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刀郎的《罗刹海市》在短视频平台播放量突破100亿次时,某位坐拥千万粉丝的顶流歌手正在直播间兜售9.9元的面膜。这个魔幻现实场景恰如蒲松龄笔下的罗刹国——当流量成为唯一货币,真正的艺术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流放。
刀郎的《罗刹海市》在短视频平台播放量突破100亿次时,某位坐拥千万粉丝的顶流歌手正在直播间兜售9.9元的面膜。这个魔幻现实场景恰如蒲松龄笔下的罗刹国——当流量成为唯一货币,真正的艺术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流放。
在横店影视城,每天有3万名群演做着明星梦,其中80%日薪不足200元。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某数字演员用AI换脸技术同时拍摄6部戏,单集片酬超80万。这种荒诞的"劣币驱逐良币"现象,正在制造一个文化空心化的时代。就像被反复播放的罐头笑声,我们沉浸在虚假的热闹里,却失去了真实的感动。
娱乐圈的"超导现象"愈发明显——资本像电流般毫无阻力地涌向流量明星,而真正的创作者却在绝缘层外苦苦挣扎。某音乐平台数据显示,近三年华语乐坛原创歌曲数量下降40%,但口水歌的播放量增长300%。这种扭曲的生态正在杀死音乐的多样性,就像过度使用除草剂的农田,最终只剩稗草疯长。
但希望仍在缝隙中生长。敦煌研究院用"数字供养人"计划吸引年轻人守护壁画,故宫淘宝让文物活成网红。这些成功案例证明,真正的艺术从不抗拒时代,而是需要找到与当下对话的语言。就像刀郎用传统民间故事唱出当代寓言,文化传承的关键在于创造性转化。
当我们为《罗刹海市》按下转发键时,或许该思考:在下次遇见"刀郎"时,我们能否让他在人间绽放,而非成为又一场流量的祭品?文化的生命力不在于热搜榜的停留时长,而在于能否在人心深处种下永恒的星光。
来源:飞鱼说娱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