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落后主力舰队约30km的“朝霜”号驱逐舰最早遭到攻击,“邦克山”号的10架“地狱俯冲者”率先俯冲投弹,“朝霜”号1号、2号烟囱之间,2号烟囱后方及舰尾相继中弹,3号炮塔弹药库被引爆,从舰尾方向徐徐下沉。12时30分,“朝霜”号沉没,舰上第21驱逐舰分队司令官小
落后主力舰队约30km的“朝霜”号驱逐舰最早遭到攻击,“邦克山”号的10架“地狱俯冲者”率先俯冲投弹,“朝霜”号1号、2号烟囱之间,2号烟囱后方及舰尾相继中弹,3号炮塔弹药库被引爆,从舰尾方向徐徐下沉。12时30分,“朝霜”号沉没,舰上第21驱逐舰分队司令官小滝九雄、舰长杉原与四郎以下326名官兵葬身海底。
12时20分,第一批来袭美机出现在“大和”号的视野之中。舰上瞭望哨发出惊呼:“前方发现超过100架敌机!”经验丰富的美军飞行员并未贸然发起进攻,而是在日军舰队周围绕圈子,等待更多同伴跟上来
美军空中指挥官得以有条不紊地组织进攻。各个攻击编队到达目标附近之后,纷纷在云层底部和海面之间的狭窄空域中寻找有利的攻击位置。参加攻击的飞机实在太多,友机相撞的危险几乎与被敌人击中的概率一样大。但最终机群竟然没有出现一起碰撞事故,这是一个令人惊讶的结果。
太平洋战争到了收尾阶段,美军舰载机的攻舰战术已臻化境。美军从锡布延击沉“武藏”号的实战中获得了宝贵经验,对付像“大和”号这样的超级巨舰,应该集中攻击一侧,以求造成更大更快的进水。出击之前,鱼雷机飞行员受命尽可能瞄准“大和”号的左舷射雷,希望令其朝这个方向倾覆,以往传统的两舷夹击战术被暂时停用。
空中聚集的美机越来越多,“大和”号于12时34分率先开火,日军其余各舰纷纷开炮,阴沉的天空中瞬间绽放出无数黑色烟团。
由于敌舰毫无空中掩护,一众“海盗”和“地狱猫”可以舍弃护航任务,用携带的轻磅炸弹或机枪从容发起进攻。虽然他们的轻武器不足以对敌舰造成致命伤害,却可以吸引大部分高射火力,为“地狱俯冲者”和“复仇者”制造更好的进攻机会。
12时37分,“本宁顿”号的4架“地狱俯冲者”向“大和”号舰尾发起俯冲,这里是防空火力最薄弱的地方。美机投下的两颗炸弹准确击中战列舰主桅杆附近右舷部位,摧毁了一座127mm高射炮塔,在甲板上撕开了一个大洞,这一区域内几个25mm高射炮位也被摧毁。一架俯冲轰炸机在攻击过程中中弹坠海。
14架“地狱俯冲者”紧接着俯冲投弹。几分钟内,接连又有两颗炸弹命中“大和”号船尾左舷155mm副炮炮塔之前部位,穿透数层甲板在主甲板层爆炸。由此引发的火灾很快蔓延至155mm副炮炮塔底部的弹药准备室,随后引发的一系列殉爆将炮组成员除一人外全部炸死。
此外,美军此轮攻击也将“大和”号后部雷达控制室和数个25mm高射炮位悉数摧毁。
攻击像“大和”号这样拥有厚重装甲的巨型战列舰,鱼雷显然比炸弹的破坏力更大、更致命。首先向“大和”号发起雷击的是“大黄蜂”号鱼雷机中队。“复仇者”飞行员哈里·琼斯少尉,他形象地描绘了攻击的全过程:“我们并没有爬升得太高,我的飞机高度只有3700m,在发射鱼雷前,我们通常要爬升至5500m高空,然后实施大角度俯冲,在接近水面时进入小角度滑翔状态,投放鱼雷后立即离开那个鬼地方。我下降高度射出了鱼雷,然后从“大和”号的高射炮炮火弹幕中飞过“大和”号舰首。“大和”号当时正在回转规避,但我们射出的鱼雷形成了一个巨大的扇面,无论它怎么转向,都无法逃脱最终被击中的命运击。”
12时43分,包括琼斯少尉在内的8架“复仇者”开始向“大和”号左舷逼近。一架美军鱼雷机被击中,坠入海中。剩余7架飞机射出的鱼雷向“大和”号猛扑过去。
吉田看到,“数条鱼雷的银白色航迹从多个方向汇聚而来,那一幕实在恐怖极了。”舰长有贺指挥军舰竭力规避,但“大和”号因舰体太大,显然无法避开所有鱼雷。美军飞行员报称至少有4条鱼雷准确命中了目标:一条击中舰桥后部舰体,另一条击中主桅杆之后部位,还有一条击中了3号炮塔后部舰体。“大和”号的一些幸存者说,确实有4条鱼雷击中了军舰。每一次鱼雷命中爆炸,“大和”号庞大的舰体都会剧烈颤抖一次。接连中雷导致“大和”号左舷外侧舱室大量进水。战列舰出现了5~6度左倾。通过向对侧舱室注水,倾斜很快被纠正到1度。
现在是有贺舰长在操控“大和”号,在他的操纵下笨拙地扭动着庞大的身躯,以躲避四面八方投下或射来的炸弹和鱼雷。
美军的攻击一浪高过一浪。“邦克山”号的14架“海盗”继续以小角度俯冲发起攻击,向“大和”号投下了轻磅炸弹或发射火箭弹。弹片和子弹像镰刀一样,无情地收割着高射炮手的生命,导致日军的防空效率大大降低。
大部分美机理所当然地将块头最大的“大和”号锁定为攻击目标,但轻巡洋舰“矢矧”号显然也未被他们遗忘。实际上因为参加攻击的美机实在太多,都去攻击“大和”号,根本排不上队。一些人不得不退而求其次,选择“矢矧”号作为攻击目标,美机是如此之多,简直就像一大群蜜蜂搬家一样。
“矢矧”号在一个接一个水柱中来回穿梭,12时45分,一颗准确命中的炸弹导致“矢矧”号舰体剧烈震动。1分钟后,一条鱼雷准确击中右舷轮机舱,爆炸不仅导致轮机班人员全部死亡,还将螺旋桨彻底炸坏。紧接着又有六七颗炸弹接连命中,排水量仅6652t的“矢矧”号根本无法承受如此沉重的打击,停在水面上动弹不得。
遭受重创的“矢矧”号,显然他已丧失了继续作战的能力。身材苗条的驱逐舰显然比战列舰的和巡洋舰更为灵活,当然也更难被直接击中。但有一利就有一弊,它们瘦小的身板非常脆弱,一颗炸弹或一条鱼雷就能把他们干净利落的送入海底。美机太多了,有34架战斗机和22架攻击机,将目标锁定了驱逐舰。在第一拨的美军攻击中,驱逐舰“滨风”号、“圣贾辛托”号、“本宁顿”号、“冬月”号、“凉月”号先后被击沉。
日本人绝不会只守不攻,比“大和”号遭受攻击早一点时间,中午12时12分,美军航母“汉考克”号发现一架“慧星”正从右前方5km处快速袭来。航母舰首防空炮立即火力全开,但敌机依然俯冲投弹并一头撞中了飞行甲板中部。日机投下的炸弹准确命中左航弹射器,爆炸导致前部机库甲板起火。舰长罗伯特·希基上校立即率损管和消防队员全力投入抢救,12时30分将大火扑灭。日机本次攻击造成“汉考克”号上62名士兵阵亡,71人受伤。16时30分,“汉考克”号恢复了飞机起降能力,成功回收了上午放飞的20架战斗机、14架鱼雷机和4架俯冲轰炸机。
当天向美军舰队和登陆船队发起攻击的日机超过了100架。虽然大部分日机被击落,但仍有一架神风自杀机准确撞上了战列舰“马里兰”号,“马里兰”号受创严重。当天被神风机击伤的还有驱逐舰“本内特”号、“朗肖”号,护航驱逐舰“韦森”号等。
美军第二波攻击机群于12时59分飞抵日军舰队上空,他们分别来自第三大队重型航母“埃塞克斯”号、“邦克山”号以及轻型航母“巴丹”号、“卡伯特”号。“埃塞克斯”号俯冲轰炸机中队率先发起攻击。与此同时,“复仇者”则继续向“大和”号左舷发起鱼雷攻击。美机射出的鱼雷有三条被确定命中:其中一条从左舷方向击中舰桥底部,第二条击中左舷靠近主桅杆的部位,第三条13时09分击中右舷舰桥底,是“巴丹”号鱼雷机射出的。本轮攻击使“大和”号的左倾加大道15~16度,舰上大口径火炮完全无法使用。所幸随后一条鱼雷“错误”命中右弦,“大和”号通过对侧注水,很快将左倾纠正到5度。“大和”号的航速逐渐下降到18节。
美军第二拨攻击机群飞走之后,伤痕累累的“大和”号已经低伏在水面上,下部舰体被海水淹没,上层建筑几乎变成了一片废墟,在露天炮位作业的防空炮手因缺乏必要的防护,伤亡过半。有贺舰长通过大喇叭高喊:“所有人都起来修补军舰!”损管队员同样伤亡惨重,舰桥已很难和舰底的下层岗位取得联系。副舰长能村报告:“倾斜已经无望纠正!”
意识道巨舰随时面临倾覆的危险,犹豫再三的有贺做出决定,放水淹没所有右舷轮机舱。警报声响了起来,底舱水兵接到了迅速撤离的命令,但时间完全不够他们安全离开。阀门被打开几秒钟后,汹涌而入的海水淹没了轮机舱,坚守在那里的300名水兵被淹死。
美军第三波攻击机群,它们来自拉夫德少将第四大队的“无畏”号、“约克城”号和“兰利”号,飞抵战场时,“大和”号的倾斜已经肉眼可见。13时42分,美机发起了最后攻击。“无畏”号14架“地狱俯冲者”率先发动俯冲,它们投下的炸弹有三颗命中“大和”号左弦中间部位。
接下来美军的鱼雷攻击更加致命,如同痛打落水狗般的操作。“约克城”号航空大队长赫伯特·霍克中校正在从容调度攻击。他命令鱼雷机中队中队长汤姆·斯泰森少校率领12架“复仇者”前往终结“矢矧”号。
约翰·卡特中尉的6架支队,至少有三条鱼雷击中了“大和”号船体中前部,其中两条的命中点是如此接近,以至于看上去他们像是同一次爆炸。
就在卡特的鱼雷击中“大和”号之前,已经被命中7条鱼雷、12颗炸弹的轻巡洋舰“矢矧”号在大海中沉没。第二驱逐舰战队司令古村少将对舰长原为一说:“我们走吧”!两人于是纵身跳入海中。“矢矧”号缓缓沉没在北纬30 度47分,东经128度08分的水域。除原和古村外,“矢矧”号上还有501名水兵最后被打捞上来,其余446人,随舰同沉。
“大和”号左倾已经加大到22~23度,速度只剩下8节,所有主炮和副炮均已停止射击,只有零星几门25mm炮还在拼命抵抗。
“大和”号舰桥上,副舰长能村发现警报器上的红灯在不停闪烁。他慌忙上前查看情况,竟然有6盏灯同时亮了,它们分别代表1号炮塔和5个弹药库,这预示着毁灭性的殉爆随时可能发生。“大和”号出击时虽然没能加满燃油,但是弹药却是满载。如果剩下的炮弹被引爆,那么大和号必将万劫不复。无计可施的能村只能听天由命,静静等待最后时刻的来临。
14时12分,又有4架“复仇者”冲出云层从容发起攻击,其动作之娴熟如同在进行鱼雷“攻击表演。其中一条鱼雷准确命中“大和”号左舷后部。
“大和”号打出了紧急求救信号旗,通知残存的驱逐舰靠上来接走还活着的人。但驱逐舰显然知道“大和”号随时有殉爆的可能,都不敢过于靠近它。“大和”号的左倾在不断加大,水兵们已经无法站立,还活着的人不得不紧紧抓住栏杆以寻求支撑,很多人不等舰长下达弃舰令,就自行跳海逃生 。能村通过传声管通知司令官伊藤:“再没有希望纠正倾斜度了,司令长官身体贵重,请跟士兵一同离舰,我一人留下。
有贺下令全体官兵到甲板集合,然后给仍在第二舰桥的能村打去了电话:“副舰长,请立即离舰,向联合舰队司令部报告战斗的详细经过”。能村却不赞同,有贺丝毫不加理会,“我留在舰上,你一定要活着回去。”
“舰长”,能村坚持说,“我和你一起和大和号同沉”。“副舰长,这是命令,你必须活着回去。”有贺挂断了电话。
有贺说完,让一名通信兵把自己绑在罗经仪上。一些水兵学舰长的模样,互相把自己绑在舰上。有贺生气地大声呵斥道,“你们在干什么?年轻人快往下跳,游泳逃生。”
伊藤正一和有贺一样拒绝离舰,他转身看到了参谋长,默默举手向他敬了个军礼。森下参谋长立正还礼。伊藤随后与参谋山本、水雷参谋末次信义中佐、通讯参谋小泽信彦中佐、军医长寺门正文大佐分别握手后转身离去。众人望着伊藤在倾斜的甲板上向前走去,把螺旋扶梯门打开后就消失了。伊藤本有逃生的机会,却选择了与舰同沉。后来他被追晋海军大将。
伊藤的副官石田恒夫中佐,迈动脚步,试图跟伊藤同去,森下朝他恕吼道:“年轻人要活下去,继续为天王陛下的伟大事业效忠。”然后,森下带领石田副官、炮术参谋宫本鹰雄中佐、航海长茂木史朗等人从前甲板跳海逃生。
大和号沉沉之后,第二舰队司令部侥幸生还的只有参谋长森下、副官石田及炮术参谋宫本三人,其他诸如首席参谋山本、军医长寺门及其他5名参谋或沉于大海,或阵亡
到14时23分,倾斜度超过30度的“大和”号终于迎来了最后时刻。海浪渐渐漫过了舰桥,汹涌灌入的海水将零星的“万岁”呼喊声完全淹没。
“大和”号前主炮炮膛里的460mm炮弹滑了下来,撞穿弹药舱甲板,引爆了舱中的炮弹。剧烈的爆炸将巨舰炸得四分五裂,快速消失在北纬30度22分,东经128度04分水域。海面上,一股烈焰冲天而起,翻滚的蘑菇状烟柱竟高达1km,200km外的鹿儿岛的居民都看到了大爆炸产生的火光与浓烟。有资料显示,“大和”号上自伊藤和有贺以下共有3063名水兵战死,仅269人幸运获救。
副舰长能村活了下来,当时觉得身子突然被一股巨大的力量吸入海中,他在海水中看见无数水兵在漩涡中挣扎,脚下是个深蓝色的无底洞。但弹药在水下爆炸掀起的巨浪将他托出海面,能村活了下来,心里想着:“大和”号完了,帝国海军完了”。
1983年,日本共同社发布新闻:“大和”号沉没地点已经探明,位于鹿儿岛以西160km的中国东海,水深345m处。东京电视台特意播放了一组水下拍摄的镜头:巨舰呈侧卧状,泥沙湮没了大半个舰体,靠底部舷甲板上几个鱼雷撕开的大洞清晰可见,一群群不知名的深海鱼类在穿梭进去。沉睡海底的“大和”舰首微抬。
来源:罗汉松87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