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阎宝航的一生具有传奇色彩,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承载者,中国早期马列主义传播者,还是一位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兼容并蓄的人物。他既是社会底层的普通一员,农家子弟、基督教徒、贫儿学校校长,又是英国留学生,奉天基督教青年会总干事,反日爱国群众团体的领导人,张学良的幕僚,蒋
【精彩提要】
阎宝航的一生具有传奇色彩,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承载者,中国早期马列主义传播者,还是一位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兼容并蓄的人物。他既是社会底层的普通一员,农家子弟、基督教徒、贫儿学校校长,又是英国留学生,奉天基督教青年会总干事,反日爱国群众团体的领导人,张学良的幕僚,蒋介石国民政府的高官;既是共产党秘密党员,中共高级情报人员,又是民主人士。
阎宝航走向社会第一步,是1915年参加反日反袁、要求废除“二十一条”的爱国运动。1918年,在“教育救国”思想的影响下,他创办奉天贫儿学校,任校长,不收学生任何费用。同时,他还同郭松龄夫人韩淑秀共同创办了奉天工儿院、天华职业工厂,直至“九·一八”事变后停办,学校共有两千余名学生毕业。
1927年,日本田中义一内阁上台后,加紧了侵略中国特别是侵略中国东北的步伐。先是召开东北会议,确定“满蒙政策”,随后又召开大连会议,会后田中义一上书天皇《帝国对满蒙之积极根本政策》,即所谓《田中奏折》。其中说:“如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惟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满蒙”。暴露了日本军国主义对外侵略扩张,染指中国东北,进而侵占全中国的野心。此间日本反华侵华事件不断出现,在这样的形势下,东北民间反日爱国社会团体应运而生,领军人物之一就是阎宝航。1929年6月,由阎宝航发起成立辽宁省拒毒联合会,阎宝航任会长,会址设在奉天基督教青年会内。1930年,三次公开焚毁日人贩卖的海洛因、烟土,这就是著名的奉天小河沿焚烟事件。
1929年7月,阎宝航邀集反日爱国人士高崇民等发起成立辽宁省国民外交协会(后改为东北国民外交协会),支持和监督中国政府和东北地方政府对日交涉事件。1929年冬末,阎宝航参加在日本西京召开的太平洋国际学会第三届会议,经张学良同意他把《田中奏折》译成英文,发给与会代表,震惊了日本朝野和英美等世界爱好和平人士。1929年8月,阎宝航、张希尧等发起成立辽宁省国民常识促进会,提倡国货,做得有声有色。
“九·一八”事变后,阎宝航的抗日救亡活动更为辉煌出色。东北民众抗日救亡社会团体的爱国民主人士,因东北沦陷,不甘心做亡国奴,辗转流亡至关内国统区北平、西安、上海、南京、武汉、重庆等地进行抗日复土斗争。阎宝航是东北民众抗日救亡活动的领军人物之一。他曾说:“吾之最大悲痛,莫过于民族同胞惨重牺牲;吾之最大欢悦,莫过于同胞骨肉彻底解放。”
阎宝航等人领导的流亡关内的东北民众抗日救亡团体的抗日复土斗争可以分为5个阶段:
第一阶段,东北民众抗日救国会(1931.9-1933.8)。由辽宁到达北平的阎宝航、金哲忱、卢广绩会同先期到达北平的高崇民、王化一在北平奉天会馆组成,以“抵抗日人侵略,共谋收复失地,保护主权”为宗旨,阎宝航等9人为常委。会员400余人,多为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亦有工商界人士,也有国民党、青年党及共产党成员,多数为无党派人士。救国会的紧急任务就是组织人民抗日武装斗争。张学良通过救国会组织、联络、支援东北军、东北义勇军。
第二阶段,复东会(1933.9-1934.5)。因国民党顽固派何应钦取消救国会,国民党复兴社分子唱对台戏,救国会宣布结束。东北民众抗日救国会活动转入地下,抛开复兴社分子,另组秘密组织复东会,阎宝航任理事长,由阎宝航和中共地下党员张希尧等开办干部训练班。
第三阶段,四维学会(1934.5-1936.11)。复兴社分子提出取消复东会,另行合作组织“四维学会”,得到蒋介石的批准,张学良也勉强同意。在汉口成立四维学会。会章为“拥护唯一领袖,团结一致救国。”选出理事15人,蒋介石方面7人,张学良方面阎宝航等8人。1934年7月,蒋介石点名,经张学良赞同,阎宝航担任南昌新生活运动促进总会书记。阎宝航利用特殊身份将中共地下党员张希尧等7人从国民党狱中救出。1935年10月,阎宝航等6人致信张学良,提出停止“剿匪”,国共合作一致对外的主张。1936年11月14日,阎宝航等5人在西安与张学良作一次长时间的谈话,张明确表示决不再参加内战,表明实行联共抗日的决心。此时距西安事变不足一个月。
第四阶段,西安东北民众抗日救亡会(1936.10-1937.3)和北平东北人民抗日救国联合会(1936.12-1937.6)以及东北救亡总会(1937.6-1942.5)时期。1937年6月20日,东北救亡总会在北平成立。执行委员会常委由阎宝航等5人担任。东北救亡总会是中共在国统区直接领导的抗日救亡团体,内设中共党组。1937年9月,由周恩来、刘澜波介绍,阎宝航加入中国共产党,但仍以民主人士身份参加活动,并以阎宝航的住所为抗日救亡活动和地下党活动据点,号称“阎家老店”。随着全国战事南移,“东总”由北平迁至上海、南京、武汉,再迁往重庆。在北平由中共北方局领导,并在驻重庆的中共代表团周恩来、叶剑英、董必武的直接领导下,开展大后方工作。
第五阶段,1942年5月蒋介石勒令取消“东总”。“东总”被取消后改为以原“东总”合法刊物《反攻》为阵地继续战斗到1945年9月18日出版完最后一期,宣告停刊为止。“东总”时期,阎宝航的情报工作,是他生平最亮的闪光点,也是中国抗日战争史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史的光辉一页。
1941年1月,周恩来、李克农把收集国际情报的任务交给了阎宝航。在周恩来的直接领导下,阎宝航利用他担任过的新生活运动促进会书记、委员长行营少将参议、军委会政治部战地政治设计委员、中央赈济委员会顾问等合法身份,活动于国民党要人之间,广泛结交中统、军统、黄埔系、政学系头面人物,凭着他卓越的情报悟性,获取了反法西斯战争中的三份举世公认的最有价值的情报:(1)纳粹德国决定于1941年6月20日左右约一星期内开始进攻苏联的情报;(2)1941年11月下旬获取日军即将偷袭珍珠港的情报;(3)1944年夏季获取了日本关东军在东北的全部材料,包括陆海空军的部署、设防计划、要塞地址、兵种、武器、翻译人数、将领姓名等。这些情报对苏联卫国战争,对日美太平洋战争,以及苏联出兵东北,消灭日本王牌军队关东军,促进中国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起到了重要作用。
解放战争时期,阎宝航以一个民主人士身份出任辽北省政府主席,站在反对国民党蒋介石内战政策和独裁政策最前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2年阎宝航公开了共产党员身份,在外交部和全国政协工作。1978年1月,阎宝航骨灰安放仪式在京举行,胡耀邦代表中共中央对其一生给予高度评价。
《团结报》2008年6月12日第4版作者:张德良
来源: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