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调关税后美国还是不服?白宫称川普对华强硬!贸易战进入第二回合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5-13 13:34 1

摘要:5月12日中美联合声明的发布引发多方解读。通过比对白宫官网发布的英文版本与中方先行公开的文本内容,可发现两者在核心表述上呈现高度一致性,但白宫同日发布的另一份公开文件让人读起来味道有点不对。

5月12日中美联合声明的发布引发多方解读。通过比对白宫官网发布的英文版本与中方先行公开的文本内容,可发现两者在核心表述上呈现高度一致性,但白宫同日发布的另一份公开文件让人读起来味道有点不对。

在一份情况说明里写道,"与前几届政府不同,特朗普总统在对华问题上采取了强硬且毫不妥协的立场,以保护美国的利益并制止不公平的贸易行为"。

该陈述通过直接对比历任总统的执政风格,构建起特朗普"破旧立新"的政治形象。从政治传播学视角审视,这种自我标榜式的宣传话术折射出特朗普面临的支持率困境。自发动全球贸易战以来,其民意支持度持续徘徊在40%临界点下方。

在此背景下,日内瓦会谈成为其扭转政治颓势的关键节点。白宫团队通过精心设计的叙事框架,试图将贸易战成果转化为可感知的政治资本,这种操作模式与选举政治中的"胜利叙事"构建存在高度同构性。

不得不说特朗普将“赢”看得十分重要。

在审视宣传话语的同时,更需关注关税政策的实质性延续。

白宫情况说明明确表示,2025年4月2日前实施的多轮关税措施将全部保留。这包括2018年贸易战1.0时期启动的301条款关税、2024年四季度拜登政府加征的232条款关税、2025年初以芬太尼问题为由追加的20%关税,以及2024年4月实施的34%"对等关税"中的10%保留部分。

若以特朗普本届任期为时间坐标,此次会谈后美国对华商品实际加征关税税率仍维持在30%水平。

这种关税结构的延续性表明,第一阶段谈判成果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中方通过战略定力实现的阶段性突破,既非贸易战的终结,亦非单方面让步的产物,而是为后续博弈预留空间的战术安排。

当前贸易争端已进入相持阶段,第二阶段谈判将围绕三大核心议题展开。

首当其冲的是关税政策的长期化问题。现行"对等关税"体系中,24%的暂停征收部分设有90天缓冲期,这意味着相关商品仍面临关税回升至34%的风险。参考国际经验,英国已与美方达成永久性关税豁免协议,中国需在谈判中力促美国将临时性关税减免转化为长期安排。

第二项谈判焦点集中于芬太尼关税的存废。这项针对中国全品类商品的20%附加关税,缺乏国际法依据和事实支撑,本质是特朗普政府为制造谈判筹码而创设的非常规手段。

考虑到中国对美一年出口额超过5000亿美元,若能推动该税项废止,也就是降低20%的税率,可直接节省1000亿美元以上的成本,对稳定外贸基本盘具有实质性意义。

第三大谈判领域涉及非关税壁垒的消减。当前美方构建的技术封锁体系,已形成以半导体设备出口管制为核心的立体化围堵网络。荷兰阿斯麦公司的极紫外光刻机禁运、日本东京电子的蚀刻设备管控,实质是技术霸权主义的具象化表现。

中方在第一阶段谈判中保留的稀土管制等非关税反制措施,正是为破解这种技术封锁预留的战略回旋空间。

值得警惕的是,美国正将关税谈判异化为技术霸权工具。这种"议题捆绑"策略在日美谈判中已有显现,特朗普曾将半导体议题与汇率政策、美债购买等议题强行关联。中方需建立跨部门协同机制,在关税谈判中嵌入技术合作等关联议题,打破美方单边议程设置。

展望第二阶段博弈,想要实现上述三个目标需把握三大战略原则。

在谈判策略上,要构建"底线思维+弹性空间"的双重架构,既坚守核心利益关切,又保持政策灵活性;在国际协作方面,应深化与欧盟、东盟在技术标准制定、供应链重组等领域的合作,构建多边技术治理框架;在技术突破层面,需加大光刻机、芯片架构等"卡脖子"领域的研发投入,降低对外部技术的路径依赖。

唯有如此方可取得贸易战的最终胜利。

来源:王五说说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