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瑾汐刚回家的那天,气氛有点不对劲。屋里其实不冷,但窗台上晒着的豆角都像是在等着一场大聚会,没人搭理。哈爸坐沙发靠角落里,脸上那种僵住的表情,和平时朋友圈照片里一点都不像,仿佛谁把“辛苦”俩字直接贴他脑门上。哈妈叹了口气,说他不是生气,不是有什么大恩大仇,就是累
瑾汐刚回家的那天,气氛有点不对劲。屋里其实不冷,但窗台上晒着的豆角都像是在等着一场大聚会,没人搭理。哈爸坐沙发靠角落里,脸上那种僵住的表情,和平时朋友圈照片里一点都不像,仿佛谁把“辛苦”俩字直接贴他脑门上。哈妈叹了口气,说他不是生气,不是有什么大恩大仇,就是累了,奔波了一路哪有活力?说话声刚落,她就顺手接过行李,把那个鼓鼓囊囊的袋子往厨房一放,大概里面还是给家里添的腊肠、干辣椒啥的。我那会倒是没注意,光觉着这家人最近仿佛掉进棉花糖桶里,明明都是软绵绵的,偶尔也会藏根扎人的小刺。
客厅里电视还开着,但没人看。哈爸就那么盯着茶几,似乎在盘算着什么生活琐事。其实,这家人一直挺正常的,哪有什么矛盾冲突?无非是带着怨气的疲惫,连情绪都软绵绵不肯落地。我注意到他帽檐压得更低了,说不想让人看出眼下的青筋。老爷们有时候矫情,也就这么一回。跟哈妈对上眼,刚想开口问,谁知道她压根不给说话的机会,又唠叨起新茶叶的味道来。
那天不太像母亲节,但就是母亲节那天下午。瑾汐突然拿出一个用花纸包着的盒子,往哈妈面前一推,好像要赖上她那份母爱一样。这是38年来第一次给母亲送礼物,姑姑听见还傻愣愣地问一句:“哎,这不都大姑娘了还玩这套?”场面瞬间热闹,哈妈直接把那盒子拆开了,露出来的,居然是个普通的银手链。那种普通,像村口大集上随便一淘就有的那种,但手链带上以后,气氛就像泡了茶一样,慢慢有了点苦甜。也没人说那些特别肉麻的话,只是姑姑哭了,哈妈嘴硬,“这有啥好感动的。”但她手上那链子光反倒抓了不少镜头。我坐那,觉得她们好像有人突然给生活打了点扑克牌的笑话,冷不防地跑出来,打破了一桌子的沉默气味。
说到出门骑马,这事反倒没人太在意了。小区外头那片草地,走几步就到。哈爸非要拉着大家合影,镜头里有些人笑得像打了马赛克,有些人则胡乱地比个手势。每年回贵州,大家都说要找儿时的情怀,其实小朋友才最懂怎么闹腾。小儿子张嘴就喊,“表妹快回来,给你分点苹果!”完全像动画片配音。整个路上家族分工也挺分明,姑姑是那种总想让大家排成一排走路的人,哈妈负责在后头收拾零碎,瑾汐负责直播,和网友们连麦聊,莫名其妙还被误会现场出现什么“婆媳大战”。弹幕飞起来,好几个都在问:“这是亲妈?还是后妈?”又有人猜瑾汐到底跟家里谁亲,整得好像综艺节目现场一样。瑾汐无奈就笑着朝镜头招手,解释半天:“我们家和谐着呢,别凭空写网文一样编。”被大家一笑,倒也散了。
草地一角,瑾汐小儿子和表妹玩起石子,有人跑掉了鞋,有人摔了一跤没哭。那家伙会搀着表妹的手,嘴里还嘟囔,“我带你走。”表妹才三年级,矮他一头,勒着小马尾,跑起来风带着草屑乱飞,两个娃腻在一起,一脸“我们是小战士”的天真。其实血缘这东西最奇怪,你明明说不清道不明,小孩们自己都知道。那天我看见小儿子蔫巴巴地站路沿,看着表妹剥个果冻,他就递过来自己的零食。没大人教,完全是出于一种很自然、不带一丝世故的关心。你说家族感情,其实现在的成年人都教不出这种劲头啊。
说回这个家风的事,好多网友总是喜欢在弹幕拆解别人家里的矛盾,动不动猜哪家人有怨气,动不动就分析一波,说什么“疲劳遮盖着家庭真实的温情”,其实真没那么戏剧。人家不过是开车开累了,脸拉着点,下个早上起来,早餐桌上鸡蛋还不是照样分?家庭流言蜚语基本都挺离谱,你还别说,哈爸自己也刷短视频,有时候会看自己“黑脸”出圈,有点小得意。大多所谓矛盾,放在碗橱边晒够了太阳,自己就没了。
刚才愣是差点说岔了。其实你要说这一家人最戳我的点,还是那盒迟到的母亲节礼物。大部分人都说什么“仪式感”云云,但在瑾汐家,礼物就是礼物,说到底可能是三八节送、女儿结婚送、毕业送都行,反正在那天手链穿过手指,哈妈装作没事人似的,姑姑却死死盯着珠串发呆。有人轻描淡写一句“还不是银的”,但大家明白,一根链子其实能捆得住好多年没说的话。38年算久不?有些人,过年过节也想不起父母生日,再续个几年也不过就是这样。
我随手搜了搜,贵州最近天气有点怪,时而烈日时而雨绵绵,号称“地球的溶洞总动员”。这些人老家小区门口都种着指头粗的竹子,上头还掉着鸟儿的羽毛。每到傍晚,天边云是厚厚一层,太阳挂在头顶像咸鸭蛋黄。街头买菜的婆婆就拿着老式塑胶袋,里面鼓鼓的叶菜冒头,回去能炒两盘。你看,贵州这地方,生活一直没什么大起大落,但凡逛菜市场、骑马压马路,都是被日常收纳住的细碎温柔。
事实就是这样,网络和真实的边界,很多网友都容易搞混。你要是问哈爸对着镜头黑脸是否真的不高兴,他能窜出来说自己其实天生这副样,家常事嘛,有啥可藏着掖着。瑾汐直播最近涨了粉,最多那个视频还是小儿子拉着表妹跑,零零碎碎几十万人围观。有些人留言:“你家真和谐。”也有人阴阳怪气地说,这都是演出来的。演不演,没人较真。最多有人觉得过年得囤点特产回去,毕竟外地孩子要带回土味家乡。
看到这,想起一件事,家里每次聚会,饭桌上总有个插科打诨的,姑姑就是那个人。她聚会把持着节奏,一句话能让气氛反转。比如“你小的时候可比现在机灵多了”,这种话一出口,就跟给锅里添了豆豉,马上有滋味起来。其实家族聚会从来不靠仪式感维系,真靠一句“橄榄菜拌饭好吃”,大人们就能笑一中午。小孩还天真,大人窝火,这事迟早能忘了。哦顺便说,刚才有点走神,不夸张,就是这样。
家庭分歧有时不过是无聊,也有时真的会刺痛人。奇怪的是,重要的事反而总有人愿意忽略掉。比如这次团聚,大家其实都记得这是第一次带爸妈回贵州小家。自打多少年前搬出来,家里凑一桌麻将都家家努力,硬是拖了三八年,才补上母亲节的礼物。问哈妈感受,她耸肩,那种微妙表情像在说“得了吧,孩子高兴就好”。这种时候,语言反而没什么分量,就靠着饭桌和镜头外面的动作流转。
有点乱吧,但也是大家都经历过。总有些话题绕不开,比如“你爸怎么还不笑?”“你小妹成绩怎么样?”这些家常,反倒是团圆的主角。我想,有些人热衷仪式,哈爸哈妈和姑姑更热衷赶集、骑马和吃饭。关于那天,记得直播间弹幕刷到凌晨两点,大家在屏幕两端扯来扯去。有人问,到底家里气氛和谐不和谐?这事说实话,谁家不是表面风平浪静,杯底也偶尔翻滚?!
你要让我选一个细节出来单说,我愿意把全篇都献给那个小儿子牵表妹手的镜头。说出来有点过,但他蹦跶着喊表姐跑慢点,那动作比大人说一百句客套话还管用。孩子嘛,不懂什么人情世故,就是走累了也非要跟着,但凡有人摔倒,都是先扶起来再哭。两个小脸蛋晒得通红,怕啥,反正还有下一次家里人一起骑马。网友们刷“太萌了!!”的时候,我反正心里已经觉得,家庭的连结有时候不像粽子一绳串起来,而是像一只猫伸懒腰,不经意就绕了所有人一圈。
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有的人爱把陈年旧事翻出来热热闹闹炒一遍,有的人一句没说就过了。我特意没讲到家族血缘关系这些高大上的话题,讲真,和谐不和谐,那得等饭吃完再聊。有人问贵州小家里头到底住了几个人,你问我?我也说不清楚,今年多出来个小表妹,明年可能又少俩人,反正冷不丁地一聚,就是热闹的保证。
团圆其实没啥道理,也没有标准答案,就像那天傍晚楼下,哈爸还黑着脸帮我把快递扛上楼,嘴里唠叨“快搬进来住,一天天外头跑啥”。你猜,他其实是心疼。家里碗碟叮当响,厨房水壶咕嘟响,背景音全是生活,没有一句煽情话。你咋看都看不出什么大场面,但每一个细节连起来,就是个家——不热烈、不感天动地,就是黏黏糊糊又拆不散的那种关系。
这话说走神了,反正你仔细瞧吧,一家人一天时间里,有分歧有笑闹,有误会有心酸,但都是真实的流露。贵州那几天天气变来变去,阳光下家里人合影,谁也不站中间,肩膀搭着肩膀,不笑都显得难受。穿过院子时小表妹拉着小儿子的手,明天还得回学校,大家都明白,这团聚可能又要隔上一年,但每次都是不一样的场面。
要说什么总结,真心想不出来。你可以卷轴拉到底,还是那句话——瑾汐带亲生父母回贵州小家,这道温情全都在小孩儿拉手、饭桌鸡蛋、一串母亲节手链里头,下一次再团圆,八成又有新花样。对了,上一段没写完,姑姑的话还没说完,门外又有人敲门了。
来源:梦城娱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