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唐朝咸通十三年(872 年) ,一个注定要改写草原历史的生命诞生于契丹迭剌部霞濑益石烈乡耶律弥里,他就是耶律阿保机。《辽史》记载,其母萧氏梦日入怀而孕,阿保机出生时,屋内神光异香环绕,他落地能爬,三月能走,百日能言,仿佛自带神异光环,虽有夸张成分,但足见后人
在唐朝咸通十三年(872 年) ,一个注定要改写草原历史的生命诞生于契丹迭剌部霞濑益石烈乡耶律弥里,他就是耶律阿保机。《辽史》记载,其母萧氏梦日入怀而孕,阿保机出生时,屋内神光异香环绕,他落地能爬,三月能走,百日能言,仿佛自带神异光环,虽有夸张成分,但足见后人对他的尊崇与神化。
成长过程中,阿保机展现出了非凡的骑射天赋与智慧,身材魁梧的他,能拉开三百斤大弓,令人惊叹。彼时的契丹,正处于部落林立、纷争不断的局面,各部落为争夺资源和领地时常发生冲突。阿保机凭借着自身卓越的军事才能,在部落战争中脱颖而出。
他初任挞马狘沙里,这个扈从之官的职位成为了他崭露头角的起点。阿保机凭借智慧和勇气,陆续攻克越兀、乌古、六奚等诸多不肯归附的部落,声名远扬,国人称赞他为 “阿主沙里” 。此后,阿保机的军事生涯一路开挂。唐天复二年(902 年),他攻下九郡,大破女真,兵锋直抵蓟北,俘获大量人口和财物,因战功赫赫升任于越,总知军国事,成为契丹部落中举足轻重的人物。
当时的中原地区,正处于唐末五代的乱世,藩镇割据,战火纷飞。阿保机敏锐地察觉到了这是契丹发展壮大的绝佳时机,他积极向外扩张,多次发动对周边部落和中原地区的战争。在北方,他率军征讨黑车子室韦部,多次取得胜利,将势力范围不断向北拓展;在南方,他与中原的军阀势力相互角逐,与河东节度使晋王李克用结为兄弟,又在利益的驱使下与之反目,在复杂的政治军事斗争中纵横捭阖。
然而,阿保机的野心远不止于此,他的目标是统一契丹各部,建立一个强大的契丹帝国 。当时的契丹,虽然有八个主要部落,但各部落之间各自为政,缺乏统一的领导,这严重阻碍了契丹的发展壮大。阿保机深知,只有统一契丹,才能让契丹在乱世中崛起,成为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为此,他开始了一系列的政治和军事行动。他先是通过政治联姻等手段,巩固自己在迭剌部的地位,然后逐步削弱其他部落的势力。在这个过程中,阿保机遭遇了重重阻力,尤其是来自其他部落首领的反对,他们不愿意放弃自己的权力,对阿保机的统一行动进行了激烈的抵抗 。但阿保机毫不退缩,凭借着卓越的军事才能和坚定的信念,他率领军队与反对势力展开了多次激战。经过多年的努力,阿保机终于在 916 年成功统一了契丹各部,结束了契丹长期以来的分裂局面,为契丹国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916 年,对于契丹来说,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年。这一年,耶律阿保机在统一契丹各部后,正式称帝,建立契丹国,群臣及诸属国上尊号曰大圣大明天皇帝 ,建元神册。这一举措,彻底改变了契丹的政治格局,标志着契丹从一个松散的部落联盟,迈向了封建国家的行列。
在称帝之前,阿保机已经凭借着卓越的领导才能和强大的军事实力,成为了契丹各部公认的领袖。但他并不满足于此,他渴望建立一个更加稳定、强大的政权,像中原王朝一样,拥有至高无上的皇权和完善的国家制度。称帝建元,就是他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一步。阿保机称帝后,立即着手建立了一系列的政治制度。他仿照中原王朝的体制,设立了三省六部等中央机构,任命了一批有才能的官员,负责处理国家的政务。在地方上,他推行州县制,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和管理。这些制度的建立,使得契丹国的政治体系更加完善,国家的统治更加稳固。
阿保机的称帝,也得到了诸属国的认可和支持。这些属国,有的是被契丹征服的部落,有的是与契丹保持着友好关系的周边国家。他们纷纷向阿保机上尊号,表达对他的尊崇和臣服。这不仅增强了阿保机的威望和统治力,也扩大了契丹国的影响力和势力范围 。
称帝建元,对契丹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为契丹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政治上,皇权的建立和国家制度的完善,使得契丹国能够更加有效地组织和管理国家,推动了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在经济上,阿保机采取了一系列促进经济发展的措施,如发展农业、商业等,使得契丹的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提高。在文化上,阿保机重视文化建设,创造了契丹文字,推动了契丹文化的繁荣和发展 。
阿保机深知,要建立一个强大的国家,光靠武力是不够的,还需要先进的文化和制度。而当时的中原地区,历经数千年的发展,拥有着高度发达的文明和完善的政治制度,这正是契丹所欠缺的 。于是,阿保机将目光投向了中原,他积极招揽汉族人才,重用汉人韩延徽、康默记等,让他们在契丹的政治舞台上发挥重要作用 。
韩延徽,这位来自幽州安次的汉人,本是刘守光的使者,奉命出使契丹。然而,在面见阿保机时,他却因不肯下跪而激怒了阿保机,被扣留了下来,甚至被派去牧马。但韩延徽的才华终究还是引起了阿保机妻子述律平的注意,她向阿保机进言,称韩延徽是个贤士,不应如此对待。阿保机听取了述律平的建议,召见了韩延徽,与他交谈后,阿保机被韩延徽的学识和见解所折服,当即任命他为自己的谋士,参与军国大事的谋划 。
在阿保机的支持下,韩延徽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为契丹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他建议阿保机建立城郭,划分市里,让汉人有固定的居住场所;又为汉人择定配偶,教他们垦田种庄稼,发展农业生产。这些措施不仅让汉人在契丹得以安居乐业,也促进了契丹农业的发展,使契丹的经济结构更加多元化 。韩延徽还协助阿保机制定了一系列的政治制度,他仿照中原王朝的体制,建立了三省六部等中央机构,明确了各级官员的职责和权限,使得契丹的政治体系更加规范和完善 。在他的努力下,契丹逐渐从一个游牧部落联盟,向封建国家转变。
除了韩延徽,康默记也是阿保机重用的汉人之一。康默记原为蓟州低级军官,后归顺阿保机。他在契丹期间致力于沟通藩汉文化,推行律法。当时,契丹刚刚统一,法令不畅通,康默记主持律法工作,他深入研究契丹的传统习俗和中原的法律制度,制定出了一套适合契丹国情的法律。他在断案时,推断剖析律令的意义,论断判决定刑的轻重,公正严明,不曾有丝毫的差错,使得触犯法网的人都心服口服 。康默记还曾随阿保机参加灭渤海国之战,在战争中表现出色。他奉命攻打渤海国都城忽汗城的东门,带领勇士率先登城,为攻克忽汗城立下了赫赫战功 。后来,他又主持修建皇都城、阿保机陵墓,为契丹的城市建设和文化传承做出了重要贡献 。
阿保机对汉人的重用,不仅为契丹带来了先进的文化和制度,也促进了民族融合。在韩延徽、康默记等汉人的影响下,契丹人开始学习汉族的文化和生产技术,逐渐接受了封建文明。同时,汉人在契丹也得到了尊重和重用,他们的才能得以施展,生活也得到了改善。这种民族融合,为契丹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使契丹国更加繁荣昌盛 。
在耶律阿保机的众多功绩中,创造契丹文字无疑是浓墨重彩的一笔。契丹族在早期没有自己的文字,“刻木为契” 是他们传递信息、记录简单事务的主要方式,这极大地限制了文化的传播和传承,也不利于国家的治理和发展 。随着契丹国的建立和疆域的不断扩大,拥有一套属于自己的文字体系,成为了契丹发展的迫切需求 。
920 年,耶律阿保机命耶律突吕不、耶律不古等大臣,以汉字为基础,结合契丹语的特点,开始了艰难的文字创制工作 。他们对汉字进行了大胆的改造和创新,有的直接借用汉字的字形、音、义,如 “皇帝”“太后” 等;有的借用汉字的形和义,读音则为契丹语,像 “一”“二”“五”“十” 等 。经过不懈努力,他们终于创制出了契丹大字,这种文字保留了汉字的方块字形,字数达到 3000 多个 。契丹大字的诞生,标志着契丹族告别了没有文字的历史,进入了文明发展的新阶段 。
然而,契丹大字在使用过程中,逐渐暴露出了一些问题。它书写繁琐,沟通不便,对于大多数契丹人来说,学习和使用难度较大 。而且,按照汉字设计的文字与契丹语的发音对应效果不太理想,无法很好地满足人们日常交流和文化传播的需求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925 年,耶律阿保机的弟弟耶律迭剌受命对契丹大字进行改造 。耶律迭剌是个聪慧过人的人,当时回鹘使者前来,无人能通晓他们的语言,太后推荐耶律迭剌前去接待,他与回鹘使者相处二十天后,就能学会他们的语言与文字 。凭借着这份天赋和对契丹语的深入理解,耶律迭剌在契丹大字的基础上,参考回鹘文,创制出了契丹小字 。
契丹小字与契丹大字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它的拼写单位原字数量较少,约有四百个,这些原字可以反复拼合,从而表达丰富的语义,做到了 “数少而该贯” 。而且,契丹小字的笔画简单,学习起来更加方便,更符合契丹语多音节和用黏着词尾表示语法的特点,在拼音化方面前进了一大步 。契丹小字的出现,进一步完善了契丹的文字体系,使得契丹文字能够更好地服务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
契丹文字的创造,对契丹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意义深远。它为契丹族提供了一种记录历史、表达思想、传播文化的重要工具 。在此之前,契丹族的历史和文化主要依靠口口相传,容易出现信息的遗漏和偏差 。有了契丹文字,契丹族可以将自己的历史、传说、习俗、宗教等内容记录下来,传承给后代,使得契丹文化得以保存和延续 。契丹文字还促进了契丹族与其他民族的文化交流 。在与汉族、回鹘族等民族的交往中,契丹族通过翻译和学习其他民族的经典著作,吸收了先进的文化和思想,丰富了自己的文化内涵 。同时,契丹文字也成为了契丹文化的象征,展示了契丹族的独特魅力和创造力,增强了民族的凝聚力和认同感 。
在耶律阿保机的统治下,契丹的经济结构发生了重大变革,农业和商业逐渐兴起,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 。
契丹族原本是一个游牧民族,“畜牧畋渔以食,皮毛以衣,转徙随时,车马为家” ,畜牧业和渔猎业是他们的主要生产方式 。然而,随着与中原地区的交流日益频繁,以及大量汉族人口的迁入,契丹的农业开始逐渐发展起来 。早在阿保机的祖父匀德实时,就已经开始 “教民耕稼” ,但此时的农业还处于粗放的原始水平 。到了阿保机时期,他更加重视农业的发展,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促进农业生产 。
阿保机将战争中俘获的大量汉人安置在头下州城,让他们从事农业耕种 。这些汉人带来了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和工具,如牛耕、铁制农具等,大大提高了契丹的农业生产效率 。阿保机还鼓励契丹人学习汉族的农业生产经验,教导他们开垦荒地、种植五谷 。他任命韩延徽等汉人官员负责管理农业事务,制定了一系列有利于农业发展的政策,如减轻农民的赋税负担、提供种子和耕牛等 。在阿保机的努力下,契丹的农业得到了迅速发展,耕地面积不断扩大,粮食产量也大幅增加 。上京地区原本是 “地沃宜耕植,水草便畜牧” 的地区,在阿保机的推动下,这里的农业得到了充分的发展,成为了契丹的重要粮食产区 。除了上京地区,契丹的其他地区也开始广泛种植农作物,如南京地区(今北京一带),在阿保机的统治下,这里的农业也得到了恢复和发展 。
随着农业的发展,契丹的商业也逐渐繁荣起来 。阿保机建立了一系列的城市,如皇都(后改称上京)、南京等,这些城市成为了商业活动的中心 。在城市中,设有专门的商业区,叫做 “市”,这里店铺林立,商品琳琅满目,来自各地的商人汇聚于此,进行着繁忙的贸易活动 。上京的南城谓之汉城,“南当横街,各有楼对峙,下列井肆” ,商业十分繁荣 。南京的繁华富庶更是为五京之首,“城北有市,陆海百货,聚于其中;僧居佛寺,冠于北方” 。
为了促进商业的发展,阿保机还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他设置了榷务,负责管理商业贸易,征收商税 。他还建立了驿站制度,方便了商人的往来和货物的运输 。阿保机鼓励与周边国家和地区进行贸易往来,与中原的五代政权、南方的吴越、南唐等都有经济往来 。他与后晋的贸易尤为频繁,辽以赵延寿部下乔荣为回图使,往来贩易于辽、晋间,并置邸大梁(今河南开封),存贮货物,停居商贩 。通过贸易,契丹不仅获得了大量的物资,如丝绸、茶叶、瓷器等,还促进了文化的交流和传播 。
阿保机还重视商业城市的建设,除了上京和南京,东京(今辽宁辽阳)、中京(今内蒙古宁城西)、西京(今山西大同)等城市也逐渐发展成为重要的商业中心 。这些城市的商业活动各具特色,东京 “外城谓之汉城,分南北市,中为看楼;晨集南市,夕集北市” ,是东京道商业贸易的中心 。中京建成后,为辽朝的政治中心,同时也是重要的商业城市,“自朱夏门入,街道阔百余步,东西有廊舍约三百间,居民列廛肆庑下” ,这是中京的商业区 。西京则是重要的军事重镇,同时也是商业贸易的重要场所 。
在商业发展的过程中,契丹的货币制度也逐渐完善起来 。阿保机时期,开始铸造自己的货币,如 “通行泉货” 等 。这些货币的出现,方便了商品的交换和流通,促进了商业的进一步发展 。
农业和商业的兴起,对契丹的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农业的发展,使得契丹的粮食产量增加,人口增长,社会更加稳定 。商业的繁荣,促进了物资的交流和文化的传播,增强了契丹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联系 。经济的发展,也为契丹的军事扩张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使得契丹能够在北方地区崛起,成为一个强大的国家 。
耶律阿保机的一生,是波澜壮阔的一生,他的一系列改革和发展举措,对契丹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契丹乃至中国历史上都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
从契丹民族自身的发展来看,阿保机统一契丹各部,建立契丹国,为契丹民族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他推行的政治制度改革,加强了中央集权,使契丹从一个松散的部落联盟,转变为一个强大的封建国家,提高了契丹民族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在文化方面,契丹文字的创造,不仅促进了契丹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也增强了契丹民族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经济上,农业和商业的兴起,改变了契丹单一的游牧经济结构,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为契丹的繁荣昌盛提供了物质保障 。
从中国历史的发展进程来看,阿保机的贡献同样不可忽视 。他建立的契丹国,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少数民族政权之一,与中原王朝相互交流、相互影响,促进了民族融合和文化交流 。他重用汉人,引入中原的文化和制度,推动了契丹的汉化进程,也为后来辽朝与北宋的对峙和交流奠定了基础 。阿保机的军事扩张,扩大了契丹的疆域,使契丹成为北方的强大势力,对中国北方地区的政治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耶律阿保机是契丹民族的英雄,他的名字和功绩,将永远铭刻在历史的长河中 。他的故事,激励着后人不断追求进步和发展,为实现民族的繁荣和国家的强大而努力奋斗 。
来源:胖五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