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人口结构调整与房地产市场转型的双重背景下,公积金制度创新成为激活市场活力、支持多孩家庭安居的重要抓手。近年来,镇江、成都等地试点 “家庭 + 生育” 公积金贷款额度提升政策,并探索 “共有产权 + 公积金” 模式,为多孩家庭降低首付压力提供了新路径。本文以试
在人口结构调整与房地产市场转型的双重背景下,公积金制度创新成为激活市场活力、支持多孩家庭安居的重要抓手。近年来,镇江、成都等地试点 “家庭 + 生育” 公积金贷款额度提升政策,并探索 “共有产权 + 公积金” 模式,为多孩家庭降低首付压力提供了新路径。本文以试点城市实践为样本,分析政策组合效应,探讨多孩家庭如何通过制度创新实现 “百万额度撬动安居梦”。
住房公积金制度自 1991 年建立以来,通过 “低存低贷” 机制为职工购房提供了长期稳定的资金支持。截至 2024 年底,全国住房公积金缴存余额达 8.2 万亿元,累计发放个人住房贷款超 12 万亿元,覆盖近 5000 万缴存家庭。然而,传统公积金政策在支持多孩家庭方面存在结构性短板:
• 额度限制:多数城市个人贷款额度集中在 30-50 万元,家庭最高额度 60-80 万元,难以覆盖二孩、三孩家庭改善型住房需求。
• 首付压力:首套房首付比例普遍为 20%-30%,多孩家庭需额外承担子女教育、医疗等支出,购房资金压力显著。
• 区域壁垒:异地购房提取、贷款政策不统一,限制了跨区域流动家庭的政策获得感。
2022 年《关于进一步完善和落实积极生育支持措施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 “支持缴存人贷款购买首套自住住房”,各地加速推进公积金政策与生育挂钩。同时,房地产市场进入 “存量时代”,政策需通过精准刺激释放改善型需求。镇江、成都等地的试点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展开,通过 “额度提升 + 共有产权” 组合拳,实现政策杠杆效应最大化。
2025 年 5 月,镇江市推出 “房六条”,将公积金政策与生育需求深度绑定:
• 额度动态调整:个人最高贷款额度从 50 万元提升至 70 万元,家庭最高额度从 80 万元提升至 100 万元;二孩家庭首贷额外增加 20 万元,三孩家庭增加 30 万元,最高可贷 130 万元。
• 共有产权试点:鼓励开发企业将库存商品房转为共有产权房,购房人最低可持有 50% 产权,剩余部分由政府代持机构持有。以一套 150 万元的共有产权房为例,家庭实际支付 75 万元,首付比例可降至 20%(15 万元),剩余 60 万元通过公积金贷款覆盖,显著降低购房门槛。
• 政策叠加效应:符合人才政策(最高上浮 50%)、改善型住宅(最高上浮 20%)的多孩家庭,最高可贷 210 万元,形成 “政策组合拳”。
成都通过 “精准提额 + 共有产权” 模式,构建多维度支持体系:
• 多孩家庭专项提额:二孩及以上家庭购买首套住房,双缴存人家庭最高贷款额度从 80 万元提升至 90 万元,单缴存人家庭从 40 万元提升至 50 万元。
• 共有产权首付优化:共有产权房首付比例最低 20%,购房人可选择持有 50%-70% 产权,剩余部分由政府代持。以一套 120 万元的共有产权房为例,家庭支付 60 万元(50% 产权),首付 12 万元,公积金贷款 48 万元,月供压力降低 30% 以上。
• 异地贷款便利化:支持异地缴存职工在成都购房,灵活就业人员缴存 6 个月即可申请贷款,扩大政策覆盖面。
以镇江三孩家庭为例,购买总价 200 万元的商品房:
• 传统模式:首付 30%(60 万元),公积金贷款 80 万元,商业贷款 60 万元,月供约 6200 元。
• 新政模式:首付 20%(40 万元),公积金贷款 130 万元,商业贷款 30 万元,月供约 5100 元,每月节省 1100 元,总利息减少近 40 万元。成都二孩家庭购买 150 万元共有产权房(政府持有 50%):
• 实际支付:75 万元(50% 产权),首付 15 万元,公积金贷款 60 万元,月供约 2500 元,较传统模式降低 50% 以上。
共有产权通过 “产权分割” 降低购房总价,与公积金政策形成协同效应:
• 降低初始投入:家庭只需支付部分产权价款,首付压力显著减轻。例如,购买 180 万元共有产权房(政府持有 40%),家庭支付 108 万元,首付 21.6 万元,较全产权购房减少 32.4 万元。
• 灵活产权增持:家庭可在 5 年后按市场评估价增持剩余产权,实现从 “部分产权” 到 “完全产权” 的过渡,避免一次性支付压力。
• 租金抵扣机制:部分城市允许共有产权房租金抵扣公积金,进一步缓解现金流压力。例如,镇江试点中,家庭持有 50% 产权,每月租金可抵扣公积金账户余额,相当于降低实际居住成本。
镇江、成都均打破地域限制,支持异地缴存职工享受本地政策:
• 异地贷款互通:镇江允许在外地缴存公积金的职工,凭抵押物在本地申请贷款;成都支持异地灵活就业人员购房贷款,资金存储时间合并计算。
• 代际互助提取:成都允许子女及配偶提取公积金支持父母加装电梯,镇江试点 “家庭共济”,父母公积金可用于子女购房首付,形成跨代支持网络。
• 共有产权房供应不足:镇江、成都共有产权房主要来源于库存商品房,优质房源有限,难以满足市场需求。例如,镇江 2025 年计划推出 2000 套共有产权房,但登记申请家庭超 5000 户,供需矛盾突出。
• 公积金资金池压力:额度提升可能导致个贷率攀升,部分城市面临资金流动性风险。2024 年镇江公积金个贷率已达 85%,接近警戒线。
• 审核流程复杂:多孩家庭需提供出生证明、户籍材料等,共有产权房还需审核收入、资产等,部分家庭因材料不全放弃申请。
• 扩大共有产权房供给:政府可通过土地出让配建、存量公房改造等方式增加房源,并优先保障多孩家庭。例如,成都计划 2025 年新增共有产权房 5000 套,其中 30% 定向供应二孩、三孩家庭。
• 动态调整公积金政策:建立 “个贷率 - 额度” 联动机制,当资金池紧张时,可通过阶段性上浮利率、限制二套房贷款等方式平衡风险。例如,上海 2025 年 5 月下调公积金贷款利率至历史低位,同时收紧二套房贷款条件,实现 “精准滴灌”。
• 简化审核流程:推行 “线上预审 + 容缺受理”,利用大数据核验户籍、生育信息,减少证明材料。镇江已实现 “出生医学证明” 与公积金系统直连,审核时效缩短至 3 个工作日。
• 强化政策宣传:通过社区宣讲、线上直播等方式普及政策细节,针对多孩家庭提供 “一对一” 咨询服务。成都 2024 年开展政策解读活动 200 余场,覆盖家庭超 10 万户。
镇江、成都等地的试点表明,“家庭 + 生育” 公积金贷款额度提升与 “共有产权 + 公积金” 模式的结合,能够有效降低多孩家庭首付压力,撬动百万级贷款额度。这种政策组合不仅是应对人口结构变化的创新举措,也是房地产市场从 “增量开发” 向 “存量优化” 转型的关键抓手。未来,需进一步强化政策协同,扩大共有产权房供给,优化公积金资金管理,为多孩家庭提供更可持续的安居支持。随着政策的持续深化,“生育友好型” 公积金制度或将成为激活市场、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重要引擎。
来源:建客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