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衡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有这样一群白衣天使,她们以南丁格尔之灯为指引,用青春丈量生命的长度,用仁心拓宽护理的温度。近日,2025年衡阳市“最美护士长”评选结果揭晓,该院刘玉飞、王海玉、唐许珍、邓青红四位护理工作者脱颖而出。这些“最美”身影的背后,是无数个与死神赛
■衡阳日报全媒体记者邓定蓉
在衡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有这样一群白衣天使,她们以南丁格尔之灯为指引,用青春丈量生命的长度,用仁心拓宽护理的温度。近日,2025年衡阳市“最美护士长”评选结果揭晓,该院刘玉飞、王海玉、唐许珍、邓青红四位护理工作者脱颖而出。这些“最美”身影的背后,是无数个与死神赛跑的日夜,是千万次精益求精的操作,更是新时代护理人“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的生动诠释。
在医院肿瘤血液科的病房里,总能看到一个忙碌而坚定的身影,穿梭于病床之间,她就是该科护士长刘玉飞。“护理工作是平凡中的伟大,琐碎中的坚守。”这句她常挂在嘴边的话,正是她24年临床护理生涯的真实写照。
深耕护理二十余年,刘玉飞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也打下了扎实的理论基础。她多次参加省内学术交流及培训,通过多种途径学习护理新知识,积极钻研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的方法,如RCA根本原因分析、品管圈、PDCA等,取得“PICC置管资格证书”及“护理管理干部培训合格证”,撰写发表了3篇学术论文。
作为静脉治疗小组核心成员,她在专业技术上不断突破。2020年,她采用ZIM区域穿刺法,成功找到超声下PICC置管的最佳穿刺部位,实现置管成功率100%。2024年,她又开展中长线导管置入技术与手臂输液港植入与维护技术,有效降低了静脉炎、血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她带领的PICC管理小组承担起全院临床科室PICC/MC置管、维护指导、并发症处理工作,为医院血管通路专科发展提供了强大助力。
一位来自上海、辗转过多家一线城市三甲医院的肿瘤患者,在科室进行PICC导管维护时都不禁感慨道:“这里的护士十分专业,技术规范,对患者离院后的管道自我维护指导也格外细心,这种贴心的服务在很多医院都感受不到。”
2024年,刘玉飞与科主任共同组织完成日间放化疗病房的建立。在日间化疗管理方面,她进行了一系列大胆的实践探索和管理变革,涵盖环境布局、制度保障、流程管理等多个方面。这一举措为172名进行日间静脉免疫及靶向治疗的患者提供了优质服务,收获了患者的一致好评。该项目还荣获湖南省卓越服务案例比赛三等奖、衡阳市首届卓越服务金点子大赛三等奖。在她的带领下,护理团队荣获“衡阳市青年文明岗”等称号。
为了减轻肿瘤患者的疼痛,提高生命终末期患者的生存质量,刘玉飞带领护理团队积极开展“癌痛规范化治疗示范病房”和“安宁疗护”病房,成立“静疗、疼痛、淋巴、安宁”专科护理小组,推行“身心社灵”全人照护模式,为晚期肿瘤患者提供有尊严的疗护。
从青涩的护理新手成长为独当一面的护士长,刘玉飞以专业为笔、以仁爱为墨,在守护健康的画卷上描绘出温暖而动人的篇章。
在该院血透中心,有这样一位白衣天使,她将人生最美好的24年时光献给了临床护理事业,用脚步丈量责任,以专业诠释担当,在生命的赛道上,书写着属于自己的动人篇章,她就是该科护士长王海玉。
2001年,19岁的王海玉穿上洁白的护士服,开启了护理生涯。2017年,她来到市第一人民医院。24年来,她辗转骨科、耳鼻喉科、消化内科、肾内科、血透中心等多个科室,在不同的岗位上淬炼成长。多科室轮转,让她练就扎实专科技能与全局思维。无数个生死时刻,凌晨守候、紧急抢救,“生命至上”深植她的职业信念。2017年,担任消化、肾内科副护士长后,面对不同专科护理需求,她深耕消化系统疾病及肾病护理领域,熟练掌握多项专科技术。危急时刻彰显担当,曾在抢救一例急性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时,连续工作14小时,精准配合医生完成输血、止血及生命支持,最终使患者转危为安。
2021年盛夏,核酸检测需求激增,王海玉临危受命担任核酸采样室护士长。作为第一责任人,她贯彻防控方案,组织研讨培训,完善工作流程。带领6人团队日夜奋战,一年多时间里,团队累计完成50余万人次核酸采样,实现零感染、零差错。她被评为医院“抗疫先进个人”,核酸采样团队被评为医院“优质护理服务先进科室”。
2023年,调任血透中心后,面对病情复杂、治疗风险高的患者,王海玉将安全放在首位,建立五级质量管理体系,规范指标管理,实现零重大护理差错与零感染。她关注患者心理,开展卓越服务与健康教育,组织肾友会。她重视团队建设,推动学术交流,在科研创新上不断突破,引进新技术,注射使用萘莫司他抗凝剂;制定动静脉内瘘简易触诊快速评分卡并落实,大大提高了内瘘评估的依从性和正确率。
二十四载春秋,从青涩护士到护理专家,变的是岗位,不变的是初心,在血液循环中播种希望,于昼夜交替时守护生命微光。未来,她仍将怀揣着对护理事业的无限热爱,以患者需求为导向,以团队建设为基础,以创新发展为动力,为提升血透护理质量不懈努力。
医院有这样一群“120”院前急救中心护士,她们闻“铃”而动,逆向而行,穿梭于城市各处,以真诚和温情对待每一位患者。而这些急救“战士”的背后有一位优秀的急救人——院前急救中心护士长唐许珍,她以31年的坚守,诠释着护理工作者的初心与担当。
从湘南学院毕业后,唐许珍开启了护理生涯。14年神经内科护士长经历、2年院前急救工作,加之湘雅医院ICU进修,让她积累了扎实的急危重症护理经验。面对生死时速的抢救现场,她总能凭借敏锐观察力和果断判断力力挽狂澜。2021年3月,她带领团队开展“中等长度导管置入”新技术,减轻患者痛苦。
作为衡阳市神经内科护理专业委员会两届副主任委员,唐许珍站在学科发展前沿,多次组织学术交流并授课,推动区域护理水平提升。
“护理质量是科室的生命线。”唐许珍不仅将这句话挂在嘴边,更落实在行动上。她革新排班制度,合理分配人力资源;定期组织专科培训,助力年轻护士成长。在她带领下,科室护理质量位居全院前列,2021年、2023年两次获评医院“优秀护理团队”,2023年在医院心脏呼吸骤停应急演练比武中获团体三等奖。
急救护士不仅要有超一流的业务能力,还要有临危不惧的应变能力。作为院前急救中心护士长,唐许珍以身作则,每一次出车、每一个任务、每一项操作都一丝不苟,严格遵守各项制度,配合急救医生为患者进行输液、外伤包扎、心肺复苏、气管插管等急救处置,为挽回患者生命赢得宝贵时间。她还带领团队开展健康宣教、走进社区义诊,将护理关怀延伸到院外。她的科室从未发生过纠纷或投诉,收到的感谢信与锦旗不计其数。
在管理中,唐许珍践行“以患者为中心”理念,注重人文关怀与专业服务融合,让护患关系充满温度。31年来,她主动承担节假日值班、危重患者特护等任务,2016年获评市卫健系统“优秀共产党员”,多次获评医院“优秀护士长”。
急救电话响起,那便是战斗的号角,唐许珍又奔赴在赶往急救现场的道路上。她用行动证明:“最美”是危急时刻的挺身而出,是日常工作的精益求精,是对待患者的温暖如春,更是对职业信仰的矢志不渝。
从骨外科三无病人病房,到肿瘤内科病床;从急诊科十多年的摸爬滚打,到消毒供应中心的创新管理,再到如今扎根基层,她的青春在为患者弯腰的无数瞬间、推敲护理流程的深夜、突破技术瓶颈的探索中沉淀。她,是苗圃社区卫生院护士长邓青红。
1997年踏上护理岗位起,邓青红便将“精益求精”刻进职业信条。从事临床护理工作28年,她勤于学习、刻苦钻研,深耕专业领域:2012年,为提升急诊急救能力,她走进湘雅医院进修;2016年,瞄准消毒供应领域前沿,又赴湖南省人民医院深造。手握“急诊专科护士证”“特殊压力容器上岗证”等多张专业证书,她从未停止学习的脚步——RCA根本原因分析、品管圈、PDCA等质量管理工具烂熟于心,撰写发表2篇学术论文、多篇科普文章,更以湖南省消毒供应专科护士培训授课老师的身份,将经验传递给更多同仁。
在消毒供应中心担任护士长期间,邓青红主导完成了硬式内镜与部分软镜的集中管理、环境改造及大型设备更新,推动了科室硬件和软件的双重升级。2016年—2023年,作为衡阳市消毒供应质控中心主任委员,她心系区域感控事业,牵头举办300人以上大型会议2次、学术沙龙2次、线上培训1次,承办市级比赛3次,带领近30名骨干走出去学习前沿技术,推动衡阳地区消毒供应质控水平整体提升。
在基层医疗机构,她完善各项制度,规范操作流程,强化护理业务培训,从基础护理操作到应急处理,事无巨细地教导,帮助年轻护士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极大地提升了护理质量。担任苗圃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负责人后,她带领团队走街串巷,为签约居民上门服务,把护理站“搬”到百姓家门口。
28载春秋,邓青红的白大褂上沾满了岁月的痕迹:是急诊科奔跑时留下的汗渍,是消毒供应中心调试设备时蹭的油渍,是俯身护理患者时沾的药渍。但不变的,是她面对患者时蹲下身子的温柔,是讨论业务时眼中闪烁的光芒,是带领团队时坚实有力的步伐。在护理这条没有终点的路上,她用行动证明:把每一件小事做到极致,便是对“敬佑生命、救死扶伤”最好的诠释;在平凡岗位上始终如一的坚守,本身就是一种伟大。
从肿瘤病房到血透中心,从急救现场到社区卫生院,四位“最美护士长”用脚步丈量着医者的责任与担当。她们中有人以技术创新突破生命禁区,有人用精细管理筑牢安全屏障,有人在生死时速间托举生的希望,更有人将平凡岗位演绎成不平凡的坚守。当南丁格尔的灯火照亮雁城夜空,她们的故事正激励着更多护理人:以匠心守初心,以仁术践仁心,在守护健康的征程上永不停歇。(编辑:钟文婷)
来源:掌上衡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