘中国药谷’品牌。”驻马店市主要负责人表示。

来源:河南日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