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一份奢侈品的邀请函发到只买过零散配饰的用户手中时,顶奢品牌的“高冷”已裂开一道缝隙。曾经高不可攀的品牌们终于承认:没有卖不掉的奢侈品,只有不够狠的折扣。
当一份奢侈品的邀请函发到只买过零散配饰的用户手中时,顶奢品牌的“高冷”已裂开一道缝隙。曾经高不可攀的品牌们终于承认:没有卖不掉的奢侈品,只有不够狠的折扣。
中产挤爆奢侈品特卖会,行业变革正在上演。
前段时间,普通消费者艾可接到了曾经买过的某个奢侈品牌的客服致电,邀请她参加特卖会。去到会场后,发现像她这样的消费者并不少。一个简单的邀请电话,却释放了一个重要信号——奢侈品行业变革正在上演。
贝恩公司《2024中国奢侈品报告》显示,中国内地奢侈品销售额预计下降18%-20%。当专柜冷清与特卖会疯抢形成魔幻对照,奢侈品们正在换着花样卖货。
特卖会:顶奢的体面与疯狂
品牌越高端,特卖会越神秘。爱马仕特卖会需核验身份证原件,手机套磨砂防拍袋,丝巾限购10件;巴黎世家按区域限时开放,动线设计禁止折返;YSL特卖会凌晨四点便有人排队,孕8个月的史迪挺着肚子与男顾客争抢一双悬空袜子。
这些在国贸写字楼、酒店宴会厅秘密举办的「内购会」,用安检流程和邀请函维系最后体面。现场销量也不非常不错的,有人手上抓十几根包链扫货,花车上堆满七八十个混杂款式包袋,有人6000元抢到官网1.7万元的Niki包如同中彩。
折扣战场:从顶奢内购到全民狂欢
纵观整个零售业,特卖会正从顶奢的秘密游戏演变为全民盛宴。从OPENRACK开时闪单场特卖4天创收数百万,OnTheList尚列抢占核心商圈午休流量,到Net-a-Porter清仓特卖1折引发代购垫付6万元扫货。第三方平台数据显示,70%客户来自二三线城市,她们既愿花万元买裙,又坚持用普通快递收货。
除了品牌主动让利,奥莱与唯品会等国内特卖渠道也在凭借供应链优势加入战局。今年3月以来,唯品会将Burberry、Tory Burch等品牌打到2折,多款爆款女包上线不久即告售罄。再次验证了“没有卖不掉的奢侈品,只有不够狠的折扣”的商业真理。
消费逻辑重构:可以买贵,不能买贵了
史迪用8000元集齐十余只轻奢包,直言“以前想都不敢想”;白领们发现800元能买专柜3000元的羊绒围巾……无论是这些在奢侈品特卖会上扫到货的喜悦,还是奥莱唯品会的逐渐翻红,都是消费者消费心理在重塑,大家喜欢贵的,但不喜欢买贵了。
有业内人士透露,一般折扣企业客群中86%为追求质价比的年轻女性,她们既要“好货”也要“好价”。另外折扣企业的独特寻宝体验,也给消费者提供了情绪满足,毕竟“抢东西比买东西有意思,关键是用好的价格穿大牌”。
来源:GPLP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