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西洋历法”的简称,是源于欧洲的历法。它的全称是格里高利历,是现在国际通用的历法。这种历法以耶稣诞生的那一年作为公元元年(参见知识||耶稣诞生于公元前),采用回归年作为基本单位。回归年是指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的时间,大约是365.2422天。为了使历法与地球公转
原创 李束一 大有 书道 北京
1.西历(Western Calendar)
“西洋历法”的简称,是源于欧洲的历法。它的全称是格里高利历,是现在国际通用的历法。这种历法以耶稣诞生的那一年作为公元元年(参见知识||耶稣诞生于公元前),采用回归年作为基本单位。回归年是指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的时间,大约是365.2422天。为了使历法与地球公转周期相匹配,西历采用平年365天,闰年366天的方式。每四年有一个闰年,能被4整除的年份通常是闰年,但能被100整除而不能被400整除的年份不是闰年。例如,2000年是闰年,1900年不是闰年。
2.公历(Civil Calendar)
“公有历法”的简称,也是指格里高利历。它是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采用的历法,具有统一性和通用性,便于国际交流和时间计算。在公历中,一年分为12个月,其中1月、3月、5月、7月、8月、10月和12月是大月,每个月有31天(口诀为“1、3、5、7、8、10、腊,31天都不差”——其中的腊其实是农历的称谓);4月、6月、9月和11月是小月,每个月有30天。2月在平年有28天,在闰年有29天。
3. 阳历(Solar Calendar)
“太阳历”的简称,也是指格里高利历。它以太阳在黄道上的视运动为依据来确定日期。太阳在黄道上运行一周,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的时间被划分为一年。阳历的日期与季节变化密切相关,例如春分、秋分、夏至和冬至等节气在阳历中都有相对固定的时间。
4. 夏历(Xia Calendar)
中国传统历法的一种称呼。它起源于中国古代的夏朝,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一种历法。夏历以月亮的圆缺变化为周期,即以朔望月(从一个新月到下一个新月的时间间隔,大约是29.5306天)为基础划分月份。同时,它又考虑了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通过设置闰月来使历法与太阳年相协调。闰月的设置是根据二十四节气来确定的,当出现一个没有中气(即太阳在黄道上运行到某个特定位置的标志)的月份时,这个月份就被定为闰月。例如,如果一个农历年中出现两个立春,那么这个年份就会有13个月。
5. 农历(Agricultural Calendar)
“农业历法”的简称,也是中国传统历法的另一种称呼。它综合了月亮的圆缺变化和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是一种阴阳合历。农历的日期对于农业生产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例如,根据农历的节气,农民可以安排播种、收获等农事活动。立春是春天的开始,是播种的季节;芒种是麦类等有芒作物成熟的时期,是收割的季节。
6.阴历(Lunar Calendar)
“太阴历”的简称,是一种纯粹以月亮的圆缺变化为依据的历法。它只考虑月亮绕地球的公转周期,不考虑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在阴历中,一年只有12个月,每个月的长度根据月亮的圆缺变化来确定,大约是29天或30天。这种历法在现代生活中很少单独使用,但在一些宗教节日的计算中可能会用到。
小 结
西历、公历、阳历本质上是同一种历法,即格里高利历。只是在不同的情境下有不同的称呼。在国际交往和现代时间计算中,通常使用“公历”这个称呼。在强调其与传统中国历法的区别时,会用到“西历”这个称呼。在强调其以太阳为参照来划分时间时,会用到“阳历”这个称呼。
夏历和农历本质上是同一种历法,即中国传统历法。它们都是阴阳合历,既考虑月亮的圆缺变化,又考虑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夏历是这种历法的古称,农历是现代的称呼。
阴历是纯粹的月亮历法,与夏历和农历不同。不过,在一些非正式的场合,人们可能会把农历也称为阴历,但这种称呼是不准确的。例如,农历的春节是根据农历来确定的,而不是阴历。
我国日常同时使用公历和农历:身份证用公历,算命时所说的生辰八字则按农历;元旦、五一、十一假期按公历,端午、中秋、春节假期则按农历;过西方情人节按公历(2月14日),过中国情人节则按农历(七月七[七夕]);等等。
文字来自网络
仅仅用于学习
来源:草根练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