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在义勒力特镇义勒力特嘎查,一场“0彩礼”“摆10桌”的婚礼成为佳话。村民辛香春在女儿白艳阳结婚时,不仅没要彩礼还给了5万块钱支持小家庭。“彩礼就是个形式,有没有无所谓,就希望小两口把日子过好。”辛香春说道。
在乡村振兴的时代浪潮中,乌兰浩特市以移风易俗为重要突破口,摒弃陈规陋习、厚植文明沃土,让文明新风如春风化雨般浸润红城大地。
破旧立新 “简约婚礼”渐成新风
近日,在义勒力特镇义勒力特嘎查,一场“0彩礼”“摆10桌”的婚礼成为佳话。村民辛香春在女儿白艳阳结婚时,不仅没要彩礼还给了5万块钱支持小家庭。“彩礼就是个形式,有没有无所谓,就希望小两口把日子过好。”辛香春说道。
将彩礼改为真挚祝福、婚礼宴请改为至亲小聚,移风易俗破的是陈规陋习,树的是文明新风。近年来,乌兰浩特市持续加大对高价彩礼、人情攀比、铺张浪费等问题治理,在广泛征求群众意见的基础上,研究制定移风易俗“一约三帮五倡议”工作法。将红白事办理纳入“村规民约”,开展红白喜事“事前”“事中”“事后”志愿服务,并明确彩礼金额、酒席数量等五个标准,借助嘎查村“红白理事会”与“文明团结超市”,对村民行为进行有效约束与正向激励,真正实现红白事有人管、操办有章可循、新办有奖励。
喜事帮帮团提供公交婚车服务,新人甜蜜瞬间。
如今,“低彩礼”“少宴请”逐渐成为大众的普遍共识,那些为幸福增添别样色彩的新风婚礼,更是备受年轻新人的青睐。
大红的“囍”字贴满车窗、鲜红的丝带挂满车厢……公交车“摇身一变”成为迎亲“花轿”。2024年5月6日,韩星星和李展博这对“95后”新人成为“520幸福号”公交婚车的首对使用者。
乌兰浩特市作为自治区婚俗改革试点城市,广泛开展婚俗“-”幸福“+”主题宣传活动,设计发布了婚俗改革卡通形象大使“鸿鸿”“雁雁”,开通“520”公交婚车定制服务,先后举办“中式”“红色革命”等主题集体婚礼,在青年中引起了强烈反响,也让广大群众在婚事过程中感受新时代婚俗新风。
注重引导 树牢乡风文明新导向
若想让文明新风在乡村稳稳扎根,关键在于让移风易俗家喻户晓、深入人心。乌兰浩特市创新宣传教育形式手段,用群众喜闻乐见“小节目”“短视频”“村广播”,将文明新风尚的种子播撒到每一个农家院落、每一户百姓心田。
“红白喜事勤俭办,铺张浪费不划算;环境卫生靠大家、门前四包要做到……”走进葛根庙镇友谊嘎查文明实践站,“文化村长”白沣正在指导村民们排演《友谊嘎查村规民约》。
在东白音嘎查开展“石榴籽心贴心 移风易俗进万家”活动。
乌兰浩特市充分发挥“好来宝”“快板”等群众基础广泛、易学易演的节目优势,围绕党的创新理论、婚丧礼俗、“村规民约”等主题内容,创作编排快板《新事新办讲节俭》、小品《幸福快车》、好来宝《美丽村庄》等30余个原创作品,展现乡村移风易俗的生活场景,让文明乡风沁润人心。
同时,在全市推广“移风易俗小剧场”,组织各镇街编排短视频,通过微信公众号、视频号等新媒体进行宣传。目前,已推出《让彩礼归于“礼”》《拒绝高额彩礼 倡导文明新风》等多期内容。
创新方式 搭建文明实践新平台
“这个案例警醒我们,生活中要树立科学理性饮酒观念,能少喝就少喝,尽量不喝;同时要自觉增强法治观念,坚决杜绝聚众赌博行为!”在乌兰哈达镇三合村文明实践小院里,志愿者王延寒正在进行移风易俗入户宣讲,还将印有 “移风易俗十抵制、十提倡” 内容的围裙、毛巾等小礼品发放给村民。
“益·身边人”理论宣讲志愿者走进新时代文明实践服务小院中,为村民开展理论政策宣讲。
为引导教育群众自觉抵制旧习俗、弘扬新风尚,自2023年以来,乌兰浩特市依托重点村镇打造6个“新时代文明实践服务小院”,将36项文明实践项目引进小院,动员“文化村长”、致富带头人发挥“能人效应”,结合“鸿雁传书・送学上门”“逐梦乡村·我们的舞台”等活动形式,深入各嘎查村开展家风家教、文明殡葬、婚俗改革等移风易俗宣讲活动210余场次。形成“中心、所、站、基地、小院”五级联动的工作格局,为村民打造了家门口的“精神家园”。
如今,乌兰浩特市通过一系列扎实有效的举措,让移风易俗从倡导变为自觉行动,文明新风已深深融入村民日常生活,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强大的精神动力,绘就出一幅文明和谐的美丽乡村新画卷。
总 监 制:李 亮刘文静
监 制:谭艳丽
来 源:草原云客户端
投稿邮箱:wlhtsx@163.com
来源:村东头家老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