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4年惠阳法院优化营商环境普法微视频《吉他之争》在全省法院优秀微电影微视频及新媒体作品评审中脱颖而出,获优秀奖;“金融+调解+司法”金融纠纷治理机制获评全市法院优秀……这组亮眼的司法成绩,勾勒出惠阳法院以法治“工笔画”精描营商环境“全景图”的创新轨迹。
2024年惠阳法院优化营商环境普法微视频《吉他之争》在全省法院优秀微电影微视频及新媒体作品评审中脱颖而出,获优秀奖;“金融+调解+司法”金融纠纷治理机制获评全市法院优秀……这组亮眼的司法成绩,勾勒出惠阳法院以法治“工笔画”精描营商环境“全景图”的创新轨迹。
制度筑基
构筑法治营商新高地
2024年,惠阳法院立足审判执行职能,出台《关于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为惠阳高质量发展提供司法服务保障的意见》,将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纳入“一把手”工程,成立由党组书记牵头的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对标优化营商环境提升承接产业转移能力工作细化措施》。
为推进政策落地,制定《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责任分工表》,围绕“对标深圳”目标划分3大类41项指标,建立“指标-部门”落实机制,推动司法护航从宏观指引转向微观实操。近三年构建“规范引领+精准施策”体系,出台5项制度文件,覆盖市场主体保护、商事纠纷化解等领域,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司法动能。
多元解纷
以源头治理降低企业诉讼负担和劳累
惠阳法院充分发挥“法院+街道”多元共治机制作用,推动各镇街挂牌成立调解工作室,推动纠纷化解从“被动裁判”向“前端预防”转变。某建设公司与房地产公司因2720万元工程款僵持不下,法院联合街道调解员仅用3天促成和解。
同时,惠阳法院积极创新,探索首案示范诉讼机制,引进市场化调解组织“和顺调解中心”,构建“示范判例+法官指导+司法确认”的链条式保障机制。该调解中心进驻至今,共调解成功2826件,调解成功率达22.81%。
立足发展大局,惠阳法院与区金融局建立常态化协作机制,双方共同签署《协同工作备忘录》,着力构建司法与金融监管协同联动的法治化营商环境共建格局。
2024年9月,惠阳法院与区金融局继续整合资源协作联动,全市首家金融纠纷调处中心在惠阳法院挂牌成立。这个由法院搭台、银调委唱戏的金融解纷平台,构建起“调解先行,诉讼断后”的递进式解纷体系。2024年至今前端实质化解金融纠纷114件,为实体经济节省诉讼成本超1000万元。
职能延伸
以主动服务赋能企业全周期
在声名远扬的吉他产业之都惠阳,曾因一场商业宣传,引发两家公司的激烈“纷争”。惠阳法院受理A公司诉B公司名誉权纠纷案后,多次调解未果,一审判决后A公司不服,提起上诉。案结事未了,考虑到持续诉讼将进一步损害双方企业形象并阻碍惠阳吉他产业发展,惠阳法院主动联合惠州中院、惠阳区吉他行业协会开展联动调解。经多轮疏导,该案在二审立案前成功化解。
惠阳法院以该案例为蓝本,创新释法方式,将晦涩专业的“法言法语”改编为通俗易懂的微视频《吉他之争》。该微视频荣获全省法院优秀微电影微视频及新媒体作品评审优秀奖。“我们在吉他产业园循环播放,比开十次法律讲座都管用!”惠阳区吉他行业协会负责人坦言。
此外,惠阳法院还主动靠前、优化服务,联合惠阳区吉他行业协会开展法治宣讲活动,惠阳法院副院长于海砚带领资深法官走进惠阳大剧院,为10余家吉他企业代表送上“法治大餐”,对企业用工风险提出了规范生产经营、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等合理化建议。
与此同时,惠阳法院关注辖区企业发展,创新司法服务前移机制,构建惠企保障体系。深化基层法治赋能,建立法庭与村社调解队伍常态培训机制;构建物业纠纷多元共治体系,组织召开物业纠纷协同化解会,指导前端化解物业纠纷;精准对接产业需求,设立全市首个园区专班法官工作室,实施“一企一法官”定点服务;延伸服务触角,打造产业集聚区法治服务矩阵,开展“法治体检”专项行动,以巡回审判、法治讲座等形式将司法服务嵌入生产一线,助力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2024年,惠阳法院深入园区企业,开展送法活动、走访座谈15次,惠及企业40余家。
惠州日报记者李芳娟 通讯员叶琳 李薇
来源:今日惠州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