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存蝶病得不轻!嗜酒,信教,一代名丑黯然落幕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5-13 02:03 1

摘要:刚刚看到一条消息挺难过的,我们陕西那个特别有名的秦腔演员孙存蝶住院了,看视频病得还不轻。我记得小时候我姥姥特别喜欢看他演出,那会儿我还不太懂,就觉得这人说话特别逗,表情夸张,现在想想还挺有意思的。

刚刚看到一条消息挺难过的,我们陕西那个特别有名的秦腔演员孙存蝶住院了,看视频病得还不轻。我记得小时候我姥姥特别喜欢看他演出,那会儿我还不太懂,就觉得这人说话特别逗,表情夸张,现在想想还挺有意思的。


说起孙存蝶,他可是我们陕西戏曲界的一块金字招牌啊。1960年出生的,今年也就65岁,在秦腔演员里是唯一一个拿过梅花奖的,这可是戏曲界的最高荣誉了。小时候听大人们说起他的表演那真是不得了,特别是他演的《拾黄金》《儿大不由爹》和《顶灯》,还有那个什么一赶三《二进宫》,真的是让人记忆深刻。


我爸前几天还在说呢,记得那个年代,孙存蝶特别火,电视上天天能看到他。我们那会儿别说手机了,连电视都不是家家户户都有,但是他那些广告词大家都能背得出来。"今年的任务生个娃!""今年的任务还是生个娃""生咧生咧生咧,还是个牛牛娃",哈哈,我们小时候还经常学着说这些话,虽然也不知道啥意思,就觉得好玩。


听我爸说,当年孙存蝶接广告简直接到手软,那会儿他还给一个学院做过广告,好像是渭南的一个学院。广告词我记不太全了,大概是"陕西的乡党把我问,又打电话又来信,高中初中毕业的娃,要学技术到哪达?技术还想学的好,花钱还想花的少..."这种风格。现在想想那会儿没有网络,这些广告能传得那么广,真的挺神奇的。


说起来我们这代人对孙存蝶的印象可能没那么深了,因为后来他好像就从公众视野里消失了很长一段时间。我妈说他后来好像信教了,成了什么"青华宫居士",参加道教活动去了。不过听说他一直有个毛病,特别能喝,天天离不开酒。这次住院据说也跟酒有关系,可能是酒精中毒啥的。


前几年他好像又出现在网上了,听说还有个短视频账号,不过我没怎么关注,听说现在也已经好几个月没更新了。说实话挺可惜的,那么有才华的一个人,现在看他的视频,跟年轻时候简直判若两人,感觉他比实际年龄老太多了。


这事让我想起我姥爷前段时间还在回忆他们那一代人看戏的时光,说起孙存蝶那是满脸敬佩,说他真是引领了一个秦腔丑角的时代。我姥爷还珍藏着几张老录像带,都是孙存蝶的演出,说是宝贝一样。有时候我在想,像孙存蝶这样的老艺术家慢慢离开舞台,我们这些年轻人又不太了解这些传统文化,要是以后没人记得这些东西了,那多可惜啊。


其实我自己对秦腔也不是特别了解,但是每次看到老一辈人谈起来那么兴奋,我也会跟着看几段。这几年传统文化好像又重新被重视起来了,但是像孙存蝶这样能把秦腔演绎得入木三分又让普通人都能接受的演员真的不多见。


特别是他那些广告词,到现在老一辈人还能一字不差地背出来,这种影响力真的很厉害。想想现在的广告,播放量再高,有几个能让人记住那么久的?


不知道他现在住院的情况怎么样了,希望他能早点好起来吧。虽然他嗜酒成性,但是他为陕西的戏曲文化做出的贡献是不可磨灭的。我想等他好了,可能会有更多人去关注他,去了解秦腔这门艺术。


说起来我小时候其实对这些地方戏没啥兴趣,觉得调调怪怪的,节奏慢,听不懂。现在年纪大了反而觉得这些东西越来越有魅力了。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特色文化,像我们陕西的秦腔,一开腔就能听出来是家乡的味道。而孙存蝶就是这个味道最浓的代表之一。


最近我还在想,要不要找找他以前的一些演出视频看看,也算是重温一下童年回忆吧。小时候被大人拉着看戏,那会儿只想着要糖吃,现在才明白那是一种文化传承。


听说现在很多地方戏都面临着传承困难的问题,年轻演员越来越少,观众也主要是老年人。像孙存蝶这样有影响力的演员生病住院的消息,不知道会不会引起更多人对秦腔艺术的关注。不管怎么说,希望他能早日康复吧,也希望我们的传统文化能被更多人喜爱和传承下去。

来源:KristenSparks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