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方同意会谈后,不到24小时,美财长释放诚意,将豁免对华关税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5-13 15:45 1

摘要:5月7日,中方同意与美方举行高层会谈,这是特朗普发起新一轮关税战以来,中美首次线下接触。中方明确表示,此次会面是应美方请求举行。

5月7日,中方同意与美方举行高层会谈,这是特朗普发起新一轮关税战以来,中美首次线下接触。中方明确表示,此次会面是应美方请求举行。

不到24小时,美财长贝森特便在国会释放诚意表示考虑对中国婴童出行必需品豁免高达145%的关税。美国97%的婴儿车来自中国,关税已致价格上涨20%。

美方为何对婴童用品开绿灯?这一豁免释放了什么信号?

在美国财长贝森特抛出这颗"婴儿车关税豁免"的橄榄枝之前,美国国内的婴童用品市场已然如同一只被关税重锤砸中的气球,急速膨胀着价格泡沫。

数据显示,美国市场上的婴儿车和儿童安全座椅分别有97%和87%来自中国。特朗普政府此前加征的高达145%的关税,已经让这些产品价格平均上涨了五分之一

对于美国每年新生的350万婴儿家庭来说,这无异于在他们已经沉重的育儿经济负担上又添了一块石头。

民主党议员普雷斯利在听证会上直指问题核心:"几乎所有的婴儿车都是中国制造,当前商品成本正在上升,普通家庭正在受苦。"这番话让贝森特在国会山的听证会上颇为坐立不安

事实上,美国消费品制造商纽威已经暂停了从中国的进口,正在消耗现有库存。但其CEO彼得森警告,一旦库存耗尽,零售商将面临断货危机,整个行业都将被迫提价转嫁成本。

这种情况下,美国政府的关税政策显然正在伤害本国消费者,特别是那些年轻的新手父母。

表面上看,贝森特的关税豁免提议是对中方即将到来的会谈释放的善意信号,但实际上这更像是一剂不得不开的退烧药。一方面缓解国内市场压力,另一方面为谈判桌上增添筹码。

毕竟,在中方看来,美方的豁免清单只是对自身政策失误的一种不情愿的修正,距离全面取消单边关税政策还相去甚远。

随着中美高层会谈的临近,这种关税豁免政策的出台时机令人深思。对婴童用品的特殊照顾,既反映了美国政府对民生问题的敏感性,也暴露了其关税政策在国内引发的矛盾重重

接下来的问题是,特朗普政府是否真的做好了让步的准备,还是这仅仅是又一场谈判前的表面功夫?

谁打的电话谁更急

特朗普本人的表态更是让人眼花缭乱,仿佛一部政治多面镜在不停旋转。5月7日,美联储宣布维持利率不变后,面对记者有关即将到来的中美会谈提问,特朗普语气强硬地表示"不会撤回或下调关税"。

更令人啼笑皆非的是,当被问及是谁主动提议会谈时,特朗普居然反咬一口:"他们说是我们主动提出的?我觉得他们应该回去好好研究一下他们的档案。"

而就在一天前,美国财长贝森特在记者的步步紧逼下,已经间接承认了是美国先打的电话。特朗普这种公开打脸自己财长的言论,引发了美股应声下挫,投资者担忧中美贸易战僵局会进一步拖累全球经济。

这种前后矛盾的表现绝非偶然。自4月下旬以来,特朗普关于对华关税的态度已经上演了多幕变脸大戏从"准备对中国大幅降低关税"到"中美双方正在谈判",再到被中国外交部澄清"并无此事"。

特朗普在释放缓和信号未果后,转而采取强硬姿态,甚至在"空军一号"上宣称"除非中国先让步,否则美国不会减税"。这种反复无常的背后,实则是美国国内经济的压力山大

据美国商务部数据,2025年第一季度美国经济规模缩水0.3%。高盛等机构警告,若关税战持续,美国通胀率可能上升,消费者将承受更高物价

美国对华加征的关税就像"自己打自己",因为40%的中国商品被用于美国生产链,而稀土等关键资源更依赖中国供应。但特朗普似乎陷入了政治博弈的怪圈

一方面需要展现"强硬对华"的姿态来巩固选民支持,另一方面又不得不面对企业界和消费者的强烈不满。美国商会报告称,145%的关税已导致美国企业成本激增,大量制造业企业考虑转移供应链

随着瑞士会谈的临近,特朗普政府内部的分裂态度将如何影响谈判走向成为了关键。财长贝森特主张对话缓和,而特朗普却坚持强硬立场。

这种内部不协调的状态,让中方对美国谈判诚意产生了质疑。毕竟,一个连自己声音都统一不了的谈判对手,很难让人相信其能够兑现任何可能达成的协议。

寸步不让有底气

面对特朗普政府的朝令夕改,中方的应对策略显得格外沉稳有力。中国驻美使馆在5月8日迅速回应,强调会谈是"应美方请求举行的"。

使馆发言人进一步指出,美方近期通过多渠道主动传递信息,希望就关税问题展开对话,中方是在"充分考虑全球期待、中方利益、美国业界和消费者呼吁"的基础上,才决定同意接触。

中方的立场一直坚如磐石——坚决反对美国滥施关税,维护自身权益和多边贸易体制的立场"一贯且坚定"。

商务部明确表示,中方同意接触"不等于谈判,也不意味让步",而是"考虑到国际经济发展及中美互动的善意举措"。这种表述既展示了中方的自信与定力,又彰显了负责任大国的担当。

会谈是和是战,中方已经摆明了底牌:无论是打还是谈,中方维护自身发展利益的决心不会改变,捍卫国际公平正义、维护国际经贸秩序的立场和目标不会改变。

美方想要通过谈判解决问题,就要正视对等关税给自身和世界带来的严重影响,拿出谈的诚意,纠正错误做法,与中方相向而行。

但特朗普政府这种"说一套,做一套":一会寻求下调对华关税,一会又妄图以极限施压方式继续搞胁迫讹诈的做法,中方是绝不会答应的。

中方最终同意与美方进行接触,完全是出于对全球市场、中方利益负责的考虑,是为了回应美国各行业以及消费者的呼声,并不意味着中方放弃了在关税问题上跟美方"战斗到底"的立场。

特朗普政府在婴童用品关税上的让步只是冰山一角,远不足以弥补其单边主义行为造成的广泛损害

中方坚信,中美合则两利、斗则俱伤,只有通过平等对话解决各自关切,才能维护双边经贸关系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

美方如果只会操纵舆论,不将表态转化为实质性的政策调整,那么高层对话将失去其原本的意义,在中方看来,"接触"和"谈判"之间尚有很长的路要走,而第一步必须是美方拿出真诚态度

牌桌上的明争暗斗

特朗普对华的施压早已超出关税范畴,形成全方位围堵的态势。除了对华加征关税外,特朗普还连下"三封战书",将博弈扩展到了意识形态、文化和金融领域。

首先,他公开质疑尼克松对华政策,认为中美关系正常化是一个"错误",这一论调试图为当前的美中经贸摩擦寻找历史替罪羊。

其次,特朗普宣布对外国电影征收100%的关税,试图保护美国电影工业,控制文化传播渠道。

这一做法很可能弄巧成拙,因为好莱坞电影在全球拥有巨大市场,若遭到各国反制,美国通过文化输出完成意识形态输出的战略将受到重大打击

第三,美国以"国家安全"为由,考虑要求25家中资企业从美国股市强制退市,引发全球金融界广泛担忧。

这种行为可能进一步削弱国际资本对美国金融市场的信任,反而损害美国作为全球金融中心的地位和声誉。

这三步棋都指向特朗普的老把戏——虚空造牌和极限施压。先创造各种"牌",然后在谈判桌上一张张打出,试图迫使中国在贸易问题上妥协,以配合美国减少贸易逆差和推动再工业化

但这种单边主义思维正在遭遇全球性抵制,欧盟、日本等传统盟友也对美国的关税政策表达了强烈不满

面对这种全方位的压力,中国采取了稳中有进的策略。一方面坚决反制,另一方面保持对话渠道开放。中方明确表示,具体接触形式和议题有待双方进一步商定,这为中美关系留下了缓和空间

同时,中方也做好了最坏准备,若美方继续强硬,中国将不惜采取一切必要措施维护自身合法权益。随着5月10日在瑞士日内瓦的会谈临近,国际社会都在关注这一可能的"破冰"时刻。但特朗普的这种"贪婪成性"可能导致谈判旷日持久。

历史经验表明,特朗普在与欧盟、日韩等的谈判中,常以"极限施压"谋求利益最大化,但这种策略在中国面前屡屡碰壁。

当特朗普在白宫重申"美国优先"时,他应该听听贝森特的另一句话:"两国当前的关税水平等同于贸易禁令,这不可持续。"

中美关系正处于十字路口,双方能否摒弃零和思维,建立更稳定、更健康的经贸关系,不仅关乎两国人民福祉,也关乎全球经济秩序走向。

中美经贸博弈中,婴童用品关税豁免既是美方民生考量,也是谈判中的策略性让步。表面上释放善意,实则为维护自身利益下的权宜之计。

作为全球两大经济体,中美关系影响着世界经济稳定。合作共赢才是理性选择,单边主义和贸易保护终将两败俱伤。

关税到底是贸易工具还是政治武器?经贸摩擦中谁是真正赢家?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观点。

来源:安珈一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