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铁牛可比当年化工厂的反应釜听话多了,播下的烟苗深浅适宜、间距一致,非常便于日后的管理。”只见刚刚移栽的烟苗笔直排列着,它们正孕育着新的希望,张涛的脸上掩不住内心的喜悦。
“突突突......”清晨五点,山东省淄博市博山区北沙井村的山坡刚刚披上霞光,烟农张涛已经操作着烤烟移栽机开始了一天的劳作。
“这铁牛可比当年化工厂的反应釜听话多了,播下的烟苗深浅适宜、间距一致,非常便于日后的管理。”只见刚刚移栽的烟苗笔直排列着,它们正孕育着新的希望,张涛的脸上掩不住内心的喜悦。
图为张涛(左)使用机械移栽烟苗
时间倒回两年前,张涛张荔兄妹的化工厂遇到技术瓶颈,产品竞争力不足,企业面临倒闭。“那时候每天对着反应釜发愁,后来转型回村种庄稼,却遭遇缺少人手和技术的困境。”张荔轻抚着刚刚移栽到田间的嫩苗感慨,“在我们最困难的时候,多亏了博山池上烟站的帮助。”
原来,池上烟站的工作人员在调取土地流转数据时,发现有一片土地特别适合种植烤烟,他们便找到张涛张荔兄妹,商量种植事宜。烟站站长王前进回忆说:“从做化工到种庄稼,再从种庄稼到种烤烟,兄妹两个人很不容易,但是很有决心。”
图为张荔(左)与烟叶技术人员查看移栽的烟苗
“从前开厂子办企业,早就习惯了跟困难打交道,这次种烟有了烟草公司的支持,我们的底气自然更足了。”张涛笑着说。烟草公司的技术和政策支持,加上兄妹两人的辛勤耕耘,张涛张荔第一年种植烤烟便有了好收成。
“起垄要像给面包塑形,确保垄高25厘米以上,垄距1到1.2米。这垄起高了会导致烂根,起低了会跑墒,同时还要有像揉面皮般的松紧度,这样最适宜烟苗扎根。”张涛蹲下身来,双手比划着标准垄距。经过一的年的种植,现在,兄妹两人已经从门外汉成了行家里手,他们的烟田也成为观摩基地,吸引六个植烟村陆续前来学习。
“今年,烟草公司还指导我们使用‘一水四剂’技术,这喷洒的液体里面,包含了四种生物菌剂,一次操作,多重效果,不仅绿色环保,而且大大提高了作业效率,有效降低了我们烟农的劳动强度。”张涛说。
图为张涛在进行田间管理
除了提供技术支持,烟草公司还指导他们开展轮作。“烤烟喜钾肥,大豆固氮肥,轮作不仅充分利用了土地资源,还保持了土地肥力,帮助烟农持续地增加收益。”技术员吴立江说。
烤烟种植不仅让张涛张荔兄妹二人走出一条致富新路,还把撂荒的土地流转起来,为村民们带去实惠。“这片地是从老乡那里承包来的,我们不光每亩地每年给老乡五百块的租金,而且还雇她帮着种植,每天还有一百块的工钱,年底还有分红,算下来有三份收入嘞!”自己的劳动能帮助到别人,张荔言语间流露出高兴和自豪。
“只要勤劳肯干,就没有过不去的坎。”站在烟田间,张涛指着远方说:“明年要建智能烘干房,我们还想带动更多乡亲种植更多特色农产品。”如今的北沙井村打破了以往的沉寂,荒山上正谱写着生态与经济共赢的乡村振兴新篇章。(于静泽)
来源:金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