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5月10号,印巴之战陡然升级,几个小时后当地时间17点,宣布全面停火。5月11日,印巴瓦加口岸恢复联合降旗仪式,象征着形式上的和平共处。
一切皆有可能,悲观主义者被打脸。在世界经历了一连串不理性之后,似乎朝着理性、务实之路前行。
我们总结一下前几天发生的事,无论在哪一条战线上,每条战线都捆绑在一起,互为因果链条。
在近期一系列的测试中,中国成绩很好,算是优等生。
一、印巴停火,一场小测试结束,俄乌冲突也可能终止
印巴之战打得奇怪,停得突然。
5月10号,印巴之战陡然升级,几个小时后当地时间17点,宣布全面停火。5月11日,印巴瓦加口岸恢复联合降旗仪式,象征着形式上的和平共处。
双方余怒未息,却清醒地认识到,爆发全面战争对谁也没好处。并且,全球主要国家都在劝和,继续打下去并不讨好。
老川第一时间发推归功于美国,但印度似乎不太认账,外交秘书唐勇胜表示是双方直接沟通的结果。
巴基斯坦一方倒是感谢了很多国家,当天宣布停战后,巴基斯坦总理谢赫巴兹·谢里夫在对全国民众发表的讲话中,感谢了沙特、土耳其、卡塔尔、英国、美国、中国。中国、沙特、阿联酋、土耳其是传统盟友,英美感谢显现胜利者的大度。巴基斯坦的开心和大度溢于言表。
战场形势清晰后,美国立马进行斡旋,这应该不假。
根据“牛弹琴”披露,老川第一时间发推,声称经过美方一夜的努力,印巴才达成立即生效的全面停火协议。美国国务卿鲁比奥立马跟进,透露在过去48小时里,他和副总统万斯,跟印巴高层打了一个又一个电话。
假话不可能说得如此详细,如此周全,让人抓不到漏洞,看来,到了美国认为该结束的时候,还是做了努力的。
谢里夫单独感谢了老川,这就有意思了。
美英法德日等国一直把印度当作替代中国制造的不二之选。即使是与中国经济往来频密的德国媒体和学界,热门讨论议题也包括印度是不是更好的中国?
2024年10月30日,《威悉河信使报》的文章标题就是,“印度到底会是更好的中国吗”?文章认为这个南亚次大陆国家有充足的发展动力,是全球人口最多的国家,GDP总量位列全球第五,是民主政体,英语是附属官方语言,既可发展制造业,也可向欧洲国家源源不断地输送受到教育的劳动力,和印度合作的机遇大于挑战。不出意外,从经济到军事,西方给予了一系列支持。
印度投桃报李,不顾一向与俄罗斯的友好,与美国关系密切,万斯回印度“省亲”不久,就爆发了印巴冲突。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一场突如其来的纷争,突如其来地结束,克什米尔导火索的真相掩盖在重重迷雾之中。
无论如何,印巴之战的这场预演,正像很多人所分析的,是当代战场的首次电子数据体系化之战,是背后的产业链和高科技之战,只要一动手,就知有没有。
印度能够购买到最尖端的武器,却无法完成体系组合。
俄乌冲突有了新动态。普京提议于5月15日在土耳其伊斯坦布尔与乌克兰进行直接会谈,旨在实现“持久和平”,并“消除”这场持续三年的冲突的“根源”,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表示,俄罗斯开始考虑结束冲突是一个积极信号,但迈向这一目标的第一步是于5月12日开始停火。
总之,有谈判的可能性了。华山论剑结束,大家还是回到家练内功吧。
高兴是静悄悄的,股市早就进行了欢庆。从5月7日开始,成飞集成一直向上,到5月12日收盘,继续上涨了10.01%,走势突破区间,好似在告诉大家:别拦我,实在太开心了。
相比而言,阵风生产商达索航空走势不温不火,以一个月为时间段分析,下跌不算严重,但从一周来看,情绪波动还是相当剧烈的。
达索航空很会销售。2024年,达索航空的订单总量为432亿欧元,其中阵风战斗机共220架,占比超过总销售额的70%。在这220架中,出口型为164架。
受益于阵风战斗机出口订单的增加,当年达索航空的综合净利润为11亿欧元,比上一年大涨了58.7%。
看来,印巴不仅是地缘政治、军事力量的角逐,更是全球市场的一次擂台赛。有些西方军事博主把印巴结果归咎于印度空军训练,不得不说,印度的愤怒和憋屈是有一定道理的。
印巴之战的试探,是又一次DeepSeek的冲击时刻。
在建立了完备的工业产业链之后,中国以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姿态发展科技,结出了果实。
二、以打促和,谈谈打打,打打谈谈
印巴战事停止后一天,中美经贸高层会谈发表重要成果。
5月11日,中美双方举办的新闻发布会,关键句子是:贸易谈判富有建设性,取得实质性进展,双方达成重要共识 ,双方同意建立中美贸易磋商机制。
双方有谈判的意愿,谈判前准备很充分,谈判时很坦诚,有可能很激烈,但分歧不如想象中的大,双方维护了自身利益,最终达成了某些共识,可以发表联合声明,双方建立了贸易磋商机制,预留了以后沟通的管道。
北京时间5月12日早上8点40分,zerohedge发表了一篇文章,作者既是零对冲的主理人,也是老川的忠实粉丝,他的言论可以视作川粉支持者眼中的世界景像。
文章说,在美国代表团就贸易谈判发表建设性言论两小时后,中国发表了同样的言论,基本与贝森特/格里尔之前的说法如出一辙 (这绝非偶然) 。毫不奇怪,周末期货价格飙升,上涨超过 2%,突破了解放日之前的最高点。
黄金大跌,人民币汇率和美元指数上涨,中国和巴基斯坦的股市大涨。
北京时间5月12日下午3点,商务部公布了双方的联合声明,人民币汇率和美元指数再次受到强力支撑,市场表现说明了一切。
联合声明的结果比想象的还要好,双方承诺将于2025年5月14日前采取举措,总结来说,大家回到4月2号10%的关税,24%以及其他关税在90天内暂停实施,以后继续谈。
综合老川第一任期的关税,是2018年20%、芬太尼关税20%、无差别关税10%,一共是50%。
美国的那些盟友们估计也得按照这个模板来谈,大概在24%以下,加上各个行业不同的税率。
先知先觉的金融机构上周已经开始布局。5月12日,财联社转引摩根士丹利9日的分析报告,因贸易谈判乐观情绪,大机构上周已经开始布局,对冲基金上周增加了对中国股市的看涨押注,买入在美股交易和在A股市场交易的股票,减持在泰国、中国香港、印度和澳大利亚为首的大多数亚洲地区的头寸。
展望未来,还有很多路要走。
老川并不是言出必行的人,如果国内红脖子和硅谷右派的压力比较大,说不定会出尔反尔,会推出贝森特作为替罪羊。
5月12日,奥卡姆剃刀发表了花旗的预判,此次进展有望达成 1.5 阶段协议,解决两国贸易谈判中较容易的部分,花旗预期的有效关税率将维持在45%左右,还是比较靠谱的。
双方可能会以对等的方式撤回报复性关税,合作解决芬太尼问题,中国可能放宽关键矿产如稀土等的出口限制,前提是美国同步放宽高科技产品出口管制。与此同时,中国很可能会适时购买更多美国商品。
从DeepSeek到印巴前线,事实证明,有谈判的底气,有谈判的能力,就能够获得较好的效果。下面的谈判会进入难啃的硬骨头阶段,那就按照市场经济、法治经济、科技发展、消费提升的目标,步步为营。
目前的成果是中美贸易磋商过程中的一大进步,也是全球的共同所愿:作为东道主的欧洲和日本等经济体虽然担心,但也乐观其成,中国避开了与最贫困的国家在低端产业链的竞争,未来的竞争在高科技、产业链和金融。
办法总比困难多。
三、现在,请把目光转向AI和能源
当大家看着印巴和瑞士,高科技的争夺战开始,贸易战不过是高科技的前哨战。
5月10日,中美在日内瓦举行会谈,美国参议院下属商务委员会举办了一场听证会,OpenAI首席执行官Sam Altman (山姆·奥特曼) 、苏姿丰等人工智能企业高管尽数出席。不算巧合,中国的DeepSeek推出其性价比极高的人工智能模型V3,华为也发布了先进的人工智能芯片。
这场听证再次显示,美国把关注焦点集中于高科技竞争领域,AI不再是单一技术突破,而是对整个社会系统的结构性重塑,让美国人回到流水线上,前景相当黯淡。
奥特曼提到AI以及AI背后的基础设施,尤其是能源。
他认为,目前美国在人工智能领域处于领先地位,但领先的幅度不大,要保持对中国的技术优势,需要继续做好几件关键的事情:
赢得基础设施建设的竞争,加速升级基础设施,实施合理但不会拖慢进度的监管政策,以及继续保持美国在全球独一无二的创新和创业精神,放宽人工智能芯片出口管制。
云盈四海檀林的文章转引了相关分析,能源和 AI 是两场同步的革命,一个负责产生新想法,另一个则让这些想法在现实世界中得以实现。
奥特曼提出,智能的最终成本等于能源成本。
Token (模型输出单位) = 电力 × 芯片 × 算法 × 数据 × 冷却系统。
美国若想保持领先,必须重建从能源到芯片、数据中心的全栈供应链,否则整个 AI 体系将陷入结构性瘫痪,强调AI本质是“吞噬电力与芯片的超级工业系统”。AI不是行业升级,而是国家系统的压力测试,其中就包括能源测试。
在回答关于能源的问题时,奥特曼说,最好的方式就是增加供应,建立更多的发电能力。如果你能让建设新的发电项目在合理利润下变得容易,市场自然会去做。降低能源成本的意义非常重大,从短期来看,这可能意味着更多天然气的使用,从中期来看,我希望能够依赖先进核能——包括裂变和聚变技术。
5月10日,纽约时报发表文章,川普政府拟推行政命令,加速建设核电厂,这同样不是巧合。
根据四项草案内容,川普政府正在考虑几项目的在加速建设核能发电厂的行政命令。草案指出,美国在扩展核能方面已落后中国,并要求“全面修订”联邦安全法规,以便更易于建立新的核电厂,草案设想让国防部在订购反应炉并将其设置于军事基地方面担任主导角色。
草案同时也订下目标,要在2050年前将全国核电机组的总装置容量从目前近100GW (Gigawatt,百万瓩) 提高至400GW。1GW的电力足以供应近100万个家户使用。
其中一份名为“开启核能复兴时代” (Ushering In a Nuclear Renaissance) 的草案命令写道:“美国新核反应炉设计发展已没落,自2017年以来,世界各地设置的核反应炉有87%是根据俄罗斯或中国的设计”,“这种趋势不能继续下去。需要采取迅速且果断的行动来立即启动美国核能复兴。”
川普上任初期便宣布“国家能源紧急状态”,称美国现有电力供应无法满足与日俱增的需求,特别是运作人工智能 (AI) 系统的资料中心。
川普政府支持煤炭、石油及天然气等化石燃料,同样支持核能。
一场核能建设大战也在进行。
欧洲在积极建设中,包括最反对核能的德国,也转变了态度。
5月12日,瑞典发表文章,核电在 2024 年打破了全球生产纪录,在2023年12月举办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第二十八次缔约方大会 (COP28) 上,有20 多个国家宣布希望到 2050 年将全球核电数量增加两倍。
欧盟核联盟已经发展到27个国家中的16个,15 个欧盟国家已表现出以各种方式使用新核电的意愿,56% 的欧盟人口支持核电,欧洲投资银行 (European Investment Bank) 已经开放了核电补贴。
日本今年批准了四年来首次重启反应堆,韩国已开始建造两座反应堆,并计划到 2038 年再建造两座反应堆。
乌克兰的目标是建造新的反应堆,并已开始进行地面准备工作等。
5月9日,零对冲披露,能源领域下一个明显的长期发展领域,牛市核能和小型模块化反应堆继续向前发展。
据Axios报道,加拿大安大略省将建造小型模块化反应堆 (SMR) ,预计将成为西方世界首个投入运营的小型模块化反应堆,该反应堆发电量为300兆瓦,发电量足以满足约30万户家庭的用电需求。
2025年,可以说是西方世界的核能复兴元年。
中国同步布局传统能源和绿色能源行业。
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共进口煤炭54269.7万吨,同比增长14.4%。这一数值不仅创下了历史新高,而且远超业内之前5亿吨的预期。
4月27日,中国核能行业协会发布《中国核能发展报告2025》蓝皮书,我国在运、在建和核准建设的核电机组共102台、装机容量达到1.13亿千瓦,核电总规模首次跃居世界第一。
目前,我国在建核电机组共28台,总装机容量达到3365万千瓦,在建机组装机容量连续18年保持世界第一;我国商运核电机组达到58台,总装机容量达6096万千瓦。
我国核电发电量也持续增长。2024年全国运行核电机组累计发电量达到4447亿千瓦时,占全国发电量的4.72%,位居全球第二。
用电结构体现经济结构,中国经济发展模式已经转变,传统工业用电量下降,经济新动能带来新兴高用电行业快速发展,以数字经济为代表的新兴服务业带动三产用电高速增长。
中国早就进行了核能建设大周期,中国的AI在政府和产业运用上,处于世界第一梯队。所谓弯道超车,是用新能源、人工智能直接进入后工业化时代。
印巴前线印证,大数据时代,数据的存储运算存在于一切领域,而人工智能终将进入所有产业,能源竞争成为不可或缺的一环。
来源:金钱猎人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