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沃尔玛、塔吉特、家得宝这几家美国零售巨头,突然一齐“反水”通知:中国的订单,继续下!玩具、衣服、日用品,全都要,哪怕被加税145%,也得赶紧发货!
2025年4月底,广交会刚开幕,现场就炸了!
沃尔玛、塔吉特、家得宝这几家美国零售巨头,突然一齐“反水”通知:中国的订单,继续下!玩具、衣服、日用品,全都要,哪怕被加税145%,也得赶紧发货!
什么情况?关税战不是刚升级吗?咋就改口了?
其实,这一波,不是零售商“撑不住库存”这么简单,而是他们的钱链子快断了!
没了中国货,美国零售商的命根子要断!
别看沃尔玛是卖货的,它真正赚钱的方式,是靠库存去贷款、发债券、搞短期融资。中国来的一船船货,是它们账本上的“硬通货”——信用评级、融资能力,全靠这些货在撑!
你想啊,如果货架空了,市值就塌了,债券就跳水,信用评级一降,融资就断了链。这不是“脱钩”,这是“自断经脉”!
洛杉矶港的数据已经很吓人了:4月集装箱到港量暴跌30%,标准集装箱预订量下降45%。继续空下去,零售商不仅货卖不出去,更是连银行都不敢借钱给他们。
所以,不是他们想买,是他们不敢不买。
为啥还得买中国货?其他国家真接不住!
你以为他们不想“去中国化”?当然想啊!但问题是,真换不了!
这次恢复下单的,清一色都是低价、跑量的高频品类:玩具、便服、小家电、生活杂货……这些东西,东南亚做不出,墨西哥做不快,印度做不全。
早在2022年,彭博社就算过账:中国制造在美国最依赖的15类商品中,有10类的全球替代率不足20%。也就是说,根本没得换!
这不是你想转产地,投点钱就能搞定的。全球工业链的基础设施、材料配套、自动化能力、交付速度,全是硬实力,拼的是几十年积累,不是嘴炮能解决的。
信用危机比卖不出货更吓人
更要命的是,美国超市和金融机构也已经开始连锁反应。
比如Albertsons、Kroger这种大超市,现在直接拒绝供应商涨价申请。你想涨价?行,提前3个月报备,审批期30天。这看起来是在压价,其实是“断保”!
因为只要商品价格一上去,消费贷违约率就可能飙升,背后那些资产证券化产品(ABS)评级就要下调,整条金融链都得出问题。
那时候,不是“卖不出几件T恤”那么简单,而是上百亿美金的债券、票据直接崩盘——比次贷危机还阴险。
所以,不是他们想回头,是根本走不掉!
你看沃尔玛嘴上喊“脱钩”,但脚下动作却很诚实——只要不想破产,订单就得从中国来。
这不是爱中国制造,而是——没了中国制造,他们自己活不下去。
其实早在去年底,丰田、巴斯夫、西门子这些工业巨头就已经纷纷加码投资中国市场。搞产业链的人心里都门儿清:
全世界这么转一圈,只有中国,能从设计打样、原料采配、智能制造到全球交付,一条链打通。
这张“蜘蛛网”一样的供应链,才是真正让美国资本“跪着下单”的底气。
写在最后
全球制造业,早就不是“谁工资低谁能干”的游戏,而是“谁有体系谁主导”的牌局。
145%的关税,挡不住零售商的恐慌; 再硬的嘴炮,也换不来工业链的完整。
这一次,美国不是输在价格上,是输在结构上。
而中国制造,没有打一枪一弹,就让美国零售资本重新伏首。
厚积薄发,才是王炸。
来源:地球村笔记一点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