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玉春:双相患者服抗抑郁药可能“点燃”躁狂?这些副作用需注意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5-13 13:07 1

摘要:双相情感障碍是一种临床常见的、较为复杂的疾病,多有家族遗传背景。患者会表现出多种心境状态,并且常与躯体疾病和其他精神障碍共病。接近二分之一的双相情感障碍患者会共病焦虑障碍(包括广泛性焦虑障碍、社交焦虑障碍、惊恐障碍以及创伤后应激障碍)。这种共病会使患者的临床症

双相情感障碍是一种临床常见的、较为复杂的疾病,多有家族遗传背景。患者会表现出多种心境状态,并且常与躯体疾病和其他精神障碍共病。接近二分之一的双相情感障碍患者会共病焦虑障碍(包括广泛性焦虑障碍、社交焦虑障碍、惊恐障碍以及创伤后应激障碍)。这种共病会使患者的临床症状、治疗更加复杂化,甚至在情绪平稳的阶段焦虑也不会缓解,这明显增加了患病者心理社会功能紊乱的风险。

临床表现

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在抑郁发作时期以及躁狂与抑郁转相时常常会出现明显的焦虑,如:焦躁不安,感觉脑子乱,思维内容没有条理,反复考虑一些没有目的的事情,不能集中注意力来思考一个中心问题,轻度刺激就可以产生强烈的反应,情绪极度不稳定、脾气大、容易冲动,伴有明显的运动性不安,如搓手跺脚,坐立不安,紧张激越,有时不能控制自己的行为,暴躁发怒,甚至打骂亲人、冲动伤人。

西医病因及发病机制

关于双相情感障碍共病焦虑障碍的原因可能与如下几个方面有关:

01 情绪因素

尽管双相Ⅰ型障碍的诊断并不必须要有重度抑郁发作的病史,但大多数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其实都有过抑郁的体验,而焦虑常常与抑郁情绪同时存在。但只在抑郁发作阶段出现的焦虑症状不足以解释共病焦虑障碍的发病率如此之高。举个例子,广泛性焦虑障碍(GAD)诊断只有在没有其他情绪症状时才能成立,而双相情感障碍的患者罹患广泛性焦虑障碍的可能性是一般人群的5倍。与普通人相比,双相情感障碍的患者更有可能在童年期遭遇创伤和生活压力事件。而这两项也是之后患者罹患焦虑障碍的风险因素。

02 低自尊

有研究发现不管是双相情感障碍的患者还是焦虑障碍的患者,他们的自尊水平都较低,即使在情绪正常的时候也是如此。因此低自尊有可能是导致双相情感障碍共病焦虑障碍发病率较高的共性因子。

03 遗传因素

焦虑障碍患者的亲属患有双相情感障碍的情况十分常见,并且其能够提前预测双相障碍的可能。这提示焦虑障碍和双相情感障碍有共同遗传易感性的表现。

中医病因病机

双相情感障碍,其临床虽然表现为两种矛盾情绪状态,却有着内在统一的病机,由于人体阴阳体质、气血状态不同,会出现不同的转归和表现。《黄帝内经》记载“狂始生,先自悲也”,说明在《黄帝内经》时代,人们已经认识到狂、郁可以先后交替出现。双相情感障碍的发病与两方面的因素相关,一是情志不遂,思虑过度,气机郁结,肝郁化火,灼津成痰,痰火上扰,神明逆乱,出现狂病症状;二是工作、生活、婚姻等压力较大,超出心理承受能力,情志内郁,肝气郁而不疏,出现郁病的症状。狂郁可以相互转换,郁久化火,火性炎上则化为狂;狂久则耗伤气血阴阳,导致阴阳不足,气机升发不利而为郁,在转换的过程中也常见狂郁兼见的混合状态。

西医治疗

抗抑郁药物

5-HT再摄取抑制剂(SSRI)是焦虑障碍急性期治疗和预防复发的一线治疗选择。但在双相障碍患者中,抗抑郁药物会放大心境稳定剂的不良反应,并且可能诱发躁狂发作或使其加重。因此当某些需要使用抗抑郁药物的时候,比如抑郁发作急性期伴焦虑的阶段,一般是和情感稳定剂或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合用来发挥治疗作用的,并且多是选择转躁率相对较低的药物,如安非他酮和舍曲林。

苯二氮䓬类药物

苯二氮䓬类药物也是常见的治疗焦虑障碍的药物,长期应用的患者应当注意药物依赖的问题。

抗精神病药

抗精神病药物是焦虑障碍治疗的二线选择,但一些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已成为双相障碍共病焦虑障碍患者的一线选择。有研究发现,奥氮平合并碳酸锂治疗可以有效降低患者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的评分。多项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如喹硫平、奥氮平)的研究指出,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可减轻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焦虑症状。奥氮平联合氟西汀治疗双相抑郁有效,在治疗焦虑共病亦可能有效。然而,奥氮平单一治疗的疗效很小。

情感稳定剂

有研究表明,拉莫三嗪合并碳酸锂治疗能降低患者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的评分。加拿大专家共识提出当双相情感障碍共病焦虑时丙戊酸钠、加巴喷丁都可作为一线治疗用药。

由于使用药物治疗双相伴发焦虑有着诸多的限制,目前心理治疗越来越成为除药物治疗之外的另一个重要手段。有研究已发现认知行为治疗(CBT),包括放松训练的心理教育都对双相伴发焦虑有效,并且不会使患者的情绪症状恶化。

中医辨证论治

双相情感障碍伴发的焦虑,既有邪实,即气滞、痰盛、火热扰神等;也有正虚,即气、血、津液亏虚,脑神、脏神功能下降,治疗以扶正祛邪、调整阴阳、恢复神机为主。

在治疗过程中,要注意狂郁交替或转化时常常会出现明显的焦虑。在双相情感障碍的治疗中,见到患者畏寒、肢冷、乏力等阳虚症状,要慎用辛热辛温壮阳之品,如附子、肉桂、细辛等,这些药物易化热伤阴,引动肝阳上扰,导致失眠烦躁、易怒等阳亢症状,恐引起躁狂。

1、心肝炽热,上及脑神

主症:
兴奋话多,心绪烦乱,急躁易怒,易激惹,甚则冲动毁物,到处奔走,头痛目赤,口干舌燥,喜冷饮,大便秘结,失眠,舌质红,舌苔黄燥或黄腻,脉弦滑数。

治法:
清心镇肝,醒脑安神。

2、痰热内结,上扰脑神

主症:
情绪不稳,烦躁易怒,头痛失眠,两目怒视,面红目胀,突然冲动,狂乱无知,骂詈叫嚎,不避亲疏,逾垣上屋,舌质红,舌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
清热涤痰,醒脑安神。

3、火盛伤阴,脑神失养

主症:

狂病日久,其势较缓,呼之能自止,多言善惊,心情烦躁,紧张,精神疲惫,形瘦面红,夜寐不安,舌质红,少苔,脉细数。

治法:
滋阴降火,安神定志。

4、心肾不交,脑神失调

主症:

情绪低落,阵阵烦躁,坐立不安,心悸,惶惶不可终日,失眠或惊惕多梦,心悸健忘,面色潮红,五心烦热,口干少津,腰膝酸软,舌红无苔或少苔,脉细数。

治法:
养阴清热,益肾养脑。

注意:本文分享的相关科普知识仅供参考,切勿盲目自行用药!如身体不适,请及时就医,并在专业医生指导下用药!

本文部分图片来源网络 侵删

来源:北京精神科康玉春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