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赋能,粮油生产开启新征程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5-13 15:30 1

摘要:在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的持续推动下,我国粮油生产领域正经历着一场深刻变革,新技术的广泛应用为粮油产量提升与质量保障注入了强大动力。当下,从田间耕种到工厂加工,一系列创新技术正重塑着粮油产业格局。

在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的持续推动下,我国粮油生产领域正经历着一场深刻变革,新技术的广泛应用为粮油产量提升与质量保障注入了强大动力。当下,从田间耕种到工厂加工,一系列创新技术正重塑着粮油产业格局。

天眼查专业版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我国现存在业、存续状态的粮食相关企业约23.5万余家。其中,2025年截至目前新增注册相关企业约7200余家;食用油相关企业则超25.1万家。其中,2025年截至目前新增注册相关企业约1.3万余家。从区域分布来看,山东省、河北省和江苏省粮食相关企业数量位居前列,分别为超4.2万余家、2.8万御姐和2.3万余家。广东省、山东省、河北省食用油相关企业数量位居前列,分别为超过3.9万余家、1.8万余家和1.5万余家。由此可见,山东、河北以及广东省为当之无愧的粮油大省。

在种植端,智能农机成为提升生产效率的关键力量。以湖北省为例,在中央 “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 战略的指引下,当地农机系统积极行动。通过落实农机购置与应用补贴新政,对气力式精量播种机、智能高速插秧机等高端智能农机实行 “优机优补”,补贴比例提升至 35%,同时大力推进农机报废更新,预计今年淘汰旧机超 4 万台(套) 。这一举措促使农机装备加速向高效智能方向升级。

在武汉黄陂区,种粮大户张建国受益于政策,购置新机成本大幅降低。而在鄂州梁子湖农友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北斗导航插秧机借助厘米级定位,实现 “直行误差不超过 2 厘米”,作业效率提升 40% 。

不仅如此,在武汉市畅享荣达农机专业合作社,智能插秧机采用北斗智能驾驶系统,能自动规划作业路径,千米直线误差不超 2.5 厘米,不仅降低 50% 人工成本,作业效率更是提升 20%,日插秧面积可达 50 亩以上 。这些智能农机的应用,配合农艺优化与精细田管,可使水稻单产提升 10% 。

种子技术的创新同样引人注目。新疆农垦科学院专家团队针对兵团农业生产实际,积极开展作物育种工作,成功选育出众多小麦、玉米、大豆等粮油作物新品种 。其中,“新大豆 23 号” 在八师一四七团高产示范田表现卓越,百亩方和千亩方平均亩产分别达 439.17 公斤、400.05 公斤,双双创下全国大豆大面积单产纪录 。该品种具备高产、高油、耐密植、抗病等特性,配合大豆膜下滴灌宽窄行精量点播高密度种植模式,为大豆高产奠定坚实基础 。

与此同时,中国农科院油料所培育的油菜新品种 “中油杂 501”,含油量达 50.38% 。通过配套 “迟播双密双高” 新技术,在四川邛崃 260 亩示范田理论亩产达 341.47 公斤,高出四川省油菜平均单产水平一倍左右 。该技术将播期推迟,缓解了稻油轮作茬口矛盾,结合多项配套技术,有力推动了油菜 “扩面积、提单产、保稳产” 。

在粮油加工环节,新技术致力于提升产品质量与生产效率。博亮生物科技(深圳)有限公司取得的 “一种棕榈油压榨提炼设备” 专利,通过独特设计,有效加快油脂分离速度,显著提高生产效率 。迈安德集团有限公司在油脂生产设备领域成绩斐然,其产品覆盖预处理、浸出到精炼全产业链 。在预处理环节,针对不同油料特性设计的 MPSG 型对辊破碎机,可提升轧胚效率;第五代 E 型浸出器采用模块化设计,萃取效率高且能耗低;精炼环节的纳米空化反应装置和变温脱臭系统,提升了油品质量稳定性 。这些技术成果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为了让新技术更好地落地,各地积极开展技术推广与培训活动。在湖北,计划 2025 年建成 30 个省级、100 个市级、150 个县级粮油综合农事服务中心,构建全产业链机械化服务体系 。通过 “农机合作社 + 服务联合体” 模式,提供 “一条龙” 服务,并开展农机手技能培训 。在湘西州泸溪县,粮油科技专家服务团深入浦市镇青草村,就水稻机插育秧、玉米种植、油菜后期管理等技术进行详细讲解与现场指导 。而在武汉,通过举办智能农机促粮食单产提升现场演示培训活动,展示新型农机产品,分享无人机施肥等技术,推动农机农艺融合 。

新技术的应用,为我国粮油生产带来了显著成效。不仅提升了粮油产量与质量,保障了国家粮食安全,还推动了产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 。展望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与创新,粮油生产有望在更高水平上实现质的飞跃,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

来源:如意商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