眉山职业技术学院李朝进:扎根乡土写华章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5-13 11:28 1

摘要:在峨边彝族自治县宜坪乡草坪村的枇杷园里,青绿色的枇杷挂满枝头,成片枇杷树上挂满了黄色的纸袋,在果树交相辉映间,总能看到一个忙碌的身影。他是眉山职业技术学院派驻草坪村的驻村队员李朝进,驻村一年多来,他将论文写在乡村振兴的大地上,用科技赋能产业发展,以党建凝聚民心

在峨边彝族自治县宜坪乡草坪村的枇杷园里,青绿色的枇杷挂满枝头,成片枇杷树上挂满了黄色的纸袋,在果树交相辉映间,总能看到一个忙碌的身影。他是眉山职业技术学院派驻草坪村的驻村队员李朝进,驻村一年多来,他将论文写在乡村振兴的大地上,用科技赋能产业发展,以党建凝聚民心,让昔日的省级贫困村焕发出勃勃生机。

作为高校选派的驻村队员,李朝进深知基层党组织的重要性。驻村伊始,他便着手整顿软弱涣散党组织,从致富能手、返乡青年中发展党员,为党组织注入新鲜血液。通过建立“三会一课”制度、开设“田间党课”,邀请学校专家到村开展专题培训,组织党员开展志愿服务50余次,走访慰问困难群众100余户,党员队伍的凝聚力显著增强。在党员活动室的墙上,“党员联户责任区”公示牌与“民情日记”成为密切党群关系的纽带,群众满意度达98%。

在产业发展上,李朝进充分发挥学院人才智力优势,邀请现代农业学院专家教授团队常驻村里建立“科技小院”。通过研发“枇杷标准化种植技术”,使枇杷优质果率提高30%。面对销售难题,他带领村“两委”举办草坪枇杷文化节,通过直播带货、单位团购等方式拓展市场。更令人惊喜的是,通过学校,积极引进枇杷叶收购商,收购枇杷叶、枇杷花,实现每棵果树增收50元,不仅将废叶、落花变废为宝,同时减轻果树受病虫害几率。2024年全村枇杷产业总产值突破3400万元,人均增收5000元,真正实现了“树上结果、树下生金”。

乡村治理的创新同样令人瞩目。在整洁的村道上,白墙黛瓦间点缀着学校教育与文化传媒学院师生到村绘制的主题墙绘。李朝进驻村后,联合村“两委”大力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加强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污水治理和厕所革命,推进风貌改造项目。目前,全村生活垃圾处理率达到100%,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93%,农村人居环境得到明显改善。为破解矛盾纠纷难题,他建立农村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机制,定期开展矛盾纠纷排查,组织学校教师到村开展普法讲座,培养选拔一批懂法律、有威望、热心调解工作的人民调解员,及时发现和化解各类矛盾纠纷,确保农村社会和谐稳定。今年以来,共排查化解矛盾纠纷6起,成功率达到84%。

“李老师就像自家人,啥困难都能找他。”村民张明富的话语道出了群众心声。驻村以来,李朝进推动修建产业路3公里,解决195户饮水安全问题,争取教育帮扶资金20万元。他还特别关注教育帮扶,在学校的支持下,为峨边彝族自治县培训教师60人次,输送师范生60余人次开展支教。在他推动下,学校与峨边彝族自治县签订五年制贯通培养协议,每年定向输送30名师范生。这些暖心故事在草坪村俯拾皆是,绘就了一张温暖的民生答卷。

站在新起点,李朝进又有了新规划:继续做好党建指导、技术帮扶、消费帮扶、教育帮扶、基础设施建设等工作,依托科技小院平台,打造技术新高地,确保村民增产增收。暮色中,这位从高校讲台走向田间地头的驻村干部依然忙碌,正用双脚丈量民情,用真心温暖民心。他的故事,是无数驻村干部的缩影,更是乡村振兴伟大征程中最动人的篇章。(文/图 眉山职业技术学院)

来源:四川科教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