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三甲护理遇见渔港晨光:北海医院护士节暖心纪实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5-13 15:23 1

摘要:清晨的滨医附院北海医院以下简称(北海医院)门诊大厅,73岁的渔民陈叔攥着药盒局促张望,护士长王云文捕捉到老人眼底的无措,快速上前自然地切换成本地方言:"大叔,这个降压药要像潮汐一样准时吃嘞!"她俯下身,耐心讲解,这位深耕护理一线30年的老兵,将医学逻辑译成渔民

清晨的滨医附院北海医院以下简称(北海医院)门诊大厅,73岁的渔民陈叔攥着药盒局促张望,护士长王云文捕捉到老人眼底的无措,快速上前自然地切换成本地方言:"大叔,这个降压药要像潮汐一样准时吃嘞!"她俯下身,耐心讲解,这位深耕护理一线30年的老兵,将医学逻辑译成渔民的生物钟,老人紧皱的眉头逐渐舒展——这是国家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大潮中,最动人的"落地回声"。

作为全市首家三甲全托管县域医院,北海医院开诊92天来,用门诊、急诊、病房、手术室的全链条护理创新,在护士节前夕交出了一份"有温度的民生答卷"。

门诊部:方言解码与生命应答

分诊台前,护士陈佳雨的圆珠笔在分诊单上轻盈起舞。"大娘,薛主任调血糖准得像船钟报时,王主任看咳喘比老渔民辨潮汛还灵。"这位有着12年分诊经验的"活地图",将专家特长翻译成老人听得懂的比喻。当她俯身为轮椅老人调整就诊顺序时,白大褂口袋里滑出半盒润喉糖——那是常年说话留下的"职业勋章"。

儿科输液室,10个月大的小患者因持续高热惊厥被紧急送来。23斤的体重让本就纤细的血管深藏皮下,当班护士两次尝试未果后,闻讯赶来的护士陈晓娇仔细观察患儿肿胀的手脚,"消毒、穿刺、回血,整套动作在15秒内完成,这是她在滨医附院15年淬炼出的本领,每月数千例患儿的穿刺经验化作此刻的精准一针。

急诊科:分秒必争的生死博弈

"患者意识丧失,呼吸和大动脉搏动消失!"急诊抢救室医护人员即刻分头行动起来,护士高纪彬立即实施心肺复苏术。这位15年急诊老兵按压频率锁定在100-120次/分钟。

与此同时,护士长曹海燕带领团队在5分钟内完成心电监护、气管插管接呼吸机辅助呼吸、开放两条静脉通路。“随着不间断按压和除颤仪充电、放电完成,患者心律转为窦性自主心律。"每抢回1秒,都是向死神掰手腕。"这只队伍创下92天60例患者“零失误”转运记录。

病房区:未启用的房间与就绪的守护

在静待启用的病房,护士长徐文香调试着智能呼叫系统。"这位亲历非典、新冠两场战疫的老兵,37年护理生涯沉淀的20余项护理操作金标准,被她细化为100余项"病房开诊倒计时清单"。从压力性损伤到老年患者夜间巡视动线,每一个细节都经过多次实景演练打磨。

手术室:静待启幕的生命剧场

手术室内,护士长孙鹏娟正带领团队紧锣密鼓地进行启用前准备。她精确核对设备检测流程,同时统筹高效层流系统安装的各项细节,确保每个环节精准到位。作为一名深耕麻醉护理领域19年,参与过尽万台手术的护理专家,正将三甲医院的肌肉记忆注入县域医疗的脉络。

当心肺复苏的按压声与渔港的潮汐同频,我们看见的不仅是医疗技术的下沉,更是由滨医附院整建制派驻的队伍,在县域医疗的土壤播下的三甲基因——那些门诊大厅的方言协奏、急诊室里的秒针竞速、无影灯下的毫米级苛求,终将汇成健康中国的时代潮声。值此第114个国际护士节,致敬这些让优质医疗"落地生根"的生命摆渡人!

通讯员 张莹莹

来源:健康的那些知识

相关推荐